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文化与心理学视野下的父亲意象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视野下的父亲意象指的是人的记忆和想象中的父亲形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亲意象是“仁君意象”,父亲是慈爱的统治者,与生活息息相关;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父亲意象是“父神意象”,“父性崇拜”潜含着西方人对原始父亲(上帝)的一种传统意义的强烈崇拜和深刻敬畏,父亲意象是遥不可及的。在传统文化的演变中,父亲意象也发生着巨大的嬗变:从“仁君意象”、“父神意象”到“人父意象”。现代父亲是一个更全面和人性化的角色,一方面他仍然要承担和传统父亲一样的经济责任,另一方面按照舆论的要求,他要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事事参与。这种跨越式的转变糅合了东西方传统文化精髓,使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现代父亲意象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
一、“父性教育”是家教的另一半所谓父性教育,就是给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或者通俗地说,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的家庭教育。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类似的概念,有“父爱教育”、“父职教育”等。但我认为,用“父性教育”应该更准确一些。父性,代表了父亲这一角色的全部人格与特性。实施父性教育的前提,是父亲们自己先教育自己。所以,更广义的父性教育,也包括对父亲们自己的教育。可惜,我们许多家庭,实在太缺少父性教育。所以,我们许多家庭教育,都是母性这“半边天”在支撑着,足足少了一半。这,…  相似文献   

3.
<正>父性教育,从狭义上是指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主动实施或提供具有父性角色特征的家庭教育活动。相对于母性教育活动而言,父性教育活动具有强健有力、果断、不拘小节等特征。父性教育缺失则是指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在意识或行为上很少给予幼儿父爱或自动放弃教育幼儿的权利的行为。很多人都认为,父性教育就是父亲要亲自实施的教育,即像母亲一样地照顾和教育幼儿。其实不然,父亲对幼儿的  相似文献   

4.
父爱的力量     
《小读者》2011,(6):4
父亲,本指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每个人有可能没有子女,却不可能没有父亲。父亲,不只是父,还有亲。感情有时比血缘更有魅力,因为除了血缘,人一生还可能会有养父、师父等。父亲,本指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每个人有可能没有子女,却不可能没有父亲。父亲,不只是父,还有亲。感情有时比血缘更有魅力,因为除了血缘,人一生还可能会有养父、师父等。  相似文献   

5.
漪然 《小读者》2011,(6):4-8
父亲,本指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每个人有可能没有子女,却不可能没有父亲。父亲,不只是父,还有亲。感情有时比血缘更有魅力,因为除了血缘,人一生还可能会有养父、师父等。父亲,本指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每个人有可能没有子女,却不可能没有父亲。父亲,不只是父,还有亲。感情有时比血缘更有魅力,因为除了血缘,人一生还可能会有养父、师父等。  相似文献   

6.
所谓父性教育,就是给孩子提供充满父母角色特性的教育。或通俗地说,由父母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的家庭教育。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类似的概念,有“父爱教育”、“父职教育”等。但我认为,用“父性教育”应该更准确一些。父性,代表了父亲这一角色的全部人格与特性。  相似文献   

7.
父教是父亲教育、父爱教育或父职教育的简称。而笔者更倾向于父性教育的理解。父性教育是指在教育活动中,父亲主动承担、实施或提供具有父性角色特征的教育活动。需要指出的是,父教的主体主  相似文献   

8.
教育感悟321:从本质上说,父亲是帮助剪断母亲和孩子之间情感过于依赖的脐带的人,也就是说,父亲的重要使命就是让孩子从母亲的依赖关系中分离独立出来。男孩有了父教更像个男子汉,而女孩有了父教更有自立精神,这就是父教给予孩子的特别营养,所以仅有母爱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9.
为父之德     
社会三百六十行,每行都要讲职业道德。为人父者,当然也不例外。鲁迅先生就把父亲分为两种:孩子之父和人之父。前者是:“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鲁迅先生将这种家长斥之为“是制造孩子的家伙”。而后者是“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显然,这后一种才是称职的父亲,也是具有父德的父亲。构成父德的核心是什么?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理应把坚强的事业心、崇高的志向、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终身学习等做为父德的精髓。为人父…  相似文献   

10.
古代的父亲是不亲自教育子女的,父教的施行更多的是假母氏或母族之手,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母系氏族社会遗存;二是与中国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有关。母教与父教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来说,母重身教,父重言教,母教偏慈,父教偏严,但无论母教还是父教始终不离义方二字。  相似文献   

11.
父职———父育与父教的职责,其本质是父性的解放,而不是父性的枷锁。如今,日渐增多的父亲回归家庭,更多地参与家庭事务,是世界“父职”现状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也是父性自由释放的明显标志。随着社会的多元变迁,男女渐趋平等,父母在家庭中负担的责任区分日渐模糊。  相似文献   

12.
在父亲心中,为子女做事就是为自己做事。——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韦德拉没有什么言语或文字能够表达父亲广博的爱。——马特奥·阿莱曼即使你身为贫民,但是有一位好父亲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胡安·路易斯·比韦斯父亲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是每天有一点时间陪伴他们。——巴蒂斯塔父亲的美德是女儿丰厚的嫁妆。——奥拉西奥有了儿女不一定就能让人成为好父,就像拥有钢琴的人并不都能成为钢家一样。——迈克尔·莱文我父亲总是对我说,找一份你喜欢工作,你就会轻松一生。——吉姆·福克斯细心的父亲深知儿女心。——威廉·莎士比亚一位好父…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教育和陪伴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父教是男孩阳刚之气的来源,是女儿未来幸福的源泉,父教的参与还可以降低母亲的教育焦虑。当代中国家庭中,父亲的陪伴和教育严重缺失,从小到大教育和管理孩子的主要是母亲,父亲则更多忙于工作和应酬。科学的家庭教育和陪伴是一门学问,父亲要有 “让有限陪伴发挥无限教育能量”的方法和决心,通过“紧一紧”“蹲一蹲”“抱一抱”,让父教不再缺席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正"你的降生,让我们有理由去重新审视这个你将要居留的世界。"——扎克伯格人到四十,同学家的孩子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了,而我才做起了爸爸,有时难免有"晚了"这样的感慨。但有所失必有所得。现在的我,父性更加醇厚,父性更好地觉醒了。想想如果是20多岁就有了宝宝,自己还没有真正成熟,那时做父亲,也会稀里糊涂的。这种对比让我想起了傅雷先生,他写了一本非常出名的书——《傅雷家书》,用186封书信,跟儿子谈艺术,谈人生,"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相信每一个读到这本书的父亲都会被他那伟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父性教育是一个新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父性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心理、情绪、成绩、纪律性等方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不但是留守儿童个体的、家庭的,而且是整个社会的。父性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影响的作用机制是复杂的,有多种影响因素和不同的作用过程。留守儿童父性教育缺失解决途径的主要在于父亲角色从"缺位"实现"回位"。如果不能够回位,则需要寻找"父亲替代者",由"父亲替代者"实施父性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动画片多展现母性色彩,以追随母亲为主要特征;西方动画片多展现父性色彩,以追随父亲为主要特征。这两种单性倾向的特征各有其弊端。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西方应该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以期对儿童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富有家庭教育传统的中国,历来重视父教的地位和作用,历史上颜之推的家训、曾国藩的家书,堪称父亲角色研究的典范。西方亦然,早在古罗马时期,父亲(尤其是父子关系)的研究就已经为人们所重视。跨入新世纪,经济、社会的新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人文等综合素质,而某些素质的培养亟需父亲的投入与参与。因此,在时代的感召下,人们不能不思考父亲角色的定位,人们也不能不看到,一个“新父亲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8.
父亲是个异常温厚的人。记忆中他对任何人都是恭敬有礼的。母亲急躁冲动时,时常耍着她的刁蛮,而父亲却从来是一言不发地赔笑。那时我未满十岁,每天听班里的同学夸耀自己的父亲如何了得,小小的脑子里便固执地给父亲定下一个懦弱的形象。我的任性与母亲一脉相承,幼时变着法子向父  相似文献   

19.
一位父亲因孩子失足深感痛心,他反思自己的为父之道,感到孩子的失足他有责任,觉得自己愧为人父。他说:“假如能从头开始,我会尽心竭力地做一个称职的父亲。”那么究竟怎样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相似文献   

20.
戴帽子     
有个富家子弟,刚刚认识了几个字,便以为学问到手,可以升官了。他想给父亲写封信,但却忘了父亲的父字怎样写,想找人问,又怕被人瞧不起;查字典吧,自己又不会。沉思片刻想出一个绝招,决定从字典的第一页开始一页一页地翻下去,只要翻到父字,准会认出来。花了好一番功夫,翻到一个“交”字,端详了一会儿,哈哈大笑起来,说:“父啊,父啊,你真是老糊涂了!你以为戴上帽子,我就认不出你来了吗?” 戴帽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