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戴平 《考试周刊》2010,(53):74-75
新课标对古典概型的要求是: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有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并强调"教学中不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计数上".文科生不学排列组合,艺术类学生花在数学上的时间不多,如何让学生学会列举,从而能熟练掌握古典概型的计算呢?我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2.
排列组合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特别是在<概率统计>学中经常要用到.高中阶段时应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运用非降路径的组合计数方法,针对一类古典概型—选票问题的概率计算方法给出了一种特殊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学习.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高考对新增加的内容考查有所侧重的背景下,概率作为新增加的内容,也就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所体现。几何概型又作为高中概率新增加的内容势必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问题,2008年江苏高考的第6题就是一道比较典型的几何概率问题。从古典概型到几何概型,是从有限到无限的延伸,学生有时判断起来比较困难,拿不准到底是哪种概型,有时即使判断出是几何概型,也不会转化求解。笔者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几何概型求解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阶段,求解概率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对于这两类概型,要理解清楚其特点,才能灵活解题.其中古典概型的基本特征是有限性和等可能性,有限性是指在一次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即样本空间中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等可能性是指在这个随机试验中,每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即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  相似文献   

6.
《艺概》研究不应该忽视对刘熙载文体理论的研究 ,《艺概》在体裁、语体和风格三个层面比较了不同文体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异同 ,深化了对艺术本体的认识 ,从而对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尤其是文体论做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最后总结。  相似文献   

7.
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1)做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个.(2)每次试验中,每种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等同的.  相似文献   

8.
高中概率的研究主要分为2个基本概型: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在每年的高考的数学题目中都要考到,应该说难度都不大,只要我们熟悉基本类型,就能很快解决好.下面谈谈这2种概型的一些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过程中,与二项分布相关的概率计算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但是其中的计算量大且容易出错,本文利用Matlab软件解决了此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相对于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中的随机变量具有无限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为解决几何概型问题,实际上我们对所求概率问题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模拟和转化,使问题转化为几何度量间的关系问题,在实际问题中,由于考察的对象不同,几何度量的选择通常也不相同,显然,几何度量的选择对解决几何概型问题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题目中有明确的表述或提示来确定选择哪个几何量作为度量标准,也有一些问题,几何度量不易把握。现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1.
概化理论在结构化面试评分误差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概化理论对结构化面试的评分误差的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化面试评分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被试的真实能力水平,评分具有较高的信度;在保证较高的面试评分信度(0.80)的情况下,建议将考官人数减少至9名,以提高结构化面试的经济性和效率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在教育测量和评估中运用多元概化理论的优势,使用多元概化理轮的过程步骤,以及能够提供给研究者的各种结论和信息。认为可以帮助初学者了解多元概化理论,并为使用者提供了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改进普通话测试的概化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概化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讨论了普通话测试的测验设计问题。研究发现,国家语委实施的普通话测验从总体上说具有较高的信度。其中,测验的第一和第二部分的信度要高一些,而第三部分的信度要低一些。改进测验设计的首要方法是提高分测验三的信度。具体来说,评分者个数为2、题目数量为25是一个最低要求的设计方案。若要求信度值较高(如Eρ^2=0.60以上),则宜选择评分者个数为2、题目个数接近50,或评分者个数为3、题目个数大于30的测量设计。  相似文献   

14.
We contend that generalizability (G) theory allows the design of psychometric approaches to testing English-language learners (ELL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current thinking in linguistics. We used G theory to estimate the amount of measurement error due to code (language or dialect). Fourth- and fifth-grade ELLs, native speakers of Haitian-Creole from two speech communities, were given the same set of mathematics items in the standard English and standard Haitian-Creole dialects (Sample 1) or in the standard and local dialects of Haitian-Creole (Samples 2 and 3). The largest measurement error observed was produc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student, item, and cod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liability and dependability of ELL achievement measures is affected by two facts that operate in combination: Each test item poses a unique set of linguistic challenges and each student has a unique set of linguistic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his sensitivity to language appears to take place at the level of dialect. Also,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speech communities within the same broad linguistic group may differ considerably in the number of items needed to obtain dependable measures of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 Whether students are tested in English or in their first language, dialect variation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f language as a source of measurement error is to be effectively addressed.  相似文献   

15.
We discuss generalizability (G) theory and the fair and valid assessment of linguistic minorities, especially emergent bilinguals. G theory allows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ore variation and language variation (e.g., variation of proficiency across languages, language modes, and social contexts). Studies examining score variation across items administered in emergent bilinguals'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s show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student and the facets (sources of measurement error) item and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score variation. Each item poses a unique set of linguistic challenges in each language, and each emergent bilingual individual has a unique set of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n each language.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G theory can inform the process of test construction in large-scale testing program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sting models that ensure more valid and fair interpretations of test scores for linguistic minorities.  相似文献   

16.
二千年误解的消解——对古典隐喻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里士多德和莱考夫是隐喻研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一般认为他们各自的理论是相互对立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出发,对两种隐喻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则会发现亚里士多德的隐喻观和莱考夫的隐喻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认知是两种隐喻理论的共同基石。亚里士多德关注的主要是语言表达过程中隐喻的修辞效果,而隐喻也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因此,隐喻既是认知的,也是语言的。  相似文献   

17.
18.
原始儒家文学教化说与汉武帝以后儒家教化说不同.今人对于儒家文学教化说的误解表现在没有领会原始儒家文学教化说的真正内涵。具体而论,一是将“温柔敦厚”与“思元邪”等同;二是没有认识到原始儒家文学教化说背后的天下观支撑在汉武帝以后的式微。  相似文献   

19.
古典区位论到新古典区位论:一个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区位论从古典到新古典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并对古典区位论和新古典区位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古典区位论建立了区位理论的局部均衡分析框架,并把价格、供求、市场、竞争以及运输成本引入了分析框架;新古典区位论在假设条件、研究内容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对古典区位论进行了拓展,建立了区位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应该在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思考的立场上来看待古代文论,会觉得古代文论大有升值的可能,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能够以真正的当代思维、当代视域看待古代文论。当代艺术许多种类都是以视觉的方式呈现,古代文论的底蕴是时时闪烁其中的。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流变性和贯通性,是当代文艺学吸纳古代文论以建构新框架的重要条件。古代文论的精髓,更多地内在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之中。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原型,潜移默化地在艺术家的头脑和艺术语言中存在并且不断地生发出来。古代文论并非与当代的文学艺术隔绝,确乎是活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之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