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涵 《海外英语》2012,(6):202-203
荒诞派戏剧虽然已经经历了长久的发展,但往往局限地指贝克特、约内斯科、吉尼特和平特等欧洲作家的风格和特征。追溯荒诞派戏剧对美国戏剧的影响,爱德华.阿尔比是少数几个不能被忽视的作家之一,他对荒诞派戏剧的传承和发展使美国戏剧的内容更加丰盈。通过将荒诞派戏剧因素与现实主义技巧交织,同时融入永恒的爱之主题,阿尔比成功地让此著作超越荒诞,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2.
《谁害怕维吉尼亚·吴尔芙?》是美国当代著名荒诞派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最重要的作品,它使默默无闻的阿尔比一夜之间跻身美国一流剧作家之列。本文试运用存在主义哲学理论,从人与世界、人与他人及人与自我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荒诞派戏剧的经典剧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属商榷性质。邹惠玲女士在《论〈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的社会批评主题》一文中指出,该剧以批评美国社会为中心主题,因此,阿尔比是一位与欧洲荒诞派作家有着重大区别的自觉的社会批评家。笔者认为,该剧并未超出欧洲荒诞派戏剧所表现的内容,社会批评主题也不明显。所以,阿尔比与其他欧洲荒诞派作家并无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4.
爱德华·阿尔比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开拓者。他以荒诞的剧情反映现实问题。他的作品揭露虚伪外表下掩盖的真实人性。《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芙?》是他最著名的戏剧之一。剧中两对被婚姻关系和现实生活困扰的夫妻,惧怕现实,不敢面对失败,生活在幻想中。该剧名与美国的一首童谣"三只小猪"有很大联系。童谣中的三只小猪和大恶狼很好地影射了剧中四个人物。该文将童谣的寓意引入人物的性格分析,探讨其真实本性,分析了人物关系中幻想的形成和破灭。该文希望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赏析这部戏剧。  相似文献   

5.
自爱德华·阿尔比的剧作《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众多学者评论家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探讨。通过运用结构主义中的二元对立理论对该剧进行深层结构分析,可发现剧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现实与幻想的对立、两性之间的对立。通过对这3组二元对立项的分析可发现作者对当时社会上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女性地位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94):19-20
亲子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对成人的社会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对美国著名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代表作《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的亲子关系进行分析,解读其中呈现的父子/女之间价值观的爱恨情仇,从而挖掘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主宰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荒诞性是美国现代著名戏剧大师爱德华·阿尔比戏剧创作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其戏剧作品的语言风格、人物塑造、内涵主旨等方面。剧作《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作为阿尔比后期最具荒诞和反叛特性的作品,采用无意义的对白挑战了传统戏剧语言的权威,以面具化、变态化的人物形象和离经叛道的内涵主旨颠覆了戏剧传统的规范,犀利探讨了现代科技社会高度文明下人类普世道德的容忍底线,启迪人们重新考量文明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谁害怕弗吉妮亚·沃尔夫 ?》中的主人公乔治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层次的人物。借助于展示乔治隐秘的俄狄浦斯欲望以及他为实现这种欲望而采取的行动 ,剧作家阿尔比于文学幻想之中表述出一直压抑在自己无意识深层的俄狄浦斯意念  相似文献   

9.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早在20世纪末就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行了探索.她从妇女的社会、经济、文化地位的角度,考察妇女的创作,发掘女性文学的传统,寻找女性的话语,在作品中重新塑造妇女形象,积极挑战男性文化霸权.她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美国戏剧巨匠阿尔比的《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因其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一经上演便引起巨大反响和热烈争论.该剧以荒诞的戏剧形式,讲述美国建筑师马丁与一只他名之为“西尔维娅”的山羊发生了不伦之恋,从而引发家庭矛盾.本文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出发,研究该剧的荒诞主题,讨论人的异化问题、孤独与焦虑、人的自由选择和对抗荒诞,从而鼓励人们正视现实,积极采取行动才有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将当代美国剧作家阿尔比的代表作品《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置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伦理现场之中,考察当时的社会与文化如何成为伦理混乱的滋生地,导致男女主人公乔治和玛莎的斯芬克斯因子失衡;进而分析男女主人公在斯芬克斯因子重归平衡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生子"与"弑子"两次伦理选择,前者符合伦理却使他们在伦理失衡中越陷越深,后者原为伦理禁忌却使他们重归伦理自觉。  相似文献   

12.
按照《圣经》中夫妻关系和教养子女的原则,探究美国现代戏剧《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推销员之死》中尖锐的家庭矛盾产生的根源。旨在揭露在物欲横流的美国社会人们已逐渐遗忘了昔日的信仰,偏离了“盼望”和“仁爱”,进而对回归信仰寄予了希望。  相似文献   

13.
胡敏 《海外英语》2013,(3X):205-206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给人的印象是剧情简单,人物形象单一,台词单调且杂乱,道具简陋粗糙。而贝克特正是运用这些来生动展现了当时复杂社会的缩影,深刻揭示了人类面临的普遍生存状况:虚无和不确定,缺乏交流和时间感,繁琐和单调。贝克特正是以简约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现代人生之无意义和荒诞性。  相似文献   

14.
沈霞  唐书哲 《新高考》2013,(12):36-41
【导读】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意识流小说的巨匠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她于1882年生于伦敦一书香门第,父亲是著名学者和传记作家莱斯利·斯蒂芬爵士。伍尔夫自幼体弱多病,未接受正规教育,但她饱读诗书,敏于思考,具备了深厚的文学素养,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刘鑫 《文教资料》2011,(18):21-22
安·苏·拜厄特是当今最负盛名的英国女作家之一。拜厄特在小说《占有》中塑造了大量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文人.现代社会的女学者和一些女神的形象。《占有》是她最成功的小说..拜厄特擅长对女性人物进行各方面剖析。该小说不仅闻名于精彩的情节,而且成功地传达了拜厄特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拟以伍尔夫的雌雄同体理论来分析女性的生存状态,通过对女性与男性精神契合的分析来表达真正的女性主义是寻求女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短篇小说一直被认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长篇小说的"副产品"或仅是为长篇小说的创作所进行的探索实验,因而在研究中处于边缘地位。相比较对伍尔夫长篇小说的重复研究与过度阐释,评论界对其短篇小说的研究与关注明显不足。实际上,短篇小说创作贯穿了作家的一生,具有长篇小说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其独立的研究价值。考察伍尔夫短篇小说的研究现状,分析其研究匮乏的历史及内在原因,恢复短篇小说在作家研究中应有的地位,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家艺术创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7.
在《邱园记事》中,伍尔夫运用了景物描写的前景化、代表性的人物选择和反复出现的蜗牛意象三个策略将文中看似零散的碎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小说各部分之间的连贯和统一。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的《变形记》采用极其荒诞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通过人的异化揭示了人性的扭曲以及社会现实.它作为表现主义的典型之作,将荒诞和真实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在事件情节架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处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将各种关系的荒诞离奇以及社会的真实性和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融为了一体,突出了小说的主旨,揭示了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弗吉尼亚.伍尔夫过早地面对了亲人相继离去,加之所承受的作为女性的困扰,以及弗洛伊德死亡本能理论的影响,使得她感到每一个人都不能走出死亡的阴影。然而,伍尔夫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人们所普遍认知的其作品中包含着死亡主题,更在于她对生和死的深邃思考。笔者以《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三篇名作为范例,分析了伍尔夫生死循环的死亡意识。  相似文献   

20.
《西西弗神话》是阿贝尔·加缪早期思考荒诞问题的三部代表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集中体现了他的存在主义和荒诞哲学思想。该书以"荒诞的人"为核心,主要借助对"西西弗"这一人物形象意义的阐发,通过对自杀、自由、希望等一系列问题的分析,给予了"荒诞"全新的内涵,并将其对人类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人类普遍面临的生存处境的思考,从形象描述的文学层面提升到了逻辑思辨的哲学层面,并为人类如何面对荒诞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