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整的数学学习包括学"问"与学"答"两个方面.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是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一个关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想问",营造和谐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问";设置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能问";教给多种提问方法,锻炼学生"会问".  相似文献   

2.
语用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渐进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指导训练技巧,让学生"善问",鼓励学生独立提出语用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的语用训练过程成为自由探索之旅。  相似文献   

3.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激发兴趣,使学生好"疑"乐"问";情感教育,使学生有"疑"敢"问";因材施教,让学生多"疑"善"问";点拨引导,让学生设"疑"探"究";习惯培养,让学生勤"疑"多"思",从而推动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从问题开始,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提出和知识的掌握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没有了问题,学习过程也将停止。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会"一头雾水",而那样问,学生却会"柳暗花明";这样问,或许是"一潭死水,微波不现"。而那样问,就可能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既然"问"如此重要,教者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问"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必须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此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留点空白,让学生"有问";设疑示范,让学生"会问"。  相似文献   

6.
问题意识应当成为初中学生的基本素质,但我国的初中学生却普遍存在着问题意识淡薄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倡导初中数学的问题教学,并提出了若干策略:创设平等情境,使学生"敢问";传授提问方法,使学生"善问";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乐问"。  相似文献   

7.
古人把知识称之为"学问",意思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要学又要问。"学""问"并行,是古往今来,中外的学者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曾要求弟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荀子面对知识学习时就曾说过"不知则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英国人培根谈及做学问的方法时说"多问必多闻";我国现代学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又学又问,才是完整的学问"。由这些可知,学习的过程就应是不断产生疑问的过程,是对知识疑问不断探索,解决疑问的过程。从教学角度出发,"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出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是真正地给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方。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实践中,同样的问题不一样的问法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这样问,可能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那样问,也许会是"一潭死水,微波不现".作为教师要当好"引路人",通过巧妙设计提问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那对于教育而言,让人人都幸福的教育就是我们教育者的最高追求。除了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培养学生,当今更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他们的提问能力。在幸福教育理念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提问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关注生活,让学生"可问";掌握技巧,让学生"会问";营造氛围,让学生"多问";体验成功,让学生"好问"。  相似文献   

10.
一、保护好奇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而对好奇心的扼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化学是揭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要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要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教师要指导和启迪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现象而敢于提问,甚至善于提问,而且问得颇有见地、切中要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1.
追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理答行为。它的价值在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展现思维过程、提升教师的课堂智慧。数学课堂中的追问要凸显教师的教学机智,根据不同内容、不同情况找准时机巧妙追问:追问意外,问得"非预设知识生成";追问关联,问得"认知结构拓展";追问内涵,问得"错误认知修正";追问过程,问得"内隐规律外显"。  相似文献   

12.
蒋彦 《考试周刊》2014,(54):28-28
本文针对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增强学生信心,让学生"敢问";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问题的价值,让学生"善问"。运用这些策略,学生提问的能力会有所提高,思维能力将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创新。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科学、有效且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采用以"学生听"为主的"讲授课";以"学生问"为主的"答疑课";以"学生辩"为主的"辩论课";以"学生看"为主的"电教课";以"学生讲"为主的"公论课"和以"学生动"为主的"实践课"。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使学生能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会用批判或怀疑的眼光去看待,勇于进行"问题提出";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样一种精神,凡是都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养成提问的习惯,尊重学生学习的合理思考,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会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数学活动产生一种自我意识、自我分析与自我调整,从而使学生善于恰当的进行"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15.
广笑府     
《河北教育》2007,(5):47-47
时间问题在一堂数学课上,老师问同学们:"谁能出一道关于时间的问题?"话音刚落,有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问:"老师,什么时候放学?"三种学生甲:我们班有三种学生。乙:哪三种?甲:第一种是留级的"留学生";第二种是他爸交了很多钱才来上的"高财生";第三种是上课特困的"特困生"。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让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发生着极大的变化。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渐渐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是"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发现,让学生有问题可"问";同时,教师还得巧妙地"设计问题"。导学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和认知水平,进而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化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深度化数学学习是学生高阶思维的过程与体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为学生创设启思情境对推进他们进行深度化数学学习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背景,对创设生活化启思情境,推进思维"深度";创设问情型启思情境,拓展思维"广度";创设操作类启思情境,堆积思维"高度"的策略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的情境化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前,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存在环境与心理的变化致使学生"水土不服";英语教材跨度较大致使学生"消化不良";学习英语的方法不同致使学生"顾此失彼";教师教学方法不同致使学生"无所适从";英语试题范围和形式不同致使学生"不知所措"等问题.一线英语教师要指导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是做好衔接的保障,掌握学法、养成习惯是做好衔接的关键,选择合适教学方法是做好衔接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要激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走进并体验文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用磁性的课堂诱发学生灵性的表达,而有趣的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表达动机的"磁场";真切的生活体验是诱发学生个性表达的"磁场";精彩的问题空间是学生乐于表达的"磁场";开放的互动交流是开掘学生表达潜能的"磁场"。  相似文献   

20.
郑艳华 《山东教育》2011,(32):43-44
在教学中,我们或许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同一个问题,你这样问,学生会"不知所措",你那样问,学生就会"豁然开朗";你这样问,他们可能"一潭死水",而你那样问,则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可见,提问水平的高低,会导致学生的兴趣、反应和课堂效果大相径庭。高水平的提问可以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