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本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近年来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这种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学习环境,实现从"师本教育"到"生本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生命教育理论以生活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为依据,以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为宗旨,以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充分实现为最终目标。它试图重新发现“人为何生”的最终价值,试图重新发现“师为何生”、“师何以为生”的最终价值,试图重新发现“生为何生”、“生何以为生”的最终价值。这一理论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是影响博士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五所研究型大学调查发现,我国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存在过高与过低并存、"两头偏大",以及生师比偏高使部分博士生接受导师指导频率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郭思乐教授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时晓玲就“生本教育问题”访谈时说,我们的整个教育理念和体制,较普遍地缺少从学习者出发,从人的生命限度的性质、活动的规律去思考和设计。郭教授的这番话,确实点到了当下语文课堂教学难以承受之痛。尽管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指向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与学、师与生的这对矛盾中我们看到的还是“教”的过度强势,“师”的过分张扬。面对这样的课堂困境,一个很朴素的对策,就是教师需要“悠着点”。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中网络学习的负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负功能之一 :教育主体———教师成为应答“呼机”  在教育过程中 ,师生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 ,有“师”才有“生” ,主体为教师 ,客体为学生。教育主体自教育产生后 ,其自身所经历的路线可归结为 :权威时代———引导、从属时代———隐去时代。在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过程中 ,教师的主体地位是明确无误的。教育史上有名的赫尔巴特阶段教学法中的叙述教学法、分析教学法和综合教学法 ,均系教师主体地位的表现。这是一种典型的教师中心。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在其《教育与社会学》一书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他认为 ,教师为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的难点之一是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多元利益诉求的有效协调。基于多案例研究法对N技工院校中6个校企合作育人专业(共18个订单班)的实证分析显示,订单式人才培养呈现混合化发展趋势,并呈现出“五阶段四主体”的模式特征。该培养模式下的核心利益主体包括技工院校、订单班教师、用人单位和订单班学生,其利益冲突与博弈的交叠影响催生出校—企、校—生、校—师、企—生、企—师、师—生等博弈失序问题,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及效益。引发博弈失序的深层动因包括制度层面的宏观和微观制度功能缺失与执行失效,法律层面的校企合作订单式育人地位模糊,以及文化层面的就业导向观、利益本位观与个人本位观冲突。为协调多元利益诉求、推动各主体实现良性博弈,应从制度建设与文化整合两个层面入手,围绕“准备阶段—班级组建—班级授课—最终考核—实习就业”的人才培养全链条实现机制优化。

  相似文献   

7.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的难点之一是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多元利益诉求的有效协调。基于多案例研究法对N技工院校中6个校企合作育人专业(共18个订单班)的实证分析显示,订单式人才培养呈现混合化发展趋势,并呈现出“五阶段四主体”的模式特征。该培养模式下的核心利益主体包括技工院校、订单班教师、用人单位和订单班学生,其利益冲突与博弈的交叠影响催生出校—企、校—生、校—师、企—生、企—师、师—生等博弈失序问题,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及效益。引发博弈失序的深层动因包括制度层面的宏观和微观制度功能缺失与执行失效,法律层面的校企合作订单式育人地位模糊,以及文化层面的就业导向观、利益本位观与个人本位观冲突。为协调多元利益诉求、推动各主体实现良性博弈,应从制度建设与文化整合两个层面入手,围绕“准备阶段—班级组建—班级授课—最终考核—实习就业”的人才培养全链条实现机制优化。  相似文献   

8.
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相对立,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当前高校法学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沿袭"师本主义"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低下、主体意识发育不好等诸多问题,解决之道归结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而师本教育这种先进的理念正是高校法学教育所迫切需要和必须坚持的。高校法学真正实现生本教育,根本途径在于培养和不断提高法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我国博士生教育发展很快,博士生教育质量受到质疑,焦点之一是生师比过大。从“自然”、“实然”、“应然”生师比三个概念出发,通过某所研究型大学的调查,发现人文类、社科类、理科类、工科类博士生教育的自然生师比虽然不高,但实际生师比分别达到了6.6:1、15.6:1、9.4:1、9.8:1,表明该校师资力量并不充足。进一步分析,发现博士生与博士生指导教师对生师比的满意度均不高。本文综合考虑了设置课程的学时数、教师工作量、班级规模、教师储备量等影响生师比的因素,以博导把所有工作量全部投入博士生教育为前提,推算出四大科类的合理生师比分别为6.6:1、8.6:1、8.6:1、6.6:1。  相似文献   

10.
丁倩 《文教资料》2010,(27):161-163
学校与学生间关系本应是和谐的,导致师与生、教与学种种不和谐的根本原因不是校长、老师的切身利益使然,而是由于更为复杂的教育利益链的作用。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它包括政府角色的转换与教育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