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通过周密设计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引导他们针对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这就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关于启和发;启是发的条件,发是启的结果,要求学生发的好,首先是教师启的好,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用。”为了提高启的质量,教师应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和获得知识、技能.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有时会碰到"启而不发"的现象.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启"字上.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启",只有教师"启"得及时,"启"得巧妙,"启"得适当,学生才能"发"得深,"发"得远.由此看来,教师掌握一些启发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和获得知识、技能。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有时会碰到“启而不发”的现象。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启”字上。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启”,只有教师“启”得及时,“启”得巧妙,“启”得适当,学生才能“发”得深,“发”得远。由此看来,教师掌握一些启发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呢?它包含有教师、学生、教学目的三个因素。教师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通过周密设计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智力活动(注意、记忆、观察、思维、想象)的积极性,去思考问题,理解教材,掌握“双基”。这就是启发式教学的含义。启与发的关系是辩证的。启是发的条件,发启是的结果。要求学生发得好,首先要求教师启得好。启在“点子”上,发在“根子”上。所谓“点子”,指的是教学的重点——起主导作用占支配地位的内容。所谓“根子”,指的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举一反三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荣 《广西教育》2014,(41):76-76
正语文教学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启迪学生的思维。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面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学生的学,全在能逐渐自求得之。"语文课堂提倡启发式教学,这也是课堂教学一贯倡导的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启而不发"却时常发生。"启发"是先启后发,如果"启而不发"则说明是教者"启"得不当。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围绕问题难度、启发环境、启发方式等因素启发  相似文献   

6.
“启发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启发式,启者,打开之意,即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扉,让知识的阳光照射进来;发者,省悟之意,即明白了,接受了。自然是先启而后发,老师启而学生发。这就要求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主...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专德育工作主渠道的政洽课教学,如何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素质型人才。笔者认为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 一、启发式教学源远流长 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启”和“发”相辅相成因果关系作了表述,即“启”是前提条件,“发”是必然结果,无“启”就无“发”。换言之,就是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求知而又不知,想说  相似文献   

8.
如何转变“启”而不“发”的局面崔士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的是教师与几个尖子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多数学生处于“旁听”的局面,问及原因,教者大多数苦于对学生“启”而不“发”,如何转变这种“启”而不“发”的局面呢?笔者认为——一、沟通情感,打好“启”而...  相似文献   

9.
启发式教学,是所有好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和红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它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已经生根开花,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提倡和运用。但是,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启而不发”“启而乱发”的现象还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启不得法。启是发的条件,发是启的结果,要使学生发得好,教师首先要启得好。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及其对当今素质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学说。其基本精神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这是唯物辩证法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它把教与学的过程解释为教师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矛盾统一的运动过程.“启”与“发”的辩证关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启”是“发”的前提和条件,“发”是“启”的发展和结果。要使学生启而即发,就要教师启而得法。研究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对我们当今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有着更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对较难理解内容进行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诱导他们一步一步去推敲和理解,从中获得知识。启发式教学的最大优点是能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和求知欲望,特别适宜初中的生物教学。然而教学中由启而不发而给教师带来的苦恼是很常见的。为什么会有启而不发的现象呢?笔者在教学中有几点心得在此提出,供同行参考借鉴。原因当然要从师生双方来找。从教师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未领会启发的实质启发的实质是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有人把启发式简单理解为问答式,似乎在课堂上有问有答,热热闹闹,就算运用了启发式。实际上,用问答  相似文献   

12.
启发式是一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生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然而教学中启而不发给教师带来的麻烦却是很常见的。那么,为什么会有启而不发的现象发生呢?下面就初中的物理教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启而不发”,作为优秀的教师则善于从“启而不发”中反思自己是否“启不得法”,进而修订教案另辟蹊径,以期启而得法.因为智者千虑难免一失,教师也不是完人.下面仅以初中化学教学摘取一、二为例,小议“启而不发”与“启不得法”.一.铺垫不...  相似文献   

14.
启发式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教学思想。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这一基本思想作指导,要求教师发挥“启”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中“发”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认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难,激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列举实例启发;“启”而有“发”,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余地。  相似文献   

15.
启发式教学做为一种古老而常新的教育理念 ,当今实施 ,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必须树立七种意识 :   1 情感意识 启发式教学旨在启人心智 ,需要师生的情感投入。教师情感意识体现在对职业的珍爱 ,对学生的热爱 ,以其特有的情感力度移情于学生 ,从而使师生情感形成“共振”。它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体性 ,求知欲的催化剂 ,是启发的根本前提。   2 特长意识 教师在“启” ,学生在“发” ,教师应认真分析自己“启”之长 ,洞察学生“发”之长 ,才能优化组合 ,制定启发的策略。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前提。   3 目标意识 除了完成知识、能…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读书不动脑,长期以来是一大问题。每当论及此事,许多教师常常是责怪学生学习不积极,“启而不发”。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经历与体会,感觉到不是学生“启而不发”,教师“启不得法”才是问题的关键。 “启”者,打开也。教师的教,一定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脑子活动起来。我们在教《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引导学生比较“掰”与“摘”、“捧”与“抱”的用法,问学生:“掰玉米”为什么用“掰”不用“摘”呢?“摘桃子”为什么用“摘”不用“掰”呢?学生的小脑筋开动起来了,经过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学生说:…  相似文献   

17.
甲 在课堂上,常常由于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所提的问题就被说成这堂课启而不发,你对这种提法有何看法?乙 我认为这种提法是对启发式的一种歪曲理解.这种理解客观上成为教师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大障碍,因此有必要加以沌清.在我国,孔子最早提出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郑玄解释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之说.”朱熹又解释说:“愤者,必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换成现在的话,愤是学生积极思索而不能通,悱是学生想表达而又表达不出.启、发是指教师所作相应的指导.把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看作启而不发,是把启误以为提问,发误以为学生有了答案,因此这样的提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启发式教学已为广大教师接受并在教学中不断运用,比起满堂灌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具有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优点.而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碰到启而不发的尴尬场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对"启而不发"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对话圆桌】主持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回答问题,从而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启与发的关系而言,启是教师的活动,是学生发的前提,发是学生主观能动  相似文献   

20.
启发式是一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中的客观规律 ,引导学生生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 ,2 81页 )。然而教学中启而不发给教师带来的麻烦是很常见的。那么 ,为什么会有启而不发的现象发生呢 ?下面就初中的物理教学谈几点看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