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快乐阅读》2020,(3):60-60
呼声很高的古装剧《庆余年》终于开播啦,主要讲述了两位现代人士穿越到文明泯灭的过去,用当代思维去改造那个苟延残喘的世界的故事.大家是不是很羡慕穿越到古代的男主角范闲呢?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最想穿越到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2.
3.
举头望明月     
当我的脐带挣脱母体的那一次,我肯定是成功的。后来,我好像再也没有一次是成功的。似乎我一生下来就知道这个世界有多么无情,有那么多坎坷与磨难在等待我,于是我刚从妈妈肚子里出来,我就开始哭,使劲地哭,不停地哭。听妈妈说,每当我在她怀里似睡非睡时,她不唱催眠曲,也不讲故事,而是吟颂一首又一首唐诗。虽然我听不懂,但那优美的韵律、起伏的平仄在我耳畔萦绕,使我的大脑被一种昏沉沉的美妙包围着。  相似文献   

4.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绵亘千古、普天共照的一轮明月,不论阴晴圆缺,永远都是文学家们笔下描写、赞美的对象.古往今来,人们为她留下的诗文不胜枚举.这些作品或缠绵凄美,或清新秀美,或慷慨壮美,都以其独特的审美照亮了中国文学史的天空.……  相似文献   

5.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绵亘千古、普天共照的一轮明月,不论阴晴圆缺,永远都是文学家们笔下描写、赞美的对象.古往今来,人们为她留下的诗文不胜枚举.这些作品或缠绵凄美,或清新秀美,或慷慨壮美,都以其独特的审美照亮了中国文学史的天空.……  相似文献   

6.
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可是有故乡却找不到归宿感的境遇更令人同情。王安忆的小说主题很多,这里讨论的是鲜被关注的失乡主题。在本文中主要分析的是三种失乡状态,第一种为本城人因种种原因离开后又归来但却对故乡产生陌生感继而失乡,第二种为进城后失去原来的故乡,第三种则为一直生活于本城的城里人的失乡。  相似文献   

7.
对很多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漂泊的年代,从自己的故乡到别人的故乡,再从别人的故乡到更远的地方。"披星戴月地奔波,只为一扇窗。当你迷失在路上,能够看见那灯光。不知不觉把他乡,当作了故乡。只  相似文献   

8.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里的最后一句,全诗如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解释“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我认为这样解释非常勉强。因为作者当时身在瓜洲(今江苏镇江对岸),与其家乡江西临川远隔千里,不可能月夜赶到家。再说,作者当时已官至宰相,按常情,他回家时即使不大讲排场,也不至于趁月色不声不响地回家吧!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理解这句诗呢我们知道,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被列宁誉…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2016,(8)
据1月1日《华西都市报》报道,2015年12月29日晚,温州一女子因低头玩手机意外溺水死亡.从视频中可看到,女子边走路边低头玩手机,一不留神一脚踩空,不慎掉入河中,激烈挣扎一番后再也没能爬上来. “世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在你面前,你却低头看手机”,这样的调侃,见证了“手机成瘾”的现实尴尬.  相似文献   

10.
杨艳兰 《考试周刊》2008,(10):156-157
《天使,望故乡》被视为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之一,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尤金如何成长的经历.尤金超越环境所做的努力使其与书中其他屈服于环境的人物形成了对照.尤金的生命历程恰恰打上了存在主义的烙印.从生存的荒谬感、对自我的找寻和对文本中的存在主义因素进行的分析,为这部小说的解读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邹志红 《教师》2012,(32):62-62
明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中国古代诗人曾无数次借助那高悬夜空、横亘千古的玉轮,以玄心洞见、妙赏深情的解读方式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灵魂与宇宙间的无限沟通,从而为后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韵味隽永、美妙绝伦的灵感源泉。明月的意象既来源于自然界独一无二的天文现象,  相似文献   

12.
诗歌大都借助“意象”表达情思。“意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何谓“意象”?“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具体的物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着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意”与“象”的关系,就是“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皆成“意象”。马致远借“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抒发了羁旅之苦;杜甫借“风急”“天高”“哀猿”“渚清”“沙白”“飞鸟”“无边落木”“不尽长江”等意象写尽孤寂落寞情怀。  相似文献   

13.
阿南 《内蒙古教育》2007,(4X):53-53
孙中山先生。在讲三民主义中《恢复中国民族地位的根本方法第二项恢复固有知识》时说:“我们以为欧关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完整……中国有一段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就是儒家《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段话。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向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哲学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治哲学的知识中所独具的宝贝.是应该要保存的。  相似文献   

14.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一生功绩卓绝,这与他的一次拜访不无关系。一次,富兰克林到一位前辈家拜访。年轻气盛的他,昂首挺胸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正常标准低矮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不要忘记了。"  相似文献   

15.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身高低矮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沃尔夫的小说《天使,望故乡》具有明显的自然主义特点。从小说反映出的冷静客观的创作态度、生物决定论、残酷斗争的生存环境和悲观宿命论,可以看出尽管作家本人不愿意归属任何派别,但小说中真实存在着自然主义元素。  相似文献   

17.
《天使,望故乡》中无家可归的孤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艳兰 《文教资料》2008,(12):28-30
<天使,望故乡>是托马斯·沃尔夫的第一部作品,被视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小说中主要人物都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这种孤独除了有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原因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它是人类的普遍生存状态,反映了人类的生存困境,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人类存在的深度追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导读】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e,1900~1938),生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山区小城阿什维尔。父亲是雕凿墓碑的石匠,母亲当过图书推销员和教员。父母一生生育了8个孩子,存活下来的有6个,他是最小的一个。托马斯·沃尔夫毕业于哈佛大学,拥有硕士学位。他1938年9月因患脑炎死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他虽然只活了38岁,却创作了4部长篇小说,分别是《天使,望故乡》、《时间和河流》、《蛛网与磐石》和《你不可能再回家》;还有数十篇中篇、短篇小说。仅以这些作品,就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刘易斯、福克纳和海明威3位大师齐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思乡诗长廊里,不乏有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若虚"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这样意境雄浑、旷放开朗之作。彭邦祯的《月之故乡》境象虽不远大,却以情思幽深,结构奇巧见长,别具一番滋味,值得品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就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就像是看到了"男"、"女"厕所的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了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这边电话闲置,"男"亭那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移动.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德国人何以"呆"到了这个份上!面对大学生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说: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