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对话”的本质是师生间平等的磋商与交流,而“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学气氛。没有教学民主,就没有“对话”可言。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以“权威”自居,“师道尊严”至上,教师主宰课堂,一切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听之任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唯师是从”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语文对话教学问题透视当前语文对话教学最为显著的形式还是师生问答式,许多教师热衷于接二连三咄咄逼人的连珠炮式的提问,学生少有自己的思考、理解和问题,对话基本上还是按照教师预设好的问题、答案和程序,一步步向标准答案逼近,学生在对话中唯书(课本)、唯师(教师)、唯他(同学),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话语权利,少有独立探究、自主思考、平等交流的精神和意识。  相似文献   

3.
刘建松 《现代语文》2006,(12):29-31
一、背景 《语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进程”。也就是说,阅读的过程就是本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所以,新课程中又提出:“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本之间是多向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交流,是生命主体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对话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过程的单向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意味着学生心态的民主、平等关系中交流,会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主体性的凸现,  相似文献   

4.
正1.现代教学文化的民主性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的教育民主思想下,现代教学文化的民主性体现在师生主体价值平等、主体精神平等、以主体性活跃为原则的教学等方面。教师不再处于对学生灌输、说教的权威地位,而是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处于和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师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主体,在交往的过程中具有独立的人格,教师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无条件地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学生也尊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8,(74):82-8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了。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伴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和创新,灌输式教学和现代教育要求有了一定的冲突。而教育行业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意义重大,因此现代教育要紧紧跟随国家发展的脚步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教育的创新化和多样化,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进而推进对话式教学的发展。在小学的教学中,数学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科目;与此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难度系数比较大的科目。对于小学生而言,逻辑推理的能力不是特别强,因此对一些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不够透彻。除此之外,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大部分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听为辅,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较少。而教师在讲解时,或多或少都掺杂有成人思维,如果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过少,就会影响教学成果,因此教学效率会比较低。鉴于这种教育形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新的教学形式产生了。近些年来,对话式教学模式俨然成为一种成功教学的典范。越来越多的教学课堂开始应用对话式的教学,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以及自我对话。此论文就对话式教学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对话式教学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和人的关系,教学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也不再是老师导学生演,而是师生互学互动、平等合作交流。这就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缺乏情感体验、师生奴役于教材的现象,进而开始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感受,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智慧和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7.
郑涛 《陕西教育》2009,(12):10-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里,把“阅读教学”定位为一种“对话”.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折射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之光。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流.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两个要素:第一,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师生是平等的;第二,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方法,相互交流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语文对话教学问题透视当前语文对话教学最为显著的形式还是师生问答式,许多教师热衷于接二连三咄咄逼人的连珠炮式的提问,学生少有自己的思考、理解和问题,对话基本上还是按照教师预设好的问题、答案和程序,一步步向标准答案逼近,学生在对话中唯书(课本)、唯师(教师)、唯他(同学),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话语权利,少有独立探究、自主思考、平等交流的精神和意识。同时,“对话”的另一种常用形式——小组讨论也不容乐观,有限的小组讨论对话表面上看来唧唧喳喳甚至热闹非凡,但是对话明显集中在少数优秀的学生或擅长口语交际的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9.
师生互动教学突破了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而学生必须听从教师的指挥。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和促进,从而大大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追求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分享理解,意味着教师角色将由主角转向平等中的合作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对教学而言,对话意味着参与,即学生、数学教材、教师之间进行一次一次真情地交流。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由此可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传道受业解惑” ,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 ,学生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 ,教学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 ,也不再是老师导学生演 ,而是师生互学互动、合作平等交流。所以 ,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更新知识 ,不断适应新形势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学活动中要…  相似文献   

12.
传统二元对立的主体性视野中教师和学生不平等的主体-客体关系,不利于师生双方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主体间性理念被引入教育实践中之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拥有平等人格的“主体-主体”关系,教师不再是不可质疑的权威,学生也不仅仅是被改造的对象和知识的被动“接收器”,新型师生关系的根本特征转变为平等基础之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13):35-36
新时期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并且将师生对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科学高效的师生对话,能够使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想法以及近阶段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制订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学生也能够在与教师交谈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启发,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有效掌握学习技巧。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现状并提出具体的课堂师生对话教育对策,旨在进一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对话教学的理念使语文教师的法定权威、传统权威、知识权威以及感召权威等方面都明显被消解。由于教师权威不断遭到责难与消解,对待教师权威,教师处于自我迷失状态,要么干脆放弃,要么牢牢抓住不放。教师在教学中自我权威的迷失致使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对话教育时代需要从法理权威与专业权威两个维度构建出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师权威。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填鸭式的,自然就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以权威者自居、以长者的身份自居,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极度缺乏师生交往与沟通。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要求以"对话"作为教学中交往的主要途径或形式。教学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真诚交往中,对学生进行整体教育,焕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教师在对话中与学生应相互影响、讨论、激励、理解、鼓舞。在对话式英语教学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己对话、生景对话,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提倡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摆脱课堂上的教师权威地位,让教师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沟通、合作、对话,构建健康、和谐的师生交流方式。好的师生关系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对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感召力,学生积极学习的情  相似文献   

17.
一、天平的失衡  教育教学活动总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 ,师生在一种共同的教育情境中处于不断的对话与交流状态 ,借用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作的一句比喻 :应成为一种“理想社会中理想的说话人和听话人”。[1] 在这种对话与交流状态中 ,师生之间相互传达着信息 ,不断地沟通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然而长期以来 ,师生之间的这种对话与交流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单向的状态 :教师高居“权威者”的位置 ,始终处于“说话人”的状态。社会和教师本人对教师职责的要求也仅仅限于成为一名“理想的说话者” ,即按照社会的要求向学生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政治教学,教师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几乎霸占了学生的课堂语言权,掠夺了学生的思考权。即使偶尔师生间进行对话,也仅仅是“老师问,学生答”,且对话内容基本上是教师圈定的标准答案。师生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主宰者与被主宰者、传授者与接受者的主客体关系,师生间的对话只停留在语言形式上,而不是深入到彼此之间的精神领域。这种“独白”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时代呼唤对话,教学呼唤对话,政治课教学更须从教师“独白”走向师生“对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规律、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这种蹲下来的对话行为,作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交流信息的基本行为,从教学交往的本质上确定了新型的师生生存方式,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知识之间不再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西方教育思潮逐步渗透,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无不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理念。如后现代主义师生观认为,传统教学本质上是教师单向、独白式的权威教学,即承认并维护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中心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弱势群体地位,教师成为话语霸权的占有者,学生的自主性和潜能受到压制。因此后现代主义主张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铲除对秩序和权威与日俱增的服从,鼓励在课堂教学中以师生平等对话代替教师的传授与灌输,以培养求职者的民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后现代主义认为,教师不应该是知识与专业的权威,应该从知识的简单传授和控制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