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还可以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切的情感,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应展现范读的艺术,深入理解文本,打动自己,感染学生;把握朗读技巧,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分清朗读对象,因材而异,因生而异。  相似文献   

2.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  相似文献   

3.
“范读”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几乎都是听老师“范读”长大的。要是说教师的范读影响了我们大家朗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大家可能接受不了。在新课改的今天,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审视语文教师的范读,我们觉得将范读,尤其是将教师的“范读”前置确实弊端多多。教师范读似乎总留有对学生不放心的“教师主体”的影子。教师范读,学生只能模仿;教师范读里所流露出的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影响学生对课文其他角度的理解;用新课改理念来思索,它存在抑制学生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副作用。因而,要改变教师范读在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位置,应将教师的“范读”放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之后。这时,教师的范读就变成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一个参照:朗读的参照,理解的参照。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教师范读,感染学生;依据教材,指导朗读;重点段落,着重朗读,熟读成诵,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5.
朗读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语文教学 中,教师可以适时范读,培养语感;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朗读 中,形成语感;在朗读中想象,完备语感;读演结合,训练语感。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一、教师范读营造气氛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贯穿于小学各个学段,朗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优美语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所以说,朗读训练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的范读在其中起到引领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想象力。教师的范读在教学中十分必要,但同时必须注意分寸,不能滥用。本文将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并结合工作经验,浅谈对小学语文朗读指导中教师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发职责。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  相似文献   

9.
范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规范学生的朗读.智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它还可“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提高欣赏和朗读的水平。好的范读.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智的启迪.美感的熏陶。但是.在实行课改的今天.有的教师为片面地追求课堂的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教师的范读,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从朗读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范读引领以及学生的快乐阅读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朗读素养。  相似文献   

11.
范读是引导学生朗读的第一步。教师范读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丰富学生的词汇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着显著效果。声情并茂的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鲜明的情感,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相似文献   

12.
“范读”,顾名思义,就是示范性的朗读。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他们学习朗读的技巧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模仿而来。因此,精湛的范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同时,范读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怎样有效地运用范读,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加强范读,示范启发 朗读是"口耳之学",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朗读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教师的示范朗读极其重要。"范读"是教师从教材中感受、理解作者的情感.把无声的语言文字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示范地表达出作者情感的一种教学手段。其中,教师的范读有着其他范读形式(如录音示范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范读,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具有示范性作用的朗读。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既给予学生朗读的示范,也在朗读中传达出自身对教材的感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心智的启迪,美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6.
魏惠兰 《考试周刊》2014,(75):33-33
<正>新课改下,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要抓好朗读教学,必须从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抓起。那么怎样才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呢?通过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一、精彩范读,让学生"想读"所谓范读,有教师范读与录音范读。这是教师常用的范读方法,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朗读形式。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好  相似文献   

17.
沈迪钦 《学周刊C版》2019,(9):104-104
朗读是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以插图、动画、录音、范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精彩的范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审视平时的范读教学,忽视学生的自主体验、个性感悟的现象时常出现,学生在朗读时往往被老师的范读无形地束缚着。教师的范读也可能带来以下几个后遗症。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对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合作学习 ,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在合作学习中读 ,提高读的能力  受方言的影响 ,加上教师对读的训练较少 ,学生读的能力一般较低。有些学生到了四五年级 ,朗读一段几十字的短文还觉得吃力。为此 ,我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让读得好的学生与读得差的学生在同一组 ,创造机会 ,让他们在合作中读。可以齐读 ,可以差者读 ,优者在旁边指点纠正 ,也可以优者范读 ,差者在一旁边听边小声跟着读。我又采用听录音范读、教师范读、配乐朗读、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等方式来提高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指导快速…  相似文献   

20.
张燕 《考试周刊》2013,(35):30-30
范读,顾名思义就是语文课堂上教师起着示范作用的朗读。朗读是指有感情、有理解、有体会,能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的朗读。它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可以让课文的语言有效地浸润学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一个整体把握文本的时空。如果教师重视用丰富、优美、正确、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去范读,哪怕只是一段,甚至是一句,有意识地让学生想象,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想象力的提高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