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静 《文教资料》2009,(17):23-24
《哈姆雷特》兼具丰富的社会性与思想性,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末期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这部作品不仅显示出莎士比亚深刻的思想.而且显示出作者艺术上的成熟和才华。本文就《哈姆雷特》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宋志华 《文教资料》2014,(21):21-22
本文以宗教信仰为视角,从伊甸园原型和替罪羊两个方面,阐述了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一剧中表现出来的基督教精神,论证了圣经教义在莎士比亚安排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Hamlet, top of the four famous tragedies by Shakespear, is his representative masterpiece adapted from the tale widespread among the European Continent and is gifted new form and content in which Shakespear molded the well-known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代表作《哈姆雷特》中包含着丰富的圣经意象。本研究从该剧本中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圣经意象,对主要汉译本在翻译这些意象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各大译者在处理圣经意象时,倾向于采用直译策略,但直译出来的圣经意象能否在读者中引起共鸣,存在着很大疑问;个别译本则采用意译,其译文虽然较为容易为读者接受,却无法传递圣经意象的色彩与味道。要解决这一两难困境,本研究认为,莎剧圣经意象的翻译除了应优先采用直译策略之外,还需要辅以对莎剧所处文化语境的整体移译;只有这样,一些看似由作品文本翻译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才能自然消解。  相似文献   

5.
在中外文学史上,曾涌现出无数悲剧性的超越者,莎士比亚塑造的哈姆雷特和鲁迅笔下的狂人就是其中两个杰出的代表,虽然他们所处时代、阶有、民族不同,但作为时代的超越者,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意识,抗争欲望及斗争精神,这一切使他们的悲剧精神闪烁出耀眼的光辉。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这两部作品,探讨有关超越者的悲剧精神的表现艺术和中西悲剧美学特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莎剧<哈姆雷特>双关语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研究了双关语的三种形式:同音同形异义双关;同音异形异义双关;近音双关.  相似文献   

7.
梅琳 《林区教学》2013,(1):66-67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巨匠。在文学创作中,他最擅长的是戏剧创作。《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是他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有"四大悲剧"之美誉。选取其中的一部戏剧——《哈姆雷特》,对其主人公哈姆雷特进行形象分析,并具体阐述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传说素材基础上创作的《哈姆雷特》不是一出宫廷夺位争斗的戏,它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社会现实,折射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光芒。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典型。他肯定人生,赞美生活,追求真诚友谊,寻觅纯洁爱情,渴望平等自由,  相似文献   

9.
鬼魂叙事有着悠久的历史,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和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林中》即是两部“鬼魂叙事”的的经典作品。两位作家都发挥丰富的想象书写了“冤魂”的自白,然而“话语”的世界同样是一个迷宫。在复仇和“人性本恶”的主题之下,老国王鬼魂现身的背后是被生者记忆从而延留人间的渴望,而武士死后借巫女之口的陈述让本就迷离的真相更加遥不可及。鬼魂叙事的限制视角和主观话语,催生了无限可能。莎士比亚和芥川龙之介通过各自的作品,共同表现了“言说”的力量和对生与死、真与假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堵文晖 《文教资料》2009,(10):17-18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分析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通过对剧中女性人物的地位和排列顺序,哈姆雷特的“厌女意识”,以及模式化的女性角色,揭露了莎士比亚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这个时代充满着各种矛盾。所以,他也为笔下哈姆雷特的性格赋予了各种矛盾。一方面,哈姆雷特是乐观、冷静、善良的。另一方面,他又是忧郁、急躁、充满疑虑的。《哈姆雷特》正因为主人公复杂矛盾的性格特点闻名。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哈姆雷特的性格进行了论述,从而看到了他性格的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12.
《哈姆雷特》剧本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早翻译莎翁剧本的是戏剧天才田汉,他为莎翁剧本的传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后来又有十多个译本,有散体,也有诗体;其中公认为最佳的是卞之琳的译本。  相似文献   

13.
哈姆雷特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失去了行动的力量。章分析了哈姆雷特犹豫不定的心理原因-高层次的需要、追求至善的心理以及对母亲的爱。  相似文献   

14.
美国经典动画片《狮子王》曾荣获多项国际大奖,征服了世界各国的亿万观众,同时唤起了人们对文学巨著《哈姆雷特》的回忆,莎士比亚的这部杰作在《狮子王》里留下了诸多印记。本文分析了两部作品的故事人物、故事情节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探究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哈姆雷特》对《狮子王》的巨大影响,重温这两部经典作品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16.
邹君 《现代语文》2006,(4):79-81
在众多的艺术样式中,悲剧是关涉到人类审美体验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莎士比亚悲剧堪称为描写揭示人性和人的本质的最为深刻和全面的经典作品之一。这位使人类永久惊喜的巨人,最为我们着迷的无疑是他所创造的那众多生动、真实、具有不朽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创作成熟时期的悲剧人物,以其形象高大,个性鲜明和结局悲壮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其中被誉为莎士比亚“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钻石”的《哈姆雷特》,四百多年来一直为各国评论家谈论着、争执着,而关于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形象分析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世界学史上还很少有对哪一个典型形象的理解像哈姆雷特这样人各不同。究其原因,当然不能脱离人们多元性的艺术欣赏的欲望和趣味,以及某些学和研究对莎士比亚这位戏剧大师的历史误解和各种偏见。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很大程度上,这个问题又取决于哈姆雷特性格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他交融着人类涵蕴丰富的历史、化、社会及其心理的幽咽颤栗的诗情。艺术作品只有强烈关注人类共有人性,述写“为造化所玩弄的愚人”才能成为人类永恒的经典。本力图从四个方面来审视莎士比亚所塑造的哈姆雷特形象。  相似文献   

17.
魏丽娜 《现代语文》2007,(12):91-92
纵观《哈姆雷特》和《李尔王》这两部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悲剧的主要人物及主要情节中都有"疯癫"一段。评论界对二者的"疯癫"也有过种种解读,本文试图通过对剧中主要人物疯癫话语的分析领略剧本背后的深刻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8.
作为西方文学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中的诸多原型与母题蕴藏着整个西方文学乃至西方文明生命力与魅力的强大基因。而莎剧经典之经典《哈姆雷特》,若是从原型分析的视角来看,或也可谓是一出“重演神话”的好戏。该剧再现了古希腊神话原型中的杀子母题、乱伦母题、复仇母题和追寻母题,这也是该剧之所以历久弥新、魅力无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林兆华导演的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被誉为在中国最具先锋实验精神的戏剧作品之一。林兆华导演的《哈姆雷特》对传统理解下的作品主题进行了颠覆与解构,哈姆雷特的形象本身和他的所谓复仇都具有某种荒诞性,显示出了将古代与现代连接、西方与中国交错、经典与普通相融的特征,人人都是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20.
《哈姆雷特》是世界文豪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在《哈姆雷特》中复仇情节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复仇提起整个故事;通过复仇情节,自然而然地表露主题思想;在复仇情节中,不同的人物构成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复仇情节中,充分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丰富性格和个性特色。对这些的了解,有利于阅读者加深对《哈姆雷特》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