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英汉词化现象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对比分析,不但可以了解这两种语言中词汇最本源的发展动力,还可以在语言的运用中更准确地表达涵义。  相似文献   

2.
"反义同词",指共时同一个词具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义的现象,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普遍存在。本文对汉语中的反义同词现象进行分析,旨在对产生该现象的诸多因素进行探究,以期为解决语言实践中的理解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闫舒  康占俊 《考试周刊》2011,(26):114-115
在英语中,有许多同词(句)反义现象,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译者忽视了语境的制约作用,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上下文而选择恰当得体的语言形式以传达作者原意。  相似文献   

4.
5.
英语反义同词现象是英语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在同一个词汇当中包含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义项。这种现象在中文里也有,不过本文重点探讨的是英语中这一现象及其教学启发。英语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中都有这种现象的例子。它们是学习的难点和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从不同角度切入,就其产生原因及典型例子进行阐述,帮助学生提高对该特殊词义现象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它,提高这一类词汇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有着很大的差异,要想成功进行英汉交流,了解其常见颜色词的共性和文化差异也是交流和日常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反义同词现象是指一个词的词义系统中包含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义项。汉、英两种语言在这一现象上具有多相似性,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条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无毒不丈夫”谈反义同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义同词现象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语言现象,是汉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必须探寻其渊源、考察其成因,才能揭示其规律。本文试就反义同词现象产生的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矛盾的统一性哲学原理,去解释同词反义语言现象在共时平面和历时平面存在的原因,并指出研究这一语言现象在翻译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反义同词指一词兼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义项,是词的多义性的一种特例。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探讨了反义同词的生成机制,并对反义同词中的转喻关系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反义同词中的反义关系具有概念的邻近性、范畴的同一性、显著度的不对称性,反义同词的生成依托于概念转喻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论汉语的“反义同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反义同词”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汉魏经传训诂文献中就记录保存了的大量例证。晋郭璞注《尔雅》、《方言》,开始了对“反义同词”现象的探讨。钱大昕称为“反训”,胡朴安称为“相反为训”,皆是从训诂角度对“反义同词”的认识运用。“反义同词”形成原因多种,字数众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消长分化。而且两个相反意义有时又不易区分,以至有误解误传误用、至今不为人所识解者。  相似文献   

12.
词汇的不断丰富是语言强大生命力的重要表现。杜撰词在英汉两种语言的新词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本文以PeterNewmark对杜撰词的定义为基础,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杜撰词构成类别的异同,并以零度和偏离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英汉杜撰词的共同本质,即对语言系统的偏离,最后引入关联理论的观点认为英汉杜撰词有着相同的认识过程即第一解读→第二解读→综合解读。  相似文献   

13.
一个词形具有两个完全相反的意义,这一有趣的词汇现象被称作反义同词现象。反义同词现象在多种语言中存在,英汉语中也存在大量此类词汇。认识语言学的体验哲学从体验的角度来分析语言现象,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来探讨产生反义同形这一现象的可能根源。  相似文献   

14.
反义同词现象体现了语言的创新性和经济性,属于一词多义的范畴。文章从认知的角度,以事件域认知模型为理论框架,探讨了反义同词现象的认知机制,并按事件域中要素间存在的不同关系,将其分为三类。最后根据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对反义同词的翻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言中同词或同字反义的例证并不多见,但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反义同词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现有的例证,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分析英汉语言中反义同词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同词反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识解是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主要的理论概念,主要包括详略度、视角、突显三个维度。运用识解的三个维度解释语言中的同词反义现象,具有说服力,比如详略度可以很好地解释类属性名词及情感类形容词或副词的同词反义;同时,有助于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以及避免交际歧义。  相似文献   

17.
运用英汉对比方法,从英汉物质、制度和心理文化层面,探讨文化对英汉隐喻词的影响。英汉隐喻词的选择因文化重合而相同,因文化冲突而相异。揭示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文化有助于理解语言。  相似文献   

18.
国俗语义指的是词汇在特殊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具有的特定含义.本文比较了英汉语中的基本颜色词(红、绿、白、黄、蓝、紫、黑)在国俗语义层面上的异同,以便看出社会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感既是生理和心理现象又是语言文化现象.通感词在英汉语言中普遍存在.通过对比分析英、汉通感词在语音、词汇结构和联想机制的异同,可以增强对英汉语言的理解、鉴赏和使用能力,克服语言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20.
王华 《文教资料》2010,(36):49-51
汉英语言中的颜色词都很丰富,它们不仅有各自的基本意义,而且还有不同的内涵意义,其不同之处主要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因此,在中外文化交流及翻译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比较英汉颜色词的词义与其文化内涵意义,力求在翻译过程中减少误译,以及减少由此异同可能给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带来的误解。本文旨在对英汉常用颜色词的意义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点,以便使人们的语言交际过程更流畅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