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历史课,喜欢听历史故事,但真要让他们记住历史时间,熟悉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观点,恐怕喜欢的人就少了。历史教材内容庞杂,背的记的特别多,如果学生死记硬背,不掌握一定的识记技巧,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想考出好成绩就是非常困难的,一些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一听说要考试就害怕。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历史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2.
对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然而真正突出这一理念是以学生了解并识记一些基本史实为前提条件的。就学生而言,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记得更长久,牢固。在多媒体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用更少时间、更有效地理解和牢固地识记史实,触类旁通,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关键是构建中学历史知识的逻辑链。本文以《鸦片战争》为例阐述了如何应用多媒体构建中学历史逻辑和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像历史这样需要大量识记、背诵的学科,是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然而,近年来,在国内图书市场上通俗历史读物大为盛行,据说《明朝那些事儿》的发行量上千万,一些平时历史课上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竟然在课后认真阅读《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学生喜欢看历史读物却不喜欢学习历史呢?  相似文献   

4.
正学生的识记能力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而且影响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深度、实践与应用的程度。识记方法不科学、识记能力不强是导致后劲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因为不能正确分析后进生识记的深层原因,往往武断地认为该生智商不高、学习不勤奋而错失了培养与转化的最佳时机,从而使部分学生在识记上的障碍无法克服,日积月累而形成后进生。下面就识记的几个要素谈谈怎样转化此类后  相似文献   

5.
识记、理解、运用是高考文科综合考试中历史试题考查的三大基本能力.而分门别类的有效识记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则成为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的基础。近代列强侵华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列强侵华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分布也比较零散,如何有效的连线串珠.成为复习这部份内容的难点。笔者在十年的高三历史教学复习中,长期不断的归纳、整理,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该网络按列强侵华的方式层层梳理,最后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上.便于学生准确掌握近代列强侵华的全貌。  相似文献   

6.
初中历史内容丰富,头绪繁多,学生要把所学知识记忆在心实在是一难题。要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就要设法增强大脑埘事物识记的痕迹的保存能力。初中学生对具体材料的识记多于抽象识记,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记忆。针对学生实际,笔者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7.
加强“识记”能力,是夯实基础,提高历史成绩的关键。很多学生苦思不得其法,于是很多老师用心钻研,提供了一些带技术性的方法,如分类法、趣味法、比较法、网络法等。本文试就如何提高识记能力作些探讨,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学习离不开识记,学生的识记能力因人而异。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的识记能力在这一阶段是一生中最好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识记优势,让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识记能力,学会学习,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从三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识记能力。一、引导学生掌握遗忘规律,提高识记效率俗话说,忘记,忘记,忘了就记,有记就有忘。遗忘是初中生比较怕的,所以掌握遗忘规律,对于提高识记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可以使很枯燥的事情变得趣味横生.也可以使充满悬疑的事情变得枯燥干巴。而学生喜欢的历史课堂是什么样子的呢?笔者曾就该问题与一些学生沟通,学生几乎一致认为初中历史课堂应该像百家讲坛一样.此言论虽然有些偏颇.但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0.
方淑玲 《学周刊C版》2010,(5):128-129
由于高考升学率的压力.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对“系统历史知识”“满堂灌”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系统知识”的考试的情况.导致了学生喜欢历史却讨厌上历史课的尴尬局面的出现。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笔者就问题教学法回归历史教学进行了一些新尝试。  相似文献   

11.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都曾看到或经历过以下一些现象:课堂上老师卖力地讲,学生费力地听和记.上完课后大家都疲惫不堪;也曾听到过学生的抱怨:学历史太难了.花了那么多时间,却总是记不住。时间长了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心理: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为改变这种状况.很多老师想了很多办法。  相似文献   

12.
陆水滔 《考试周刊》2010,(29):153-154
历史有时间和空间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学生要完整地理解历史,就要懂得当时的地理,因而需借助历史地图。文章认为,历史地图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中的地理空间概念,使教材内容具体化,让学生获得较为清晰的印象,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刻地厘清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初中历史实验教科书中有大量的知识点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而识记这些知识点恰恰是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感到非常头疼的事情。如何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对历史实验教科书中的知识点进行"优化",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对历史实验教科书中的知识点进行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刘凯华 《广东教育》2014,(11):41-43
分析历史,比照现实是历史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之一,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命制情况,社会转型成为了高考历史命题的重点内容。命题者之所以青睐社会转型,其原因在于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精彩片段,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或革命,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处于社会转型的各个历史时期,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和阶段特征,以社会转型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不同时期基本史实的识记以及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弥补各个模块之间的裂痕,还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多元的思维层次去认识和理解事物.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上述考量.笔者试图对世界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做一简要勾勒。  相似文献   

15.
借助形象思维来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和兴趣:细察文物模型,鲜明形象加深记忆深度;细察历史插图,丰富想象描绘历史精彩;巧用电教媒体,动态地图帮助识记理解;巧用历史纲线,知识一线串珠纲举目张。历史教学中,借助这些形象思维来表达历史的深刻内涵,能使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牢固地掌握。  相似文献   

16.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识记基本史实是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觉得历史非常难记,同学们大多不愿花太多的时间来学习历史科目,但要掌握的知识又那么多,所以,学生不尽如人意的识记能力,成为横亘在优异成绩面前的一座大山。要想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必须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不断研究总结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的方法,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 ,可以说都是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名篇 ,绝大部分要求学生背诵 ,有的甚至要求在课堂上当场成诵。这对于文言文教学 ,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文言文的背诵 ,尤其是当场成诵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只要老师教学得法 ,指导得当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道 :识记有机械识记和理解识记两种。机械识记的缺陷在于不能形成长久的印象 ,只能作暂时的应付 ,而理解识记能形成根深蒂固的长久的印象。笔者在进行文言文的背诵教学时 ,除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机械识记指导外 ,更重要的和更多的是指导学生进行理解记忆。首先 ,要从整…  相似文献   

18.
一、缘起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单词教学是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目标之一。现状是学生对识记单词这项任务自信不足,一旦开始识记单词就会有很多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后进生,识记单词的障碍使这些学生难以实现“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三年级是识记单词的起始阶段,学生能在这个阶段建立极强的自我效能感,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成功突破单词关。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为我们获得成功的单词教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袁超 《文教资料》2010,(28):153-154
当下,历史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以致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本末倒置,重形式轻内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切实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的需求.有效组织教学.如抓住多数学生渴望被肯定的心理,,于提问、勤表扬;针对学生情绪不稳定的特点,常变法、多幽默等,使学生真正喜欢学习历史,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向信息社会的迈进,教育面临着重大变革,学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随着综合科目的高考改革,高中历史教学也在经历着一场变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知识与能力学习的不同要求,按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能力层次进行考查。因此,无论是为了学习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还是为了应付考试,我们在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时都应该重视"识记—理解—运用"三个能力层次的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