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3 毫秒
1.
赵萍 《教育与职业》2007,(20):175-176
文章针对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好难教"和"教好难",探讨了如何从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和因人施教四个方面着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8,(3):7-8
近些年来,心理学家和相关学者发现学习风格对学习影响显著,学生在学习风格方面的差异更为直接地对学习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基于因材施教的视角看待学习风格,首先梳理了因材施教的定义与学习风格的概念及特点,然后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渊源,接着探讨了课堂教学因"格"施教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对教师提出相应的策略。相应地,教师就要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并且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做到因"格"施教。  相似文献   

3.
<正>传统教学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教为"学"服务,而是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把"我要学"变成"要我学",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下降,同时使教师的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首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学习加以引导,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事情不能仅仅依靠老师。一、注重课堂导入中激发学生兴趣点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国教育比较重视学习分数,所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注重学生逻辑思维拓展,导致中国教育下的青少年被家长和教师所看中的高分数逼得透不过气,其结果只是适得其反。同时,高中数学和大学中的高等数学有很大的联系,其逻辑性要比之前接触的初等数学更难理解,导致学生数学学习难度加大。所以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需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考试》2008,(9)
一、学习方法一味强调学生"主体",弱化教师"主导"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材、课堂和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改要求学生主体的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动施教,利用讲解板书等向学生传授知识,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则是一昧的被动接受。在新课改理念中,教师需改变现有的历史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因师施教”命题的提出谈到“因师施教”这一命题,许多教育工作者首先想到的是“因材施教”这个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就提出的教学命题。朱熹说: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施教”的前提是因材。就是说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施教。然而根据我国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现状,一位音乐教师一学期要面对几百个学生,用一星期一两节音乐课的时间来做到“因材施材”,实际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时丽萍 《甘肃教育》2009,(16):24-24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因学施教”,以“教”导“学”,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但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  相似文献   

9.
王熙 《广西教育》2007,(4A):18-19
一、“因师施教”命题的提出 谈到“因师施教”这一命题,许多教育工作者首先想到的是“因材施教”这个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就提出的教学命题。朱熹说: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施教”的前提是因材。就是说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施教。然而根据我国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现状,一位音乐教师一学期要面对几百个学生,用一星期一两节音乐课的时间来做到“因材施材”,实际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正一、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主体意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应该是积极主动的,离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任何阅读教学都是无效的。然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教师讲解课文,学生听,即使中间穿插一些提问,也常是"师生无缝对接式问题"。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主思维活动,课堂失去了活力和创造特性,于是学生渐渐对英语阅读失去了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明确  相似文献   

11.
<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何传数学之道,授数学之业,解数学之惑,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数学教师应尽的职责。要做到这些,我认为需要灵活运用"四个法宝"。一、创设教学情境学生是施教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一位教师讲授的内容无论怎样好,介绍的方法如何妙,如果不通过学生的头脑,依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去实践,就不会有成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并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尝到甜头,从而对这门学科产生较为深厚的兴趣,做到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这是其一。其二是为学生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成功  相似文献   

12.
男女生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忽视学生性别差异的现象,存在着性别偏见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性别心理特性的偏见;教材文化中的性别偏见;教育科学中的性别偏见.要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关注性别差异,实施"因性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灵活变换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并以此为镜,优化组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一原则是在现代新课程标准基本设计理念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我们的施教理念必须跟上,而且施教理念也要符合高考题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前提和条件,取消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便会失去方向,学生的主体地位便无从谈起。教师只有通过施教与施控发挥好主导作用,才能真正使学生学习的潜力得到向善、求真与致美的释放,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自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课堂教学强调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应该把师生地位结合起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这就是"双主体"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双主体"教师设计对师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高中地理"双主体"教学设计的优势,并在高中地理中对"双主体"教学设计进行了实践,希望对高中地理教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泉玉 《教师》2014,(16):30-31
当今的阅读教学把课文教得支离破碎的现象依然随处可见,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成效。究其原因,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完美往往在初读课文的环节走过场。课文初读,首先必须做到"读通读顺读准确"和"整体把握",还要做到让学生在"感知重点、难点、精彩点"和"留下悬念"的读中产生探索求知的动力和欲望,从而充满激情和期待地投入到深读课文中去。只要老师肯钻研、因文施教,指导初读课文也能异彩纷呈,亮点频现。课文初读教学应该在"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实"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叶海深 《甘肃教育》2014,(10):56-57
正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占用了大部分课堂时间,力求把新知识讲得全面、详细和透彻,学生没有积极思考、质疑、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更没有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活动。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造成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而生本教育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  相似文献   

18.
郁龙 《现代教学》2016,(Z1):66-68
目前,不少教师对作业价值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于是,产生了违背教育规律的有害做法。例如: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就靠超量的课外作业来补充;为了取得应试中的高分数,频繁地"练兵"、模拟考试……在这种"题海战术"中,所有的学生都是"齐步走",这样做毫无疑问忽视了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学习习惯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这些做法既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把有限的学习精力浪费在低效的重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在理念上出现了偏差,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忽视"以教师为主导",甚至有人打着改革的旗号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认为应以学生为主导,把严谨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散乱的、不系统的、没有指导的所谓"学生主体"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以教师为主导",是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地位,因此,决不能因"以学生为主体"而轻视"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任何偏离、忽视或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教师不仅要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而且不能忽视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特别汉语拼音这一块。否则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言几乎是"鹦鹉学舌",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机械地死记硬背,离开原句、原文,学生很难读和理解所学字词。作者认为要做到"学以致用",真正理解内容,就要把好汉语拼音关。汉语拼音是工具,是学生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阅读之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