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职官,除了品级,还有诸多的等次,如较高档次者为"大臣"。同品级者,京官高于外官、文官高于武官。同品级的同一职官,有左右、前后差别。同品级官,因所在衙门不同,而有等次之别,文职三四品京官,还有大三品、大四品之类的大小之分。同一职官,因设在不同衙门而品级不同。中央机构的堂官(长官)之间有档次及同档次中的等次差别。还有诸如大九卿、小九卿之分,等等。这些等次之多,体现了清代职官制度的细致及其复杂性,有的还关系官员的特权、选官制度。同时也存在某些问题,比如同一机构的堂官与属员司官档次差别较大,在因才选官上存在不合理问题。清代与职官等次有关的现象还出现某些重要变化,如京官高于外官的传统差别,在清代中期以后的官场观念中有所改变,有的官员追求外任。官场中的这种价值观,对于官员选任制度也有所冲击。  相似文献   

2.
致仕制度(即退休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唐代已逐渐形成。唐朝政府吸取历代的经验教训,对于官员的致仕条件、致仕程序及致仕后的各种待遇,都作了明文规定。但唐代官员的实际致仕状况到底如何呢?官员致仕后是否还可以参政?本文仅就这两个问题作一简要论述。唐代规定,职事官“年七十已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釐务”。“诸文武选人六品以下有老病不堪公务,有劳考及勋绩情愿给阶授散官者依;其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也就是说,“七十致仕”是一个原则规定,身体健康可不拘此限。相反,若身体不允许,也可提前致仕。  相似文献   

3.
张保来 《天中学刊》2001,16(4):75-75
“官当”,即以官抵罪,也即官吏犯罪,可以其官职来抵消其应受刑罚的全部或一部分。“官当”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种特殊的刑罚制度。 官当之法始于晋。晋律中的“免官比三岁刑” [1](P945),是我国刑法史上最早的以官抵罪的法律规定,但晋时尚无“官当”之名。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律才正式使用“官当”的名称。陈律规定:“五岁四岁刑,若有官,准当二年,余并居作。其三岁刑,若有官,准当二年,余一年赎。”[2]北魏也有官当之法。北魏律规定:“王官阶九品,得以官爵除刑”,“五等列爵及在官品令从第五,以阶当刑二岁;免官者,三…  相似文献   

4.
均田制,从北魏太和九年(485年)至唐中叶,共施行了三百余年。在这三百多年中,均田制的颁行发生了不少变化,特别是到了唐代,变化尤烈。其中授田的对象,就是一大变化。北魏时,奴婢、丁牛和妇人皆受田,而到了唐代,除寡妻妾以外,其他妇人、奴婢和丁牛都不再受田,而新增了僧尼、道士、女冠和工商业者的受田。官吏的受田,唐以前主要是依其占有奴婢的多寡来决定的,自隋代开始,则规定“自诸王已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顷,少者至四十亩”。唐代也规定官爵、官勋,职官、散官等,自一品至九品官都依品级受田。授田对象的这些变化,是有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原因的。目前,这些变化的原因尚未见有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可以说,这是均田制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不准备就这些变化逐一论述,主要就奴婢受田变化问题,作比较系统的剖析。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昌盛时期,这和当时的政治制度不无关系,其中与官吏考核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是分不开的,然而对此却殊少论述。本文拟根据现有有关文献,探索一下唐代的官吏考核制。马克思说:“政府当局的存在,正是通过它的官员、军队、行政机关、法官表现出来的。”(《拉萨尔》见《马克思思格斯全集》六卷320页)。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最高统治者为使官吏成为政令的忠实执行者,维持政权的长治久安,他们都对官吏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   

6.
唐代使职、差遣兴盛,职事官机构部分职能亦以使职机制运作,但并未形成"以使为实、以官为虚"的局面。官员担任何种使职、差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任的职事官职掌。担任使职、差遣的职事官必须同时承担本职工作。唐王朝始终力图促进使职体系回归职事官体系。虽然贞元、元和(785~820年)以后,整个官制系统呈现出再度使职化倾向,但是唐代使职、差遣对职事官体系的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卡片①司马光《唐太宗论止盗》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①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②不闭,商旅野宿③焉。[注释]①[哂(shěn)]微笑。②[外户]这句是使动用法句式:使门向外开。也就是不闭门的意思。③[野宿]在郊外露宿。[译文]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  相似文献   

8.
刘杰 《老年教育》2007,(11):24-25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为官者,好端个架子,爱打个官腔,常讲个官话,即为“有官味”。人们也常用“官味”来评价领导干部。“官味很浓”,说的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没什么官味”,说的是和群众没有距离,平易近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唐西州官吏的入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西州官吏有门荫、科举、勋官、流外入流四种入仕途径.门荫又分武途(担任千牛、三卫)、文途(充当馆、国学生)和斋郎、挽郎三种类型.科举有明经出身,显示了与门荫结合的特征,有武举出身,比史籍记载武举正式立为科举科目早20多年.勋官有入仕、未入仕两大类,西州四个折冲府中低级官吏主要是本地人,其中有许多是立战功获得勋官而入仕者.流外入流在地方政府中是否存在,史无明载,学术界意见不一.都督府的管辖范围、府史称呼及待遇与州县不同而与都护府相似,应存在流外入流.西州都督府有流外入流的案例.西州作为唐朝的一个组成部分,官吏的选任权掌握在中央.  相似文献   

10.
满清统治者入关以后,到嘉庆时,由于享国日久,统治阶级争尚侈靡,整日沉迷在酒色享乐之中。吏治不修,法度废弛,财政支拙。官场中,收礼行贿,鬻官卖爵,盘剥勒索,狱以贿成,冤狱累累,官贪吏横,造成民不聊生。连嘉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督抚司道,则取之州县,州县则取之百姓,层层朘剥,无非苦累良民,罄竭膏脂,破家荡产;且有不胜扰掠、自戕驱命者,不知凡几”。清兵入关后,在京畿和山东大量圈占土地,“近畿土地,皆为八旗勋旧所圈,民无恒产。”②官吏、地主、商人肆无忌弹地兼并和侵夺农民的土地,广大农民失去士地,成为佃农。乾隆时,“食飧不给者,尤十室而九。”③到嘉庆时,更是穷者越穷,富者  相似文献   

11.
汉代官吏选任中除有正常的仕进外,还存在不以典章制度或诏令为规则的身份“破格”现象。史籍所见汉代官吏选任中的身份“破格”现象大致可分为商贾为官、王国官吏担任中央官员、臧吏为官、宗室典三河、打破“任子”身份限制为官等五大类。其中,既有因为才能、声名和功劳出众而被“破格”选任的官吏,也有因为家世显贵、受皇帝喜爱等因素被“破格”擢拔者。汉代官吏的身份“破格”现象既有灵活用人、激励他人进取、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也有有失公平、破坏规章制度的消极影响。究其根本,是汉代官僚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初中化学课本P178[实验5—12]“盐酸(和可溶性氯化物)的检验”及P181[实验5—18]“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的检验”中,对操作过程注入几滴稀硝酸,都加了注释:“加几滴稀硝酸是为了防止杂质的干扰”。为了加深学生对注释的理解,建议在这两个实验之后分别补充一个实验,Na_2CO_3溶液中滴加AgNO_3  相似文献   

13.
[南吕]四块玉 恬退绿水边,青山侧,二顷良田一区宅.闲身跳出红尘外:紫蟹肥,黄菊开,归去来.元人散曲多叹世、退隐之作.这是元代阶级压迫的曲折反映,也是当时文人不满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现.马致远只任过短期的江浙行省务官,不久即退居林下,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双调·行香子》)的隐居生活,因而尤多“飘逸俊爽”的“恬退”之作.“恬退”四首写他仿效陶渊明甘心隐居的心情,可以成为他此类作品的代表.这是第二首.  相似文献   

14.
“万”字     
汝[2]有田舍翁[3],家资殷盛,而累世[4]不识之乎[5]。一岁[6],聘楚士[7]训[8]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9],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则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10]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11]也。请谢去[12]。”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13],其父拟召姻友[14]“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15],久之不成。父趣[16]之,其子恚[17]曰“:天下姓字伙[18]矣,奈何姓万?自晨至今,才完五百画也。”初机士[19]偶一解,而即讠也讠也[20]自矜有得,殆类是[21]已。【注释】[1]本篇选自《应谐录》…  相似文献   

15.
咬鼻子甲与乙斗争,甲啮下乙鼻。官吏欲断之,甲称乙自啮落。吏曰:“夫人鼻高耳,口低岂能啮之乎?”甲日:“他踏床子就啮之。”(选自《笑林》) [注释]①啮(niè)t咬。②夫:语首助词。不译。耳:句末语气助词。 [译文]甲乙两人打架。甲把乙的鼻子咬下来了。(两人到衙门打官司。)官吏准奋断案。甲说乙的鼻子是他自己咬下来的。官吏说:“人的鼻子比嘴高,嘴怎么能咬下自己的鼻子呢?”甲说:“他是站在床上咬的。”  相似文献   

16.
来稿须知     
本刊热诚欢迎校内外作者惠赐佳作,并敬请来稿者注意以下事项:1.本刊参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国家标准(GB/T 7714-2005),对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作如下规定:(1)参考文献是著作的,均须注明页码,页码一律以上标形式注在文中引用的文献序号“[]”外,不用再标注“(p.)”,例如,[2]369;凡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外标注引文页码.(2)期刊须注明版本,版本前用“:”标注.(3)凡电子文献须注明:作者,文题,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时间,获取路径.示例:[1]钱穆.国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童星.“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的再认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4]傅刚,等.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OL]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2005-07-12].http://www.bjyouth.com.cn/Bqb/20000412/GB/4216%5ED0412B1401.htm.[5]萧玉.出版业信息化迈人快...  相似文献   

17.
来稿须知     
本刊热诚欢迎校内外作者惠赐佳作,并敬请来稿者注意以下事项:1.本刊参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国家标准(GB/T 7714-2005),对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作如下规定:(1)参考文献是著作的,均须注明页码,页码一律以上标形式注在文中引用的文献序号“[]”外,不用再标注“(p.)”,例如,[2]369;凡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外标注引文页码.(2)期刊须注明版本,版本前用“:”标注.(3)凡电子文献须注明:作者,文题,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时间,获取路径.示例:[1]钱穆.国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童星.“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的再认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4]傅刚,等.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OL]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2005-07-12].http://www.bjyouth.com.cn/Bqb/20000412/GB/4216%5ED0412B1401.htm.[5]萧玉.出版业信息化迈人快...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分析符号“≤”和“ <”的用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长期以来 ,人们对于符号“≤”和“ <”的用法就存在着争议 .不论是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报刊上 ,对这个问题的争论至今还在继续 ,矛盾还没有解决 .例如文 [1 ]和文 [2 ],仍在对这个问题进行辩论 .它们争论的焦点是对文 [3 ]一道数学题的证明 .这道题是 :设 f(x) =ax2 +bx +c对于任意x∈ [-1 ,1 ]都有 | f(x) |≤ 1 ,求证 :| f( 2 ) |≤ 8.实际上 ,能够证得 |f( 2 ) |≤ 7,| f( 2 ) |的最大值等于 7.证明过程省略 .文 [1 ]和文 [2 ]矛盾的实质是对“ <”和“≤”两个符号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马说     
《小学语文教学》2006,(3):55-55
东郭[2]之儿,生而未尝逢马,意[3]其四足而甚大者皆牛也。他日,适市而逢马焉,惊而呼曰:“是牛,何以是班班[4]也?”其闻者笑之。语[5]诸市人,而市人笑之。东郭之儿自失[6]焉,归而语诸长者,则马也。以[7]是不语者三日。东郭之先生,闻而过之曰:“孺子[8]亦有所失乎?”曰:“非也。吾  相似文献   

20.
唐代以科举取士。在当时的京城长安,盛行一种“温卷”风气。如赵彦卫《云麓漫钞》记载:“唐之举人,先籍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自己的作品)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李白初到长安,受到太子宾客、大诗人贺知章的赏识,“全龟(唐代三品以上官员佩带的饰物)换酒”,盛情招待,惊呼李为“谪仙人”,还把他推荐给唐玄宗,作了翰林学士。杜甫受到尚书左丞韦济的赏识,也屡次上诗(《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赠韦左丞丈济)、《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