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活出真自我     
“至情出至文”。高考作文,运思时须设身处地,调动情感,进入角色,对积累的生活材料作更深切的再体验,以此刻之心,度彼时之情,参透意蕴,领会真情,本文作者以“个性与特点”为话题,充满激情,用自己熟知的事实编织出一篇情理兼容的文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提倡个性文 ,真正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真实表达 ,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生的个性文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①创造性 :它有着与别人不同的个体思想、体验和认识。②真实性 :作文是学生本人原始、真实感受的语言表述。③想像性 :文章中融入了学生特有的灵气、童真和个性色彩。但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的“拷贝文”较多 ,个性文很少。一、“个性文”缺乏的原因1.目标过高 ,学生望而生畏根据新的《小学生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小学生的文章应是“写话”和“习作” ,是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像作文和应用文 (日记、…  相似文献   

3.
殷宏霞 《现代语文》2006,(2):120-120
作文失缺了个性,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通病。很多人作文总是步人后尘,别人怎么认识,他也怎么认识,没有自己的见解:别人怎么写,他也怎么写,没有自己的创意。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一个模式,一个套路,大家好像被一个遥控器控制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复制,因而失缺了创作个性。文章最忌雷同,没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真正拨动读者心弦的作文,是有个性,有创新的作文。特别是在面对同一文题或同一写作材料集体应试时,怎样独创新意,写出出类拔萃的文章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师与个性     
保持自身的个性和尊重别人的个性同样重要。有文友来电话说:"杨‘大师’,大家都称你为大师,好有个性啊!?"文友称我"大师",自是调侃之语,但说到个性,即使是真正的大师,在生活中也是挺有生活情趣的。  相似文献   

5.
朱元璋在文化专制方面的特点是,不仅特多文字之忌,也不仅大兴党狱;对于词臣撰写文章,干预也非常具体。他命题为文,都不称旨,乃御制一篇,自鸣得意。他对古人之文,如韩愈、柳宗元的某些作品,也有批评。这对明代文章的发展变化是有影响的。宋濂在他的影响之下,所为文章,多有台阁气息。宋濂本是由元入明的易代作者,其文曾有“馆阁”和“山林”两类。其“馆阁之文”,是最有明初文章的时代特色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言者文之苗,意者文之根,表意载道是文章存在的首要理由。“文章最忌随人后”。写文章须有特立独行的思想或者深刻细腻的情感,也就是说写作的个性首先是主题的个性。文章主题的个性化可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突破常规主题。大家都能说,但你说得更深刻、更透彻;大家都认可,但你不认可。其二,发现更好的细节。主题可能不新鲜,但你能用新鲜的细节来表现。比如父爱,朱自清借父亲的“背影”这一细节来表现,就感动了大半个世纪,而且还将继续感动下去。其三,开掘新主题。说大家不愿说,说大家不敢说,说大家不能说,主题自然有个性。要想主题…  相似文献   

7.
上梁文不仅大盛于宋代,且文章体制规模亦定型于宋代。但两宋上梁文有区别。北宋多应制、范式之作,使用范围十分固定;由于社会政治的巨变,南宋上梁文开始走向个性与抒情。如大词人辛弃疾的《新居上梁文》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他为南宋后期文人提供了一个范式,使上梁文更向着审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清初文人之文与学者之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吴伟业、黄宗羲二人所作《柳敬亭传》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主要考察其形象塑造和行文笔法以及文章体式等方面的同异,从而探讨清初文人之文与学者之文的区别及其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洵在唐宋古代文八大家中颇为特殊,不但功名最薄,官阶最低,传世文间最少,而且杂糅纵横之学,取法纵横之术,挥洒纵横之文,带有鲜明的“纵横”烙印。苏洵文章之所以独树一帜,就因为特色鲜明,自成一格,而突出的特色便是具有纵横之风。  相似文献   

10.
简快导写 1.开头点题定位 这次习作是通过一件事来表现熟悉的人的某一方面的特点,题目和内容一旦确定,就可以马上确定文章的开头。写人物的文章,开头的定位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个性定位”(这里的“个性”指的是人物的与众不同之点),就是在开头的时候,首先将人物的与众不同之点告诉读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优秀的文章总是相似的.而庸劣的文章则各有其弊病。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构思新颖,结构精巧,文笔流畅,而立意的深刻则是其核心因素;它是评判文章价值的主要依据。杜牧有言,“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可谓是文无定法,立意为上。  相似文献   

12.
张招新 《学语文》2008,(3):38-3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凋了作文要重在“有个性的表达”,在内容上有自己的观察、发观,有自己的认识、情感,在语言上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作文的过程,就是一个挖掘个性,张扬个性的过程。“‘个性’是文章灵魂。作文训练的‘纲要’我以为应是: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无我、无个性,不敢说真话、抒真情、写真象,作文就极易走向邪路。”(刘锡庆)  相似文献   

13.
作文分值在中考中所占比例逐年递增。但作文质量提高却不甚大。纵观近几年中考作文。问题着实不少:为题而凑学。无病呻吟者有之;围题而诌句。东拉西扯者有之;因题而编文,弄虚造假者亦有之。最典型的问题莫过于是,套范文的框框。写大众化文章。仿千篇一律格式。命统一僵化主题。这样的文章缺乏激情。少了中学生本有的才情灵气,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种种。或是标准化试题把师生逼进了不知变通的误区。或是应试教育种下的瘪籽结成的不熟的果实,最应引起我们重视的应是青少年们在作文时,缺乏创新精神。失去自己个性就只能写成这没有活力没有生命的新八股文。  相似文献   

14.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是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是把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是文章的感情基调,能显示文章的中心。阅读教学应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实际上就是要抓住课文中的“文眼”。我们语文教师如能潜心钻研,抓准文眼;紧扣文眼,梳理脉络;挖掘文眼,升华情感,必能透过这双美丽的眼睛.找寻语文课堂教学的通幽曲径。一、潜心钻研。抓准文眼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5.
<正>一、关于“文”和“道”本文在论述为文之道时,首先提到的是“文”和“道”的关系,即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韩愈对李翊说:“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意思说:你能象这样,谁不愿意把所懂得的道理告诉你呢?(你有才干而又能谦虚地向别人请教作文章的道理,那末)道德的归于你就快了,何况道德之外的作文章的道理呢?很显然,韩愈认为,道德是文章的根本,文章是道德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个体的生命特征就是个性。个性,即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只要是健康的活生生的人,必然是有个性的人。但,个性的差异又十分鲜明。比如,有文野之分,有内敛与外向之别。上到更高层次,有委婉与直率、豁达与细微、浪漫与现实、沉稳与活泼的种种差异。这高一层次的差异都是美的,如花圃  相似文献   

17.
大凡一篇记叙文,结构上都有一条明晰的线索。有的文章是以事为线索,如《夜走灵官峡》一文,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物为线索,如《小麻雀》一文,以小麻雀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景为线索,如《海滨仲夏夜》一文,以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彩和色彩的变化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一文,以“我”对小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线索,有的文章中又有明线、暗线之分。如《藤野先生》一文的明线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别、怀念,暗线则是鲁迅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又如《…  相似文献   

18.
当前.作文训练都提倡创新,要求学生写个性文,但从实际来看,效果却极其有限。毕竟思维敏捷、文学素养高的学生少之又少,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能写出中规中矩的文章已是相当不错了。  相似文献   

19.
“童心”说的核心就是“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即是禅宗所说的“人性本净”,也是美学中的自然美。用在文学作品中就是“天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也就是具有个性和真情实感的文学。李贽追求的具有个性和真情实感的文学激起了当时文坛风气的巨变,促进了市民文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20.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把文章的内容、结构比作血肉、骨架,那么称文章的题目为“眼睛”,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题好一半文,“眼”活文生色。大凡善文者,皆擅拟题。他们的文章往往“长”着一双诱人的“慧眼”。佳文配妙题,自是人人追求的。但是,题之生动隽永,题之清新亮丽,题之别出心裁,又非铺纸即成、挥毫便就的,乃费心耗力的结晶。不过拟写佳题虽需惨淡经营,却并非无章可循,而是有诀可授,有技可学的。借鉴写坛高手特别是中学生的写作范例,你一定能够从中有所收益的。一、采撷古典诗词的精华我们有幸生于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