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魏六朝时期出现的大量具有虚构成分的叙事作品,足以说明当时人们较普遍地具备了自觉的虚构意识。汉魏六朝小说的虚构有其自身特点,它的出现既有功利方面的原因,也是叙事技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正确理解汉魏六朝小说的虚构意识,对我们全面深入地认识汉魏六朝小说及其在整个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作用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在论及魏晋六朝小说时,一般笼统地指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从这些小说和魏晋六朝人对这些小说的相关论述出发,得出其时的小说观念相比汉代的小说观念也显得落后。这并不符合魏晋六朝的实际。魏晋六朝的小说观念,在沿袭了汉代小说观念的同时,相比汉代小说而言又有很大的进步,表现在魏晋六朝人对小说娱乐功能和虚构手法的事实肯定,以及与之相应的魏晋六朝小说中历史叙事向小说叙事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魏翔 《文教资料》2009,(27):6-7
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汉魏六朝时期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一时期的社会习俗对小说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本文从汉魏六朝时期的社会习俗与小说的关系入手,探讨、揭示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习俗对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赋的叙事功能与中古赋家对事件的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有叙事功能 ,至西晋时左思又进一步论证了赋叙事要征实 ,但汉魏六朝赋真正做到以真实之人叙真实之事 ,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程。枚乘、司马相如以虚构人物叙虚构事件 ,自扬雄以“群僚”之一员叙事 ,刘歆诸人以普通人物身分叙事 ,至庾信《哀江南赋》,才真正将叙事与叙时事、叙自我参与时事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赋的叙事有较强的情节与较多的细节 ,有人物刻画 ,赋的叙事达到了时代高峰  相似文献   

5.
《史记》写人记事是以历史、现实为主,同时有志怪成分。它保留、改造了一些神话传说,记载了来自民间的神异传闻,是志怪小说的母体。从汉魏六朝时期小说家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志怪小说家多以史学家司马迁的实录原则来规范小说创作。志怪小说在思想观点和叙事方法上继承发展了《史记》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6.
就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发展而言,六朝志怪小说是唐传奇的前身,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多共性.本文从小说作者的创作意识这一角度,阐述了二者尤其是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旨在说明六朝志怪小说与唐传奇创作意识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7.
《东方朔传》是中国古代杂传中较早出现的一部散传作品,其成书年代当在西汉末至东汉初的一段时间里,当是汇集民间流传的有关东方朔的传说撰写而成,从散见于古献神征引的《东方朔传》佚看,其人物形象与叙事建构的虚构性说明该书具有了一定的小说品格。据此,我们认为,以《东方朔传》为代表的汉魏六朝杂传孕育了小说的胚胎,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生史上,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元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作家以小说的形式反思小说创作并不断地暴露自身的虚构性。格林《恋情的终结》叙事的元小说特点体现在对自身虚构的清醒意识、对小说创作的探讨和开放式结尾三个方面,增加了小说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李伟昉 《红领巾》2005,(5):106-108
“丛残小语“、“尺寸短书“以及小说雏形等根深蒂固的传统认识,迄今事实上仍然束缚、限制着人们从叙事艺术的角度对中国六朝志怪小说作进一步的探讨.从西方叙事理论的视角来审视,我们发现,六朝志怪小说在客观性叙事、重复叙事、叙事时距等层面同样具有耐人寻味、值得一书的叙述意味,同样具有骄人的不可忽视的叙事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T@卡波特是美国非虚构小说的领袖人物,其代表作<在冷血中>昭示着非虚构小说这一革命性的文学形式的最高美学成就.本文从恐怖气氛的真实记录、叙事手法的惊世骇俗以及人物描写的大胆革新等方面入手,解读了该部非虚构小说的艺术成功之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