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跨专业综合实验体系是管理类专业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具备多专业知识结构、用人单位对管理类专业学生多专业综合知识和能力需求的必要措施。论文在分析开展管理类跨专业综合实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专业感性认知实验、单一课程模拟操作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和跨专业综合实验四个层次在内的跨专业综合实验体系,以企业版ERP软件搭建综合实验平台为基础,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课堂组织形式、改革考核内容与方式等保证跨专业综合实验体系的实施。该跨专业综合实验体系实施效果成效明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满足了用人单位对管理类专业学生具备多专业综合知识能力的人才需求,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校本网络课程、国家精品课程、视频开放课程等不断涌现,门数众多、形式多样、内容交叉的网络课程需要联系起来、相互支持,以促进跨课程的网络学习。这就要求课程建设者打破传统课程内容的归属性,将内容紧密联系的网络课程作为课程群来进行建设。网络课程群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实现的本专业或跨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网络课程体系。基于知识建构的网络课程群能够整合不同网络课程的知识,优化网络课程教学活动,支持学生跨课程的网络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我国网络课程群研究在理论层面多是面向具体学科的经验总结,在实践层面多关注具体案例,尚未洞察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关联。为了提升网络课程群的整体效益,网络课程群知识建构需要从分析框架、模型建构、促进策略、支持系统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网络课程群建设应根据经济社会的需求制定明确的目标,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应用知识建构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网络课程群知识建构过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产业链发展,高校根据自身状况整合各学科专业办学资源,建设彼此结合与支持的专业群,以群力量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高校突出办学特色的关键。为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的优秀复合型人才,许多高校石油化工专业群积极吸取国内外成功经验,着手构建了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基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创新改革,建设现代学徒制教学方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培养方案,实施跨国境、跨校企、跨院校、跨专业、跨理实的培养战略,以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据此,本文主要针对石油化工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专业群建设是我国实现“双高”计划的重要途径,而专业群建设必然带来课程领域的模块化重构,建立与模块化课程相适应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我国“双高”计划最终实现的落脚点。借助STEAM课程教学的设计原理,生成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问题情境,通过跨专业群课程知识与技能模块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性小组合作中内化核心知识和技能,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并依据职业标准,由企业专家、教师和学生完成学习评价,由此构建一个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为目标的创新性模块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庞佳 《高校后勤研究》2022,(10):75-77+84
“舞蹈康复课程群”是指将舞蹈学、舞动治疗学、音乐学、特殊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康复学等学科或专业,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关联的若干特色课程加以耦合的课程集群。其具有满足特殊儿童舞蹈教育与舞蹈康复双重需要、适应特殊教育舞蹈师资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的价值取向。秉持“康复问题驱动、知识模块融合、多门课程耦合”的设计理念,构建基础课程群、核心课程群、综合课程群三类子课程群,重塑新知识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读研过程中欠缺的本科知识,科学、有效地弥补不足,促进研究生专业知识与本科专业知识的衔接。基于专业教育的特点,本文分析了跨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由于本、硕知识脱节造成的读研过程中基础的认知结构和专业思维能力欠缺的情况,以及在此基础形成的读研与补本的冲突,指出应从核心课程的功能,本、硕课程的衔接,专业思维能力的养成等方面,设置跨专业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贯通本、硕核心课程,精准锁定跨专业研究生应补修的课程,实现跨专业研究生的精细化补缺,并进而提出了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培养跨专业研究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探索跨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以后更好地就业和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产业结构升级变化的大趋势,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化专业教师结构,整合高职师资力量,引导学生做好跨专业职业规划,让学生能够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改革学校管理模式,构建跨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好专业群、专业链,培养复合型师资队伍,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在创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背景下,论述计算机专业群的建设理念、方法、规划.实施分层教学,实现跨专业的资源共享.以重点专业的建设带动专业群的协调发展,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非重点专业为提升计算机专业群的整体竞争水平助力.  相似文献   

9.
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是指多个专业围绕一个项目共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这种实践课程与传统的实践课程相比,更能促进专业交叉融合,是培养不同专业学生发挥各自专业应用能力来共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该文对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的内涵、设计理念、实施流程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日趋完善,跨专业教学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设计色彩"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例,深入剖析艺术设计专业相关基础课程在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难点,探究如何在教育信息化引领下创新跨专业教学的模式与实践路径,创新教学方法,使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能通过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完成相关专业群所提出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1.
构建护理课程体系 打造护理专业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高中后三年制护理专业在校学习时间短、开设课程多、学习任务重、所学知识滞后于临床护理学科的发展等实际,从护理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入手,设计了能力、知识、素质三位一体的结构示意图,构建了培养脉络清晰、逻辑结构严谨、专业特色比较鲜明的课程体系;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优化重组教学内容、进行多岗位实训及医院岗位实践等措施,促进了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招生就业工作,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声誉。  相似文献   

12.
冷燕 《教育教学论坛》2015,(13):125-126
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科学大发展和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类课程的设置面临新的一轮改革,专业培养有大幅度的提升和扩展,要求专业培养规格应具备科学理论、方法技能和身心素质,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拓展夯实基础课,强化专业基础课,精选开发专业课,完善实践课,建设有特色的旅游管理课程,构建跨专业的选修课程体系。本文就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改革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3.
以工程设计能力教育为主线,构建环境工程专业技术能力课程群和专业方向课程群,以优化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专兼结合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队伍、加强教材建设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指出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开设跨专业课程的基本动因,然后说明了跨专业课程的开设是体现“工管结合”的具体实践,并提出突出专业特色是开设跨专业课程的重点,最后论述了搭建教学平台是跨专业课程建设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物联网是跨众多学科的新兴专业方向,课程建设适合采用跨专业课程群建设模式。本文介绍了物联网感知层课程群的组建,并以《电子感测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进、实训设备开发及教材选取和建设多方面,探讨了面向跨学科专业方向的课程建设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专业群建设背景下,群内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从专业群整体发展的层面去考虑分析.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的核心专业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为例,从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班级方向模块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四部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并分析了该课程体系的特色与创新.该课程体系既符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双高”背景,根据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群服务大健康产业的专业特色和中医药文化的优势,研究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对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等的要求,确立了专业群的思政主线,并对专业群内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特色鲜明、充分体现职教精神的教材;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的优势,使师生沉浸式接受课程思政教育;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和机制;初步构建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群主题明确、特色鲜明、协调统一、多部门合力推进、全方位一体化育人的“大思政”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的建设、目的意义出发,结合现下的应用现状,分析专业群共享课程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开发更利于知识共享、专业群建设。  相似文献   

19.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聚焦煤炭产业,以通风技术与安全管理专业为核心,整合计算机类专业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类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组建智慧矿山类专业群。高校紧密对接煤炭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系统阐述了专业群组群逻辑、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改革深化等内容,以期为其他高职专业群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物栽培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和信息化教育的飞速发展,传统作物栽培学课程间的整体衔接性差、交叉重复性多等教学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影响了教学质量.课程群建设是我国高校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发展下的产物,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模式的制定和教学内容方法选择等方面建立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对“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课程群建设背景、特性及作物栽培学课程群设置现状为切入点,探讨分析作物栽培学课程群建设,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