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第五册《醉翁亭记》中对“射者中”的解释是:“射的射中了靶子,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按规定的杯数喝酒。”这个注释是较简单的。“射”到底是种什么游戏,怎么玩法,都没有注明。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其它选本的注释。《中国历代文选》(朱东润主编)的注释是:射者中(读去声),古代饮宴时一种投壶的娱乐,以矢投壶中,投中者胜,酌酒给负者饮。见《礼记·投壶》。陆德明《音义》引郑玄注云:“投壶者,主人与客宴饮讲论才艺之礼也。”又作者《九射格》文:“九射之格,其物九,为一大侯,而寓  相似文献   

2.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之前,先后任后周的“殿前司都虞侯”(禁军副统帅)和“殿前都点检”(禁军统帅),有的文章误改“都虞候”为“都虞侯”,不妥。按在古代职官名称中,“侯”最初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仅次于正,秦汉以后又有县侯、乡侯,散侯等。这是大家熟知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称“候”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主术训》载:“今使乌获、藉蕃从后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执之桑条以贯牛鼻,则五尺之童牵而周四海者,顺也。”(乌获、藉蕃,古时大力士。) 这段文字大体上是谈“逆”、“顺”的不同效果。我国三千年的文明史证明,无论是  相似文献   

4.
古时交通不便,亲友远别,难免伤情。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折柳送别亲友是古时的习俗。汉乐府中就有《折杨柳》篇。折柳送别,唐代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第五册《醉翁亭记》中对“射者中一的解释是:“射的射中了靶子。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按规定的杯数喝酒.”这个注释是较简单的,“射”到底是种什么游戏,怎么玩法,课本没有注明。有关图书资料对“射者中”的注释大致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指投壶,一是认为指“九射梅”的  相似文献   

6.
说“射”     
“射”与“礼”、“乐”、“御”、“书”、“数”并称六艺,是周代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技艺。到了汉代还在延续,《汉书·张衡传》载:“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即包括射术。古人既崇文,也尚武,射箭是必学的武艺。孔子兴办私学,既教礼乐,也授射御。“射”的本义就是射箭,原写做“身矢”,《说文解字》解释为:“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从矢从身。篆文射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射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善射者被视为神人,后羿射日的古老神话传说就证明了这一点。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弓弩的杀伤力与优…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中有一句话:“射者中,弈者胜”,课文对“射者中”的注解是:“射的射中了目标。这是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这里“射”究竟指的是什么游戏呢?很多师生望文生义,认为是射箭靶之类的活动。但是,只要稍加考虑便会想到:太守和宾客们游玩了一天,虽兴致高也难免疲累,于是酿酒制菜,团团围坐,间以轻松的游戏助兴;因此,不会是再进行活动量大的射箭之类的运动。事实上,“射”亦叫“射覆”,是我国古代伴随易经占卜而形成的一种游戏。“射”指“猜度”,“覆”指遮蔽之物。即预先将物件隐藏起来,让人…  相似文献   

8.
狗盗鸡鸣:亦“鸡鸣狗盗”。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狗盗鼠窃: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狗吠非主:狗见到不是自己主人的人便吠叫。亦以喻臣奴事奉其主而拒事非其主者。狗吠之惊:谓小惊忧。语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地行动。语出《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狗尾续貂:亦作“狗续貂尾”。亦作“狗尾貂续”。比喻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学艺术作品。狗彘不若:犹言猪狗不如。形容品行极端卑劣。白衣苍狗: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后…  相似文献   

9.
《醉翁亭记》“射者中”注释辨正湖南/陈瑞衡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一语的注释,常见有两种:一为“投壶”说,一为“射箭”说。“投壶”说如下:投壶的投中了。射,指投壶,古代一种游戏。把箭投入壶中,以投中多少决定胜负。(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中的“黄昏”与“人定”,均为古时记时的名称。据《左传》杜预注,古时一日十二时的名称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时、日入、黄昏、人定。汉太初改朔之后,以十二地支为纪,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后世又把每个时辰分为“初”和“正”,如子初、子正;“初”即一个时辰的前一小时,“正”即后一小时。  相似文献   

11.
“茹毛饮血”已为人们经常用来说明原始人类的饮食状况。“茹毛饮血”一词始见于《白虎通》、来源于《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这段记载并没有说明原始人类怎么个“茹毛”法。孔颖达在《礼记疏》中说:“饮其血茹其毛者,虽食鸟兽之肉。若不能饱者,则茹其毛以助其饱也。若汉时苏武以雪杂羊毛而食之是其类也。”陈澔在《札记集说》中则说:“未有火化,去毛不尽,而并食之也。”《辞海》释“茹毛饮血”,“谓太古时人们还不知熟食,捕到禽兽连毛带血吃。”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编《汉语成语词典》和北京大学中文系编《汉语成语小词典》的释义也同此。我们认为达  相似文献   

12.
在文言文里,“所”字常常用如下列加点各结构的成分:《荀子·劝学》:“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史记·项羽本纪》:“若属皆且为所虏。”《淮阴侯列传》:“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孟子·滕文公上》:“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这种“所”字属于代词吗? 马建忠以来,我们的语法学家多认为它是代词。其中为我们熟悉的说法有两种,都说它是指示代词,但是比之于“兹”“斯”“是”“此”等,又有它的特殊之处。分别开来看,一种说法,拿“所 动 名”结构为例,例如“召所从食漂母”,说是如果“从”字前面不  相似文献   

13.
唐刘知几撰《史通》,用典甚多,后之学者,通解为难。清浦起龙《史通通释》旁征博引,号为佳注,实《史通》之功臣;然犹有不得其正解者,兹举一例以证之。《史通》卷7《曲笔》篇有一则文字云:“古来唯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词获罪,是以隐侯《宋书》多妄,萧武(帝)知而勿尤。”浦...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四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得选兵八万人”的“选”字教材未加注释,一般参考书都译作动词“挑选”,将原句译作“挑选兵士八万人”。这种译法,“得”字没有着落,不妥。《诗经·齐风·猗嗟》:“舞则选兮,射则贯兮。”郑玄笺:“选者,谓于伦等最上。”《汉书·武帝纪》:“《诗》云:‘九变复贯,知言之  相似文献   

15.
《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被围困于垓下时,有以下数语:“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易”一词,《中文大辞典》释为“惊退也。退缩也。”新版《辞源》、《辞海》均释为“惊  相似文献   

16.
遇①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②;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 “必当先读书百遍!”言:“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③。”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 阴雨者,时之余也。”(《三国志·王肃传》)  相似文献   

17.
《琵琶行》(并序)“弟走从军阿姨死”一句,课本未作任何注释,教参仅释作“弟走从军,阿姨身死”,笔者认为太笼统。没有道出诗句的真实涵义。此处的“弟”应是琵琶女的姊妹行,是“秋娘”中的年少者。古时姐姐也称作“兄”或“女兄”,妹妹也称作“弟”或“女弟”。我们可以从古籍中找到例证:《孟子·万章上》中有“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句,是说弥  相似文献   

18.
释“鬼”     
胡津龄 《学语文》2003,(4):47-47
《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海》《辞源》,“鬼”的第一义项都是“迷信者以为人死后离开形体而存在的精灵”。《说文》:“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从厶,鬼阴气贼害,故从厶。”“从人,象鬼头”是指该字为“人”的象形,但“鬼头”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诗云: “锦瑟无端五十弦”,说者以为锦瑟者,令孤丞相侍儿小名,全诗寓意深刻,但不知五十弦从何说起。刘昭《释名》箜篌云: “师延所作靡靡之乐,盖空国之侯所作也。”段安节《乐府录》云: “箜篌乃郑卫之音,以其亡国之声,故号空国之侯,亦曰坎侯”。吴兢《解题》  相似文献   

20.
一《史记·淮阴侯列传》:“收赵兵未发者击齐。”“未发者”是什么成分?一般认为是后置定语。意见也不尽相同,一种意见认为“未发”二字是后置定语,“者”,是用来煞尾的(或联络的,或衬垫的)。另一种意见认为“未发者”整个儿是后置定语。两种意见都值得商量。从语法关系转换的角度看,这么说也未尝不可以,譬如假定先有“未发之赵兵”,定语“未发”后移,再“煞”以“者”字,就成了“未发者”。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