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大量存在着"一量多物"现象,本文以意象图示理论为视角,解析英汉"一量多物的认知缘由,从而总结出英汉"一物多量"现象是意象图示范畴化﹑视角化和类比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修辞的角度找出“怒”范畴词列,分析“怒”范畴词列的身体隐喻机制,日常经验形成“怒”的意象图式,进而投射具体域结构,通过隐喻形成抽象概念。“怒”的意象图式和身体隐喻的奉质,成为“怒”范畴的认知纵向和横向上的最佳点。“怒”的意义来源于对事物的认识及对其范畴化的能力。通过对身体隐喻构筑“怒”范畴词列的描写,进一步探讨了隐喻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意象图式为人类身体经验中持续并重复发生且相对简单的结构,作为认知语言学中身体经验和概念结构的重要表现形式,意象图式为概念提供连贯性和秩序性,体现了抽象思维具体到抽象投射的隐喻推理能力,通过隐喻手段在空间域之中或从空间域到抽象域进行投射,从而使词汇意义得以在空间范畴内部或空间范畴到抽象范畴进行扩展。多义化过程中,图式内部观察者角度不同或注意力不同产生意象图式的变型,而始源意象图式为变型提供内部结构和关系,是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狗”的意象图式发展使得流行语中多了大量“狗族”词汇,其中“VP成狗”更是风靡一时,为大众广泛使用“。VP成狗”的发展是隐喻机制作用的结果,它的固定化、语法化与意象图式变化相关。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概述“VP成狗”的构式来源和演化路径,以及“狗”的意象图式的修正与再建对该构式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认知心理学视域下的语文词典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典的释义机制是人类认知心理机制的一部分。从范畴化和意象图式这两个方面简要分 析,词典释义有两层含义:一是词典编纂者通过语言把非语言世界作为客体进行分类,一是 词典编纂者把语言本身作为客体进行分类。词典释义中最常见的意象图式是部分——整 体图式,其次是中心——边缘图式和系联图式。  相似文献   

6.
与汉语的词类范畴相比较,英语中没有作为独立语法范畴的量词词类,但是履行量词功能的结构却普遍存在,并且英汉语言中均存在"一物多量"和"一量多物"的语言使用现象.我们发现量词与事物的搭配取决于认知主体的不同观察角度和突显方式.观察角度不同,突显的侧面会有相应变化,同一事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意象,反映在语言使用中的"一物多量"现象."一量多物"也体现了人类范畴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对传统语法的范畴分类提出了挑战.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化理论和意象图式对英语单宾语及物结构的典型性进行研究,揭示了英语单宾语及物结构语法结构中同一类别,从最典型成员到最不典型成员所表现出来的一定程度上的等级性(degrees of grade)和语法结构是如何通过隐喻意象图式来扩展范畴的.  相似文献   

8.
意象群是诗歌中内含多个意象的符号系统,具有历史的传承性,诗人在创作中对意象的组合,往往是对前人意象群组合的复制、重组、改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客观的因素,如诗歌形式的要求,也有主观的因素,如“既成图式”、“化无意识”,它们既是个人的取向与选择,也是传统的、社会的、化的长期积淀。  相似文献   

9.
量词是具有范畴化功能的词类.量词在语义上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各种各样不同的名词归为一类.量词的范畴化是从中心成员开始的,然后逐步扩展到边缘成员.量词范畴的扩展途径包括绝对途径和相对途径.量词范畴化的动因有隐喻、转喻、图式转换和规约意象.  相似文献   

10.
周红  谭伟 《现代语文》2009,(11):113-116
不同的范畴化理论适用于不同的范畴,合理的范畴化理论能为语言形式负载的意义的形成与理解提供合适的解释。语言范畴分为元素范畴和关系范畴,前者适合于基于原型的范畴化理论,关注要素属性;后者适合于基于图式的范畴化理论,关注内在关系和“完形”特征。本文在探讨范畴化理论的同时还举例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建立“范畴化意识”的重要性:以“原型”指导元素范畴教学,以“图式”指导关系范畴教学,使学习者能够以“范畴”及其“次范畴”为单元储存汉语知识,从而系统、灵活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1.
以许多的实例展示了英语、汉语、维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进行了对此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消除语言性别歧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类比推理是一种特殊的推理形式,也是个体抽象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有些心理学家着重研究与类比推理有关的问题,以期可以找到发展类比推理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等的效率。经过大量研究与调查数据显示,工作记忆的各个子成分与类比推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作记忆直接影响着个体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因此,文章主要探讨工作记忆与类比推理的含义,以及工作记忆对类比推理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异态”这一主观性范畴在现代汉语副词中的表现做一些初步的考察,说明与异态有关的现代汉语副词的范围及其分类。  相似文献   

14.
Applying knowledge from one context to another is a notoriously difficult problem, both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but lies at the heart of educational endeavors. Analogical reasoning is a cognitive underpinning of the ability to notice and draw similarities across contexts. Reasoning by analogy is especially challenging for students, who must transfer in the context‐rich and often high‐pressure settings of classrooms. In this brief article, we explore how best to facilitate children's analogical reasoning,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classroom instruction. We first discuss what is known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neurological underpinnings of analogical reasoning, and then review research directly relevant to supporting analogical reasoning in classroom contexts. We conclude with concrete suggestions for educators that may foster their students' spontaneous analogical reasoning and thereby enhance scholastic achievement.  相似文献   

15.
回鹘文是在9—15世纪为维吾尔及中亚诸多突厥民族所使用的一种文字,是一种承上启下的文字,对它展开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突厥语及近古察合台语。论文从语音的角度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回鹘文佛教文献《弥勒会见记》。  相似文献   

16.
玛格里特·杜拉斯作为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早已为中国读者所熟悉,她作品中的“情人”故事一如她多彩的情爱生活,强烈地吸引着读者。在法国,她的作品因其形式的现代化和内容的边缘化(异国故事)却较少引起读者的重视,也少有评论界的深入研究;就国内研究现状看,基本把她的小说定位于正统小说的边缘地带。这一现象与同样是涉性的法国作家的昆德拉的研究情形形成明显的反差。本文的探讨受比较文学形象学关于“他者”形象认知中文化想象理论的启示,从作品“情爱”故事本身的解读出发,阐释了“中国情人”形象所寄寓的较为复杂的深层文化关系,并试图以此对“杜拉斯热”这一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给出一种泛文化解释。  相似文献   

17.
对汉语、维语兼类词和汉维语兼类词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汉维语兼类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会出现很多的偏误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是中介语。论文运用中介语理论,对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因断句错误而引起的理解偏误现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法律术语概念、特征入手,探讨了几个法律术语在汉语翻译成维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阐明了法律术语在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维吾尔语是典型的有形态标志的语言,与动词联系的从属成分一定有“格”的标志,这种形态变化就决定了这些从属成分特定和相对应的句法位置及语义关系。动词和从属成分之间的选择关系十分复杂,直接影响着动词的分类。论文用配价理论来分析研究维吾尔语动词是如何跟其他成分发生关系的,动词“价”的分类以及动词和“价”同现的条件。这将有利于研究维吾尔语动词次类的划分,从而进一步揭示维吾尔语动词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