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D·H·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是由他的文艺观决定的.在他看来,创作和审美都离不开情感,离不开激情,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心灵激情的人.劳伦斯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表达生活的激情,艺术的任务是展现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艺术的根本作用在于载道.只有如此,小说才是"揭示我们活生生关系变化之虹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2.
D·H·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是由他的文艺观决定的。在他看来,创作和审美都离不开情感,离不开激情,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心灵激情的人。劳伦斯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表达生活的激情,艺术的任务是展现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艺术的根本作用在于载道。只有如此,小说才是“揭示我们活生生关系变化之虹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3.
文学是情感的艺术,情感在作家的创作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既是作家的动机,又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血液。作家之所以能够进行创作,是由于他们有着比常人更丰富更细腻的情感。正是这丰富而细腻的情感给了作家创作的动力,又是这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赋予了文学形象以血液。 文学创作的事实告诉我们,凡成功的文学形象都是有感情的。且不说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们,就连以严厉著称,看似无情的贾政也是有感情的。他把宝玉打昏过去却又“自悔不该下毒手到如此地步”,他痛打宝玉是要维护封建正统,恨铁不成钢之情,打过之后又后悔是怜子之情,正是由于有了这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贾政才成了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离不开情感,景物形象,场面形象也离不开情感,常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作家眼里的景物,都凝聚着作家的感情。我们知道,如果作者对某一人或物没有感情的话,根本不会给予太多的青睐,自然不会有细致入微,维妙维肖的描绘。就文学作品的实际来看,景物描写绝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它往往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情怀,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景物形象自然离不开情感,场面形象也不例外。由此可见,情感在作家的创作中的作用是巨大的,那  相似文献   

4.
生命首先在一种活生生的关系土壤那里获得了根基。在所有的关系当中又以男女两性的性关系为核心,而小说成为表现这种活生生的生命关系的最高典范。人类长期以来对于血液肉体意识的压抑使人们不光失去了与宇宙和周围世界活生生的生命关系,更使人丧失了创造艺术的生命直觉本能。劳伦斯的生命哲学建立在对浪漫主义人文主义的批判继承和对工业资本主义环境中的人与艺术的关注与拯救之上的。同时他的生命哲学、文艺观和文学创作这三者互为因果,互相渗透。  相似文献   

5.
传统·劳伦斯·现代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D·H·劳伦斯与传统、与现代主义的关系,专家、学者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侯维瑞先生称劳伦斯为英国现代主义高峰时期的作家之一;汤永宽先生认为“劳伦斯不是现代派,是个非常传统的作家”;袁可嘉先生等选编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将劳伦斯归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有现代派倾向、属于广义现代派”的作家行列。①出现如此迥异的结论,原因在于劳伦斯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走入现代又保持鲜明个性的创作风格。在长期阅读、思考之  相似文献   

6.
一、有的作家讲的“表现自我”,是指文学创作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特点。是说作家的创作是个体的精神劳动,是创作激情与生活燧石的撞击所点燃的灵感火花,是作家“这一个”(黑格尔)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认识,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它不能不具有作家个人思维、观念、艺术的独特之点,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能不带有作家“自我”的色彩和印记。  相似文献   

7.
英国作家D·H·劳伦斯作品里丰富的象征性的描写是一大特点。其生动的内涵使得作品中的场景和事物往往具有一种诗意的抒情和深沉,并清楚地再现了人物内心对外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体验和人与物间变幻冲突发展的关系。 劳伦斯是一位目的性极强的作家,他的创作不是为了追求完美的结构和形式。他的象征手法也不例外,其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创造激情。出于对生命完整性及丰富性的渴望和追求(the idea of Being whole),他的作品力图展现生存和发展之间的冲突,人性自我完善或退化分裂的运动过程及该过程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劳伦斯的象征是丰富而深厚的。它们常常是自然界间不同的事物或现象,可用来表现某种普遍博大的观点,也可以表现某种微妙细腻的情绪和心态。它们可以象征一种气氛,一类个性,以及事物的变迁或人与人的关系。他的风景描写,他笔下的花、草、木、兽、日、月、水、火往往都带着一种气氛,具有某种暗指,或是激情的渲泄,或是关系的变化,或是生命的错位、冲突和毁灭,或是自然的平衡、完整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巴金是一位热烈地歌颂青春的作家。激情,是巴金创作的轴心,也是他艺术思想、风格魅力之所在。巴金在创作中充分暴露了内心的真实情感,将自己的爱恨情仇一股脑儿地倾吐出来,这份赤裸裸的激情交与读者的同时,他们也接受了作家那颗热腾腾的心。然而,巴金的激情叙述也有其艺术缺失,它在沸腾了读者之心时,却再无力将读者拉回沉静与思考,因而缺乏一种刻苦深思的坚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①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必然要承受众多社会关系的制约,道德关系就是其中之一.在此,人的激情、热情自然就表现为道德情感.社会道德关系是需要载体的,而个体的道德行为无疑就是社会道德关系的载体之一.个体道德行为的选择固然离不开理性的指导,但同样也需要情感的激励.因此,探讨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选择的作用,对我们努力提高自己道德情感的修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虹》是英国杰出作家劳伦斯整个创作生涯中最能体现他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的不朽杰作,作家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布朗文一家三代在机器文明时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反映了现代人的困惑、苦闷、挣扎和憧憬。  相似文献   

11.
文气说浅析     
传统的文气说认为作者的人格和作品风格高度同构。这种界定认为文气是作者的人生人格在作品的美学呈现,人品即文品。关于文气的具体内涵存在作者人格形成的先验性和经验性的争论。传统文气说混淆了作家人生人格和创作人格的界限。章学诚的文气说发现了创作人格的层面,从而弥补了传统文气说的重大理论缺陷。他所谓"临文主敬",不是指作者的道德修养,而是具体的创作时人格状态的控制和调整。这说明他认识到创作人格的存在,而且还主张要有意识地进行控制,使之符合创作时的在场性。其缺陷在于未进一步揭示创作人格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的双重层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辩证法思想,分析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形与神、一与万、情与理、文与质和通与变等辩证方面,指出其对艺术创作的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今天的艺术创作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汉代篆书的成果因隶书的巨大成就而没有得到书家充分的肯定,汉代篆书名碑亦不能代表这一时期石刻书法的全貌。汉画像石题记作为刻石文字体例之一,率然纯真、风格多样,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当时书体的风貌及各种书体演进之轨迹。本文从汉画像石题记中搜集到的小篆与杂体篆来进一步阐述汉代篆书的发展以及汉代篆书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从认识论角度人类如何才能达到对“真”的认知?“真”与“境界”又有何内在关联?王国维认为,人类一方面受欲望的束缚,另一方面过分地依赖理性认识,因而不能充分认知世界。对“真”的认知,其一,需要在“无我之境”中“物我两忘”;其二,需要“闭肉眼而开天眼”、澄怀味象。二者统一于艺术境界,只有在艺术境界中摆脱欲望的束缚、培养感性直觉的心灵,方可“探其本”、认识“宇宙人生之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家的精神气质、城市的历史与形态、城市文学的文本、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个性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武汉城市文化的特点和作家方方创作风格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楚风汉韵造就了方方个性张扬、无拘无束的艺术思维,码头文化让她在创作倾向上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市民文化让她形成大俗通雅、平易自然的审美取向,首义文化赋予她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艺术追求,精英文化则让方方在创作中坚守着城市知识分子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戏剧作品《阴谋与爱情》是德国作家席勒的代表作之一,可以从所展现的费迪南、露易丝二人的爱情悲剧主题出发,结合他的理论著作,讨论席勒的创作思想与理念中的“道德”与“悲剧”的关系,从而研究“道德”在戏剧人物形象与情节中起到的内部影响与推进作用,并对整部作品的悲剧形成进行一定程度的讨论。并结合“道德”与“自然”两组目的性的对立,对作者笔下的激烈冲突与矛盾,有一个全新的把握与理解,最终得以探究“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青年席勒独具匠心的文艺思想,与饱满鲜活的创作激情。  相似文献   

17.
"美育"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不被重视,却在另外的地方兴旺发达。"文学艺术"一直发挥美育的效应。"文学艺术"不以教育为主要目的,但它一直以"情感教育"的方式表达"美育"的意义和价值。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可以视为"情感教育"的一份个案。福楼拜关注的"情感教育",主要是人的内心深处的"激情"。  相似文献   

18.
即将问世的邹光椿《红楼梦华》,系作者钻研《红楼梦》(以下简称《红》)数十年的结晶。作者对《红》情有独钟,痴读、痴讲(开讲座)、痴写痴评三十年。本书下篇集中评论《红》修辞艺术的多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本书上篇《历年文论》,选题新颖独到,既能从修辞学视角中一般人较少关注的角度切入,又能抓住与修辞学密切相关的语体学、语言学、信息论、控制论等视角切入,多有发人所未发之处。  相似文献   

19.
张洁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早期显示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激情和热情,文本呈现出理想主义的色彩。进入90年代,张洁的文风变化很大,很多反讽意味很强的作品又诞生了。《知在》又给我们一次完全不同以往的感受,本文企图把握作者不同以往的创作风格,更深、更全面地理解作家作品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0.
《恨似高山仇似海》是歌剧《白毛女》中很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一朵绚丽的民族艺术之花,感动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要想准确地演绎好该作品,在把第一创作作为出发点和终结点的同时,必须认真完成二度创作。笔者在声乐教学中的一点心得,力求让学生演绎的喜儿在作品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保持人物的历史性,并努力通过对喜儿人物形象的理解与诠释来展示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并以此温习人们心中的那份淳朴、善良以及对那个时代的敬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