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上观日出     
去年寒假的一天凌晨,天还没亮,我和爸爸妈妈随着看日出的人流来到了海边。 这里朦朦胧胧的天空像是被一块巨大的银纱蒙上一样,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去了。等了老半天,太阳还是连半个影子也找不到。  相似文献   

2.
在给《海上日出》一课分段时,我向学生提出:文中最后一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中的“这”究竟是指日出全过程的景色,还是日出后天空有黑云的奇特景象呢?学生众说纷纭。这时,我提了这么个问题:“这一句放在第五小节后面与单独作为一小节有没有不同?”经我这一点拨,一些学生顿时醒悟,有一位学生回答说:“这一句放在第五小节后面才是指日出后天空有黑云的奇特景色,而单独作为一小  相似文献   

3.
“透”出信念《海上日出》中有这样一句话:“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红色”师:请同学们读这句话,想一想,“透”是什么意思?生:“走”的意思。生:“跑”的意思。生:“冲”的意思。生:“离开”的意思。教师出示一组句子:(1)太阳慢慢走出重围。(2)太阳慢慢跑出重围。(3)太阳慢慢冲出重围。(4)太阳慢慢离开重围。(5)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哪句写得好?为什么?生:第五句好。从“透”字可以看出太阳不是一下子离开黑云的。生:第五句好。从“透”字可以看出太阳不是很容易就离开黑云,黑云很厚,它…  相似文献   

4.
接手117班的第一天,刚到教室门口,全班同学整齐地坐在教室里,左手叠在右手的下面,给人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我心里暗喜。第一节课是上《海上日出》这篇课文,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听得这么认真,坐得这么端正,尽管举手答问的现象极少,但我还是讲得眉飞色舞。当讲到精彩处,我提出"从日出之前到太阳完全升起来,天空和太  相似文献   

5.
儿子今年三岁,依赖性较强。我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有时去倒垃圾也要跟去,十分伤脑筋。一天下班回家,时间已经较晚,我突然想起家里没米了,准备再出去买米,可儿子也一定要跟着去,不肯一人在家。我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该想办法培养孩子的胆量了。我思量片刻,想到儿子平时最喜欢听《小兔子乖乖》  相似文献   

6.
三看日出     
学生对日出和日落,虽则经常碰到,但由于不注意观察,熟视无睹,因而印象不深。一次出了作文题《观日出》,不少同学感到无话可写,作文中竟出现了违反科学常识的笑话:“一唱雄鸡天下白,天亮了,一轮红日从水里慢慢地升了起来。”“太阳升起的时候象个小火球,越升越高,越升越大。”这是由于观察不仔细,凭想象闭门造车造成的,以为水乡也能看到海上日出的奇景,生搬硬套《海上日出》中写日出的语句。为了让学生能写好《观日出》这篇文章,我曾三次起大早带学生到兴化工人米厂南首的大桥上观  相似文献   

7.
光芒     
我又一次在天刚要破晓时踏上我所谓的征程。我从未目睹过日出。不知太阳初醒时的情态,感受不到第一缕阳光的温暖。为了我所谓的梦想,我必须错过每一次美丽的日出。我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我的希望在何方,我的前途渺茫。徘徊在深邃的低谷里,我茫然了,沉默了。我又一次重复着单调的轮回,担负起足以使人致命的重担。但我无话可说,我别无选择,因为我的人生操纵在自己的手中,路就在我的脚下。我时常想放弃,但那又是我自己所不允许的。面对一双双殷勤的眼睛,充满希望的眼神,我懂得了我的选择。我时常遭遇失败,没有昂扬的斗志,没有坚定的信念,也没…  相似文献   

8.
《太阳》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本文介绍的是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由于说明文知识性强,说明文的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学生的求知欲很难激发。有幸聆听了上海的姜茗芳老师执教此课,她的这堂课,将说明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我也感受颇深,原来说明文也能这样教。一、感悟在朗读中获取1.对比读课初,教师引出巴金的《海上日出》,引导学生美美地读  相似文献   

9.
太阳的自述     
嗨,大家好,我是一个火红的太阳,全世界的人们都十分喜欢我。在海边看日出的小朋友把我描写成害羞的小姑娘;在小山村看日出的小朋友把我描写成漂亮的红绸子等。好多人喜欢早早地从老远的地方来到山上、海边看我,因此,我感到非常自豪。有一天,我还没露出脑袋,就看见有一个小姑娘站在阳台上,穿着几件厚衣服,还裹着一床大毯子,抬着头,急切地盼望着看见我。这时候,天刚蒙蒙亮,天空中挂着一些残星,偶尔传来几声鸟鸣。过了一会儿,我不想让小姑娘太失望,就把朝霞妹妹招来,让她先出面。朝霞妹妹化好妆,就披着一件五颜六色的外套出来了。她可真漂亮,一…  相似文献   

10.
我爱观日出     
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观日出了。我爱看太阳从地平线上渐渐升起,万丈光芒洒遍大地的时刻。一天,为了观日出,我特地起了个大早,静静地等待着那一神圣时刻的到来。天越来越亮了,东方已露出了鱼肚白。渐渐  相似文献   

11.
日落家园     
<正>世界上再没有比日落家园,让人感动让人心跳的事情。我小的时候经常问奶奶:"那日头落哪里去了?"奶奶一会说,落在老鸹的翅膀里,驮着上西天了;一会说落在山的眉峰上,一看可不是,那山正在闭目沉思,满腹的愁思化作一天的晚霞,晚霞或许是这个世界的翅膀呢,是孔雀太阳开屏了吧。有时,我坐在水塘边,先看到塘中的水皱起柔柔的略微发红的粼波,鸭子雪白的翅膀也罩上了一层少女的羞赧,"呱呱"的叫声,似沉在水塘的往事,空落、寂寥。渐渐,就见太阳的脚,轻悄悄地伸进塘边的芦苇,苇梢就蘸上了胭脂,亮丽生辉。整个苇塘,宛如依稀的梦境。后来,突地一下,苇塘跌进了暗绿的黑,外面是稀薄的微明的阳光,里面是黑黑的世界。塘中苇,摇着青蓝的天,摇落一天的星星,叮叮咚咚沉入水塘。这时候,如果再听到鸭叫,便暖暖的,仿佛从晋人陶渊明居住的田园里传出。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下午,我去幼儿园接孩子。4岁的女儿兴冲冲地把她画的一幅画递给我看:画面上鸟儿在飞,鱼儿在游。虽然笔法笨拙,却也憨态可掬。突然,我的视线落在画中的太阳上。“咦,太阳怎么被涂上了蓝色?”这时候,孩子的老师走过来,夸  相似文献   

13.
一百零八     
江水的浪潮冲刷着石块,我依然在寻找我们踏过的痕迹;山顶的石凳被洗涤了一天又一天,我依然在回想我们的誓言。山石上踏过多少游人的足迹?江面的船只停泊过多少不同的港口?来来往往的一年又一年,反反复复的思念,山间的薄雾消散又积聚,江面的太阳升起又落下,那个曾经要和我一起看日出的人到底去了哪里?看江水的变成听江水的人,听江水的人变成忆江水的人。  相似文献   

14.
《海上日出》描绘了日出前的景色、太阳跳出海面时的景色、太阳在云后面的景象等三个画面.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三个画面,学会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一、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学第一自然段,让他们明白这一段是写作者在船上常常早起看日出,是全文的总起.  相似文献   

15.
龚以文 《福建教育》2005,(8A):47-47
问:《海上日出》、《夕照》描写的太阳为什么早晨和傍晚是红色的?  相似文献   

16.
你早,太阳!     
我家住在离大海很近的一个小山坡上。在暑假的一个凌晨,爸爸催我快起来,我说:“天还没亮呢,怎么那么快起来呀?”爸爸说:“今天,我们去看日出吧!”“耶!”我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穿好衣服,叫醒姐姐,就出去看日出了。到了海边,我已经看到了十几个人在海边等了。过了一会儿,天开始慢慢地变紫,天上的星星也渐渐地消失了。又过了一会儿,太阳稍稍露出了头,到了五六点钟,太阳才露出了一点点,我不高兴了,问爸爸:“爸,怎么太阳才露出那么一点呀?”爸爸说:“不用着急,过一会儿就出来了。啊!你看看,你看看!”“嗯?”我转回头往海边看。“啊!出来了,出来了…  相似文献   

17.
太阳和月亮     
我喜欢太阳,太阳也喜欢我。我喜欢月亮,月亮也喜欢我。点评:你们看,我走到哪里,它们就跟到哪里。太阳月亮在天上,小作者在地上,可他们却成了形影相随的好朋友,真有趣。太阳和月亮@于慧娟$江苏省海安县南莫小学四(1)班~~  相似文献   

18.
《海上日出》是当代著名作家巴金途经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文章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向往光明的美好愿望.我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以“奇”为线,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收到了较好效果.文中结尾说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那么,海上日出到底“奇”在哪里呢?一、“奇”在令人神往“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开篇就表达了“我”观日出心情如此迫切,次数繁多,其景奇异.“我”怎么能不如痴如醉呢?“早起”,说明观日之早,欲望之强,从而表明日出牢牢的吸引着“我”深深的诱惑着“我”,海上日出之“奇”,不正蕴藏在其间吗?  相似文献   

19.
《海上日出》是当代著名作家巴金途经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向往光明的美好愿望。课文结尾写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那么,海上日出到底“奇”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20.
我教《海上日出》一文时,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中写‘太阳……一纵纵地,使劲儿向上升,最后完全跳出了海面’.而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慢慢地向上升的,为什么作者写成‘一纵一纵’地向上升呢?为什么写成‘跳出’海面呢?”显然,学生的疑问不仅要弄懂遣词造句的准确性,而且在深究词语内含的物质性.幸而我在备课时对这个问题有过探究,我告诉学生,这句话是作者真实地再现了海上日出所呈现的自然景观.当然,要使学生记住这一现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