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规管理体验化,传统德育工作以经验式为主,重在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缺少亲身体验,效果往往不很明显。而体验教育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重视人与人的理解与合作,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受教育者通过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达到认知的目的,进而内化成个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主张从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人与群体的关系中探讨人自身的价值。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把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潜能的有效开发、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而这都强调以人为本,都重视管理主客体的情感、价值和潜能的开发。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拟从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情感激励作用,关注学生的满意度,让大学生在教育中体验到成功等。  相似文献   

3.
位凤军 《考试周刊》2014,(23):170-171
<正>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音乐教育能开发创造性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所以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强调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加强音乐体验,强调通过创造性教学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等。如何提高职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对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一、职高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1.音乐课程不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某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较低,直接影响音乐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学校管理者对音  相似文献   

4.
唐宇 《成才之路》2010,(32):55-55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强调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体验,强调通过创造性教学来开发学生的音  相似文献   

5.
王德文 《成才之路》2010,(32):55-56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强调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体验,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新课程确立了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实践。其中重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人才个性以及道德品性的培养。因此,校园学社团在学校道德化教育过程中,由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的兴趣和道德化需要为基础,以促进个体道德的整个发展和社会和谐为目的的现实的社会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校园微电影融入培智学校德育的实践中,将发生在培智学校师生身边的先进事迹以校园微电影呈现出来,通过让培智学生参与到相关校园微电影的创作、拍摄、观看、交流活动中,使培智学生在行动中体验德育,在交流中畅谈德育,在发展中学习德育,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内化,达到会自主、能参与、重体验、有感悟的德育学习效果,促进培智学生个体的心身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沈伟华 《中小学校长》2022,(9):53-55+62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小学阶段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阶段,校园足球特色建设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健康生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参与足球项目,学生逐步增强体质,内化足球精神,转变学习态度,体验到个体、团队成功的快乐,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9.
校园心理剧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校园心理剧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比较真切的体验。文章就学生行为改变和自我感受等方面,强调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时下校园事故不断增多,社会只重视个体的成功,缺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校园安全事件的根本原因是校园管理的偏差,所以要重视校园的生命安全教育。学校中的安全教育缺乏应急避险事件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应急避险的技能,不能规避风险。本文深入研究了生命安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对生命安全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教育交往为中心的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中,学生既是最大的受教育群体,也是最重要的参与群体和受益群体。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和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将平安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将维护校园稳定、保护学生安全、服务学生成长、为学生发展成才保驾护航作为学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力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最根本的任务。教育先行,强调"授人以  相似文献   

13.
柴滢 《天津教育》2005,(8):21-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校的教育回归到了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开发人的生命潜能、激发人的生命活力、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教育本质上来;课程内容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感受和体验,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体验和运用,使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由此获得生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活动,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体验具有以下特点:1.体验是对学习个体,包括个体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的重视。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经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更是使学生整个精神世界发生变化的过程。2.体验是学习个体在数学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数学课堂上的行为具体…  相似文献   

15.
体验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投入和亲自感悟,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之一,将学生的内心感受、内心理解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当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体验基础水平是建立在充分阅读之上;学生的体验激活能力是建立在有效创设情境中;学生的体验深入情况是建立在教师的相关补充资料中。  相似文献   

16.
如果以新课程观来认识课程实施,我们就会发现,它强调各个学科的相互整合,强调从单一的知识传递转变为重视问题解决,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关联性,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对学生进行生存发展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目标的多维整合,综合性学习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国外的一些学者从人的和谐发展观出发,强调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回归人的本性的一种教育,他们认为人类个体能力本身是和谐统一发展的,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在于促进个体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 :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 ,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 ,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活动 ,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  相似文献   

18.
美国凤凰城大学是一所以在线教学为主的职业大学,它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参与、增强学习体验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等方面有突出成效。深入研究凤凰城大学的教学模式,对网络时代我国开放大学的建设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研究发现,凤凰城大学教学模式有校园学习、在线学习和Flex Net混合学习三种类型,其中在线学习占比已超过80%。凤凰城大学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育理论与最佳实践的有效结合:强调学生参与,鼓励协作,强调应用与关联。凤凰城大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体现在职业能力导向的学习目标、从业者教师、加速课程、统一课程大纲、小班教学、多种学习任务的绩效评价、人与技术相结合的支持服务等方面。学校以学习目标的实现为导向,按学习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重视材料阅读,通过清晰的学习路径、多种学习任务以及班级研讨会、学习小组会议等主要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和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强调人文关怀,体现了对人的现实的、科学的理解。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夯实教育发展基石;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学校民主化管理,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完善学校心理咨询体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措施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主张从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人与群体的关系中探讨人自身的价值:和谐校园的构建主张把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人的潜能有效开发、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作为学校管理的总目标.二者都强调以人为本,都重视作为管理主客体--人的情感、价值和潜能的开发.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构建高校教师和谐管理策略有:创设和谐的学校氛围;重视发挥情感激励的作用;关注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创造机会让教师享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