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利用生活情境,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好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自主进行探索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地推广和落实,有力地提升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以及自己对以往的动作经验,结合教师对所要学的新动作的简要提示,让学生自己思考、相互讨论,在自我的探索中学习技能、技巧,从而来掌握动作,自主构建相关体育知识。因此,研究探索和教学中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终生教育和终生体育的重要途径。为此: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觉行为.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的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赖礼昌 《考试周刊》2013,(34):60-61
研究性学习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及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学习研究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和研究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鉴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简要论述了高中数学研究性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了高中数学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及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选择的余地,根据自己发展需要,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换本子,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数学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进行教学创新。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它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  相似文献   

7.
正探索是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数学学习中的探索更关注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把新知的学习设计成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尝试、归纳、总结,自已发现学习中的数学问题,自己想办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为了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以探索为主的学习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进行新知探索之前,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布鲁纳说过:“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这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性学习能让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那么,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呢?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能力?本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9.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学生思维和经验,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潜能的发展,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潜心会文、沉入文本;要加强指导,鼓励学生质疑,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实践、思考、探索、创造,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有效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与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已经成了教学中的重点。要想实现这两个目标,我们必须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我们首先要给学生创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不要事事都插手;其次,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他们勇敢地去探索,并结合自己的探索所得进行创新,培养新时代会学、爱学、主动学的初中生。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学习"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材料不足是制约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根本所在。怎样克服这些不足呢?我结合“科学大环节”教学,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真、细致、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体验、感悟科学探索的过程”。以下是笔者在科学课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方法的开放性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法的开放和学习方法的开放,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自主…  相似文献   

12.
吴晓亚 《天津教育》2020,(32):16-17
新课改要求教师加强对培养和提升高年级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视,不断探索并创新教学的形式与方法,尽可能地将以往独断、权威的角色向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有效转变,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机会,联系生活来开展教学,让学生联系以往的经验对新知识展开自主的建构和探索,以此强化他们的自主意识,逐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笔者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四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与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已经成了教学中的重点。要想实现这两个目标,我们必须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我们首先要给学生创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不要事事都插手:其次,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他们勇敢地去探索。并结合自己的探索所得进行创新,培养新时代会学、爱学、主动学的初中生。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学习”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通过调查、走访、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在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拓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其探索世界的愿望,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郭剑锋 《成才之路》2012,(18):21-2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新教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思想品德教学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6.
“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是指在课堂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探索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美江 《考试周刊》2012,(85):71-72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在教学中,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数学教学过程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该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人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下面我就如何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8.
要想让一个学生热爱学习,就得先让学生拥有问题意识,同时当一个人拥有疑问的时候往往会因好奇而自主的去探索。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理念并没有普遍存在,老师要加强思想认识,要在如何把问题意识应用到教学中多下功夫,于是作者在多年从教经验基础上总结出几点自己的方法和感触。  相似文献   

19.
孙茵茵 《文教资料》2010,(35):56-58
文章通过分析语感的含义,探索语文实施语感教学的方法,着眼于学生对语文的实践感悟和个体经验的感悟创造,让学生通过实践训练而获得实践意义上的启迪,从而创造性地让学生获得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能动自主地学习探究,使语感教学真正直接面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抛弃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放开手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自由空间,争取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来获取新知识,掌握语文学习的新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