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揣读”     
揣读,是学生用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对将要读的文章进行揣测、比较、分析的一种心读法。它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一、揣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古人说:善为师者,必能使人“多思”、“善思。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教师指导学生揣读,就是发展学生思维(包括想象)的一种手段。比如,有一次上《风景谈》,我们叫学生对课文中描写的六幅画面进行揣读,想象出那  相似文献   

2.
"团"之"揣"义的产生是外力干扰词义发展进程的结果。人们对"用耑为专"的"过度类推"导致"抟(团)"写成"揣";又因声符"耑"误读"抟(团)"音,并在儒、释经典中高频出现,"团"最终感染了"揣"义。研究证明,在充分研究词义发展内部规律的前提下,适当关注词义发展中的外力干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社戏>(人教版初二册)中有句话:"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句中"蕴藻"一词,课本有注释:"蕴(yùn)藻,水草.""蕴"字在此为名词,义为"水草"无误,但笔者对此"蕴"字及注音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4.
<菜园小记>(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2002年12月第1版,2003年10月第1次印刷)中有几处用到"韭"字,但也有写作"韮"的;如:  相似文献   

5.
一."好"与"坏"在意义上的不对称 (一)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好"解释为:1.优点多;使人满意的,2.合宜;妥当,3.友爱;和睦,4.(身体)健康;(疾病)痊愈,5.用于套语,6.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到达到完善的地步,7.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束等语气,8.反话,表示不满,9.容易(限于动词前)<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对"坏"解释为:1.缺点多,使人不满意的(跟"好"相对),2.品质恶劣的,3.不健全的,无用的,有害的,4.表示身体或精神受到某种影响而达到极不舒服的程度,有时只表程度深.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选用了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其中有这么一个句子: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人教社不同版本对"惩创"均有解释,但不尽相同:2004年6月第一版的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文的注释中对"惩创"的"创"字作了注音,注为"chuāng",这个注释一直使用到2007年初;2007年6月第二版的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文的注释中对"惩创"的"创"字重新作了注音,注为"chuàng";2010年6月人教版对"惩创"只是解释了意义,对读音未作任何标示.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十二册. [教学过程] 一、猜题中揣意 1.填空:(板书"风筝",齐读)说说有些什么样的风筝?(自由的、漂亮的、栩栩如生的) 2.猜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课题给予的是"理想"一词,请大家猜测一下,课文会赋予风筝什么含义呢?  相似文献   

8.
杜甫<客至>中的"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肯"字如何解释.实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版,P146.本文所谈教材皆为人教版)将"肯"释为"正、恰".这显然不妥.因为,若是"正'与邻翁相对饮",那么,"隔篱呼取"就成了多余的举动了.  相似文献   

9.
卢优卫 《现代语文》2004,(9):29-29,2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有西晋名文<陈情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此句中的"庶"字是一个难字,在高中课文中是第一次出现,对学生来说应该是非常陌生的,但是此字如何翻译对这一句能否正确理解又非常关键,这就要求课文作出详细的注解,给学生以帮助.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十二册。【教学过程】一、猜题中揣意1.填空:(板书"风筝",齐读)说说有些什么样的风筝?(自由的、漂亮的、栩栩如生的)2.猜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课题给予的是"理想"一词,请大家猜测一下,课文会赋予风筝什么含义呢?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片段一】导写"领"字,寻找规律师:小朋友们,每位同学胸前佩戴的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生(齐说):红领巾!师:(板书"红领巾")再让我们亲切地读一读(生读)师:(出示田字格中的"领"字的课件)同学们,仔细瞧一瞧,比一比,左右两边谁胖谁瘦?  相似文献   

12.
"分数的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小节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第七册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对分数(基本上是真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要在这个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建构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是古代汉语教材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第三册的16篇文言文(含诗、词)中涉及"三字"判定的就有26处。但是在"三字"的定义及判定标准上,无论是现行古代汉语教材还是中学语文教材都不尽如人意,造成了"三字"判定上的混乱。可见,高中语文教材里"三字"混用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相似文献   

14.
"四字骈语"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四字骈语"是在形式和意义上都有独特性的一种"四字格"结构,是一种介于成语和自由短语之间的成分.它具有结构成分的成词性、结构形式的相对固定性、结构意义的整体性等特点.可以分为平列型和顺序型两个基本类型.它的内部语序按声调抑扬律(包括平起仄收律、平仄相间律)和四声顺次律排列.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大修订教材六年制第十一册第六组略读课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报任安书>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其中有不少疑难字词句,"具于五刑"就是其中之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五>(2007年6月版)课文将"具于五刑"译为"身受五种刑法".文下注解"[五刑]指墨、劓、刖、宫、大辟五种酷刑".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六册>(2005年10月版)文下注:"[五刑]一种酷刑,即先割鼻、斩左右趾、笞杀,后枭首、菹(zv,剁成肉酱)其骨肉于市."  相似文献   

17.
由左右两个"喜"构成的字(简称"双喜"字)或它的相关写法,通用字书中该不该收释,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双喜"字在《中华字海》(中华书局、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中作了详细的注释:"双喜.多用于婚嫁等喜庆场合."该字书另外还收入简化的"双喜"字(左右的两个"吉"下各加"古"),并注明同"双喜"字.  相似文献   

18.
书讯     
<正>特级教师甘志国著"重点大学自主招生数学备考全书系列丛书"包括10册:1.函数; 2.导数; 3.数列与不等式; 4.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5.平面解析几何; 6.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 7.排列组合、概率统计、复数; 8.初等数论与组合数学; 9.重点大学自主招生真题(上); 10重点大学自主招生真题(下).第9,10两册已于2019年4月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第9册664千字,定价68元;第10册569千字,定价58元.这两册均包括"方法指导"、"真题再现"和"真题答案"三章,每章内容均分节编写,方便读者选择使用.第9册是对2015~2018年重点大学自主招生数学真题(套题)的研究,第10册是对2001~2014年重点大学自主招生数学真题(套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5期所载罗献中<这个"约"字怎么解>一文认为:人教社主编高中语文课外读本第二册将其所选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以约失之者鲜矣"误注为"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很少",这"既不符合逻辑和情理,也不符合孔子的思想本意.该句中的‘约'字不应释为‘俭约',而应释为‘约束'.全句应该翻译为:‘因为约束自己(严于律己)而犯过失的很少."'愚不敢苟同罗文之说,特陈拙见,以资商榷.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教材第3册(山东人民版)所选课文<陈情表>中"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课文对"区区"注释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