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知识资源的不断丰富,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实现知识的快速检索、共享和重利用,充分有效地利用知识资源已成为知识管理的一项迫切的研究课题.知识地图是知识管理的工具,在分析知识地图的概念、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地图的知识检索、知识获取、教育应用的知识管理应用模型.教育应用模型由学习诊断和专家知识地图两个子模型构成.  相似文献   

2.
将知识地图的理论与技术引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利于文化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构建文化知识单元为基础的的文化资源再组织、以绘制知识地图为基础的文化资源深层次开发、以对接内容产业为基础的传播机制等基于知识地图理论可有效促进广西文化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以考核促学习的引导型"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多媒体资源搞好自主学习,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其全方位的学习热情,不仅注重理论学习,更加注重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大开放教育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文章积极探索符合电大教育实际的开放教育任务型在线学习模式: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微课形式传送学习资源,引导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加强与教师及其他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协作学习,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达到开放教育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线学习中学习者面临缺少计划、资源过载、缺乏交互、评价单一等问题,将知识地图引入在线学习系统,以期为学习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服务。通过文献分析,从学习资源服务、个性化支持、知识协同共建、学习评价4个方面,构建基于知识地图的在线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基于知识地图的在线学习支持服务将零散的学习资源组织在一起,并提供资源导航、资源检索等功能;根据学习者的基本特征信息,推荐个性化学习路径;允许教师、助教、学习者共同构建知识地图、信息资源;支持学习评价以及评价反馈多元化。这些支持服务有利于引导、帮助和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提高在线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网络开放课程是目前国内外高校正在大力倡导和发展的新的教学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传播。在网络开放课程建设中,课程内容的设计和组织是核心,学习资源是载体,如何使各类学习资源更好地促进学习是网络开放课程建设的关键。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学习理论等教育教学理论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学科知识本体的网络开放课程建设模型。根据该模型,不仅可以较好地保证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还可以实现同一学科不同课程之间知识单元和学习资源的重用,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学习等学习形式,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5,(7):82-87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化,学习资源的数量已经不是影响网络学习支持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当前主流学习支持平台在学习资源组织方面的一些不足,结合大数据时代新型的数据处理模式和呈现方式,文章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理念的网络学习资源组织策略:通过构建以知识点为核心的知识元,把学习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借助动态知识地图组织知识元,以便更好地呈现学习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支持资源的重组、重构和共享、共建等,强化面向教师和学习者的个性化操作,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地学习。  相似文献   

8.
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对推动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提升开放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意义。当前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知识管理不到位、数字化水平较低、无法建立有效的知识网、缺乏课程资源建设意识和课程资源建设能力不足等方面问题。通过系统阐述关联主义理论内涵,分析与开放大学课程资源建设的契合性,提出学校应科学谋划推动课程资源建设,教师应提升课程资源建设能力,学生应积极主动构建个人知识网络,为开放大学课程资源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场的相关理论,结合开放教育教学实践,创设适合自主协作学习的"学习场",提高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实践中,要综合现实和虚拟多种手段实现学习场中的交流互动,同时要设计帮助支持系统,为学生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还要设置合理的评价方式以维持学习场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0.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场的相关理论,结合开放教育教学实践,创设适合自主协作学习的"学习场",提高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实践中,要综合现实和虚拟多种手段实现学习场中的交流互动,同时要设计帮助支持系统,为学生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还要设置合理的评价方式以维持学习场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1.
"文化高速公路"旨在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发现代旅游资源,实现文化站点的连接和站点文化的高速传播,探索开放大学背景下文化建设模式。研究从学术层面和教学层面切入,挖掘西柏坡至北京沿线的历史文化,力图还原历史。学术层面旨在挖掘西柏坡及沿途红色资源的学术价值,提升学术品位。教学层面重在普及红色知识,传承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结合当年中共中央的实际行程设计选取"西柏坡—北京"路线图,途经五处红色基地,组织多种学习活动。采用历史研究方法,同时开展社会调查,注重搜集口述史料、组织图片展等。在方案实施中,充分发挥电大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虚拟路线图",以提高红色文化教育传播的广度与时效。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应用模式和运行机制决定了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效果。现有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模式分为"静态共享式"和"社交互动式"。如何让学习者更有效应用开放教育资源,为其争取到被社会认可(获得学分等),需要构建"实时互动式"开放教育资源应用模式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时互动模式研究包括模式的目标、构成、特征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城市住宅商品化、知识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大学不再是"象牙塔"中的一个独立的、封闭的机构,而是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社会的中心,开放后的大学需要与其周边的社区产生了互动发展的关系。因此,依据社会互动理论、服务学习理论观点,结合目前大学与社区互动的实际,通过创建大学与社区资源共享创新与服务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创建互动、互补、互益的合作项目等举措,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互补合作关系是促进双方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慕课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开放教育的影响,以法学专业为例,从"打破学生惯于依赖传统教学方式"、"对课程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点的讲解提出新要求"、"迫使课程教学方法转变"、"促使教师和学员提升运用网络课程资源的能力"四个方面研究了慕课的发展对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带来的挑战,从而得到慕课对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开放教育学生个体差异性出发,开展分层次教学,结合课程资源和学生实际,通过学前、学中、学后不同环节学习任务和考核任务的设计,对网络资源进行知识点的梳理、整合、加工,辅以多种教学方式、多种教学支持手段混合交差使用。在施教过程中,通过下发调查问卷,就机械CAD/CAM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两届开放教育学生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教师发展地图"的实质是融合学习资源、专业能力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导航路径为一体的校本化的教师培训体系。"教师发展地图"由"教师学习资源库"、"专业发展要求表"和《教师发展手册》三部分组成,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情境性和实用性、开放性和持续性等特征。"教师发展地图"让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更有动力、教师培训更有实效,形成了动态更新的学校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17.
初中科学课中的生物学知识大多属于识记与理解的层次,倡导以“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为指导的“导学”,拟从导学与统领全文、导学与素质教育、导学与兴趣培养、导学与知识整合四方面去阐述,帮助学生理顺生物知识、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激发学生潜能。  相似文献   

18.
"开放与共享"是开放教育的本质,"开放与共享"的关键在于优质教学资源的供给。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成为开放教育发展中的障碍,也成为开放教育的现实困境。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开放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突破现有困境,找出开放教育共建共享的合理路径机制,是开放教育切实可行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及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开放教育基本特征发生了四次巨大变迁。学习资源的免费获得拉开了开放教育的“闸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习者的经济负担。但是,面对过于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往往容易产生信息迷航,所以开放教育研究者把网络学习资源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的进行了深度整合,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互联建立属于自己的学术共同体,降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然而,伴随着2012年开始流行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又一次打破了开放教育的壁垒.可以免费在线给学习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讲座服务。MOOC可能会给开放教育带来的各种契机与挑战,然而,MOOC也存在着远程教育中的一些本源性障碍,这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每一次的变迁,都给高等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加速了高等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调整与改变。但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网络技术来代替教育并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网络的好玩程度已经超乎了人类的想象,利用网络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学习者罹患网络“精神病”的可能。当然,我们可以用网络技术把大学变得更加有效率、更加完善,但大学校园依旧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