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的,利用校地合作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提出进一步发掘高校和政府作为培养主体作用的应用型人才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探索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通过试点实施校地合作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有效成果,可以深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化产业建设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谈起,探索与传统高校教育中实践环节不同的校内外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模式,使实践基地真正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的体系中来,避免了实践教学沦为形式的弱点。  相似文献   

3.
正探索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地方高校的首要任务。由于各高校所处区域和人才培养定位不同,社会各行业自身特点和对人才规格要求不同,以及高校本身具有的多科性和综合性,这就决定了不但不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样性,而且一所高校不同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具有多样性,高校必须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期"学术聚焦"围绕五邑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推出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到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协同与全局性变革。高校可通过协同创新概念框架构建的需求分析,利用"2011计划"给高校带来的全新的机遇和模式,建立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概念框架,从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支持保障系统构建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体系设计,通过"协同共赢、协同共建、协同重构、协同共享"达到明确培养目标定位、探索专业发展机制、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支持保障系统的预期。  相似文献   

5.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和学工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教学—学工”协同联动,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的效果,文中通过对高校二级学院“教学—学工”协同联动的现状分析,构建二级学院“教学—学工”协同联动模式,并提出了协同联动的机制,为高校“教学—学工”的协同联动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方高校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理念对交通运输专业的新要求,从分方向分层次培养、多种教学手段并施、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和持续改进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探索地方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地方高校交通运输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创新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振兴,两岸高校应积极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彼此借鉴,协同发展。本文从协同改革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协同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协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研究共建两岸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文章最后介绍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近年来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新模式,是推动教育理念变革的原动力,是建设“双一流”、新工科的重要途径。结合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专业近几年来的教学和研究经验,提出将课程思政纳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下高校育人-科研-企业生产协同发展和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精彩纷呈,高校、政府、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等主体间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形式在高校内涵式发展和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当下协同主体间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协同创新视域下探索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协同创新理念是高校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理论基础.在阐述协同创新内涵及其与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系基础上,以广东白云学院在协同创新理念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为例,对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跨境交易的发展助推了国际贸易转型升级,也对国贸人才培养提出多维要求。从协同创新角度出发,用三螺旋理论厘清政府、企业、学校在国贸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系,建设高校教学实训平台,实现以三者为主体的自组织协同创新模式转型,形成网络化治理形态,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向系统协同创新的范式转变,是国贸人才培养改革中的一次创新性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校人才培养和区域发展之间的协同性关系,以探索高校培育人才服务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实现区域和高校发展的互助双赢.以高校人才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实际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分析法和协同学方法,论证在区域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构建协同关系的必然性,提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新路径.建议高校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理念,企业变革用人观念.学校要教书、育人"两手抓",尤其注重培育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实现学以致用,培养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系统协同与全局性变革,需要积极探索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是对传统模式的改革与尝试,需从目标定位、模式平台、专业课程、路径机制等层面进行分析探索,厘清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战略先导、载体设计、内容优化、互惠共生的逻辑内涵,并从落实理念、明晰思路、师资建设、统一学分、创新创业、探索模式等方面贯彻实施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14.
以"机器换人"为契机,研究切合"机器换人"需求的机电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系统分析"机器换人"给高校机电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的影响,采用Benchmarking基准化分析法明确专业错位发展、优化专业定位、确保人才培养机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探索协同创新、CDIO等先进理念以及SPOC、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将创新思维与先进教学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培养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力助推"机器换人"。  相似文献   

15.
为响应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需求,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分析了实践教学体系现状,探索了校企协同模式,提出并阐述了四条培养路径,包括1+X证书制度实施、引入企业经验人员、开展企业培训实习、学校与企业互动,以实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材料成型过程及模具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微成型技术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探讨了重点实验室在教研型高校中人才培养、本科教学等方面的作用、培养模式和制度,为教研型高校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资源,促进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既是高校服务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如何依托协同创新,面向社会需求,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真正造就一批学术英才和创新高手,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探索的一个全新领域和课题。这需要构建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的建设发展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核心。特别是在推进地方高校紧缺型人才培养上,不仅需要教学硬件的匹配,更重要的还需要有一支结构优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因此,针对地方高校紧缺型人才培养,研究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地方高校紧缺型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人才培养主体结构和培养方式单一,人才培养个性化体现不够,专业知识和能力供给相对不足,培育体系综合性和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地方高校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遵循“协同整合、多维拓展、梯次推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探索多主体协同培养、多维度系统训练、多阶段递进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专业协同教育平台,从而探索出一条地方高校公共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双一流"高校建设使行业特色地方高校也处于人才培养质量升级的机遇期,在特色领域、不同层次上找准发展方向,集中优势,同样可以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发展。以行业特色地方高校北京建筑大学为例,分析高校教学系统转型的共性问题,提出实现行业特色地方高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型的理性路径,教风学风建设引领、专业课程建设引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科教协同育人提升、校院两级管理保障、教学资源信息服务保障和标志性成果培育是关键着力点。本文为完善地方高校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取向转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