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璇 《学语文》2006,(4):3-33
《印空》原载《文学》一九三四年九月一日第三卷第三号。原编者给它加了这样的注:“这是作者七八年前未曾发表的旧作……。我们读这样的作品,即使不曾明说,也总会觉得有点象箱底翻出来的旧时装,无论题材及处理题材的态度算不得怎样陈旧,色调上总有点不大入时。 ”  相似文献   

2.
王统照的中篇小说《一叶》写于1922年5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单行本中篇小说之一,全书9万7千多字。 作品大体上以作者本人早期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反映了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一些生活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生问题的探索和理解,抒发了作者在理想与现实充满矛盾的情况下的苦闷情绪。 王统照在出版《一叶》之前的小说创作中,一直积极探索“人生究竟是什么”的这一问题。在《一叶》中,他继续探索这一问题,仍然把“爱”作为药方来救治人生的缺陷和痛苦,来消除人间的罪恶和不幸。但是,作者在忠实于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中,使这一认识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因此,显示出茫然和苦闷。《一叶》是很重要的一部作品。它是作者怀疑“爱”的信条的起点,以后发展开去,终于到了1927年把“爱”的信条完全抛弃。  相似文献   

3.
关于鲁籍“文学研究会”时代的作家王统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80年代以来一直是一部分学者热中谈论的话题。这些学者认为 ,文学史对王统照的评价和王统照对中国新文学的实际贡献是不相称的 ,应该进一步提高王统照的历史地位。但呼吁归呼吁 ,王统照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改变。特别是进入 90年代以后 ,几种新出的、有影响的现代文学史著作几乎已经忘掉了这位第一代新文学作家。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结果呢 ?系统研究王统照长达二十余年的刘增人先生在他的新著《王统照论》中 ,令人信服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辨析。《…  相似文献   

4.
老舍的一篇重要佚文——《〈四世同堂〉预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预告老舍先生新著《四世同堂》将在本刊发表故事发生在北平。时间是从七七抗战到抗战的第七年。人物以四世同堂的祁家老幼为主,而佐以十来家近邻,约有五十人,或更多一些。其中有诗人,汽车司机,棚匠,人力车夫,扛肩儿的。票友,教员,庶务,掌柜的,摆台的,剃头匠,老寡妇,小媳妇……。他们和她们都有个人的生活与性格,又都有北平给他们与她们的特殊的文化和习惯。他们与她们所受的苦难,一半“咎由自取”,一半也因深受了北平的文化病的毒。故事分三大段: 1.自七七至南京陷落——大家惶惑,不知所从;2.南  相似文献   

5.
继《童心》之后,诗人王统照又有《这时代》和《夜行集》两部新诗集先后问世,前者系作者于一九三四年自印,收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三一年的诗作三十五首;后者由上海生活出版社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出版,收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六年的诗作二十七首。这些诗篇写得好,在发表的当时大都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也较充分地展示出了  相似文献   

6.
2013年面世的《全元诗》著录元代诗人近五千位,集中呈现出了元诗的全貌。但由于本书在编纂过程中对地方志等文献参考不够赅备,致使一部分元诗作者未被著录,已著录作者亦有漏收之诗。通过以《中国史学丛书》三编影印明弘治版《吴江志》为样本进行调查,可辑录《全元诗》已著录作者6人,佚诗18首,未著录作者13人,佚诗19首,并对作者生平及诗歌相关内容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7.
8.
近读叶景葵(字揆初,号卷庵)的《卷庵剩稿》,从中发现龚自珍的一则佚文。它既未为《龚自珍全集》所收录,又不见于附于集尾的《龚自珍佚著待访目》的“文目”中。窃以为写出可提供一则龚自珍的佚文,以备《龚自珍全集》  相似文献   

9.
李霞 《济南大学学报》2005,15(6):F0003-F0003
作为山东现代文学第一人,王统照在诸多领域里都成果斐然,但文学史对王统照的评价及定位,与之对新文学发展的贡献却无法相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部分学者提出,应该进一步提高王统照的历史地位.作为王统照研究的新成果,阎奇男的《“爱”与“美”——王统照研究》一书重新评价王统照其人其文,再次发掘王统照的文化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辑录体目录,清代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载录元人序跋多篇,可以作为《全元文》辑佚的重要来源,然而,《全元文》在编纂过程中并未充分加以利用。《爱日精庐藏书志》中的部分作家作品,《全元文》已据其他书籍予以收录。经检核删汰,《爱日精庐藏书志》中有《全元文》已收作家15人的16篇文章,《全元文》失收;另有34位元代作家,《全元文》并未载其人,可辑补佚文34篇。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山大学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三单位合作编纂、中华书局1981年开始出版的《孙中山全集》是解放以来首次在我国大陆编辑出版的全集性的孙中山著作。这部全集由于编者注意吸收前人成果,努力发掘,并在体例编排、底本选择、校点、考释和编译等方面都有改进,显较以往各种版本的孙中山全集内容更充实,科学性更强.因此,它为研究工作者所重视是非常自然的。但是,诚如编者自言,由于孙中山长期颠沛流离的革命生涯,仍有为数不少的著作散佚,要一下子做到尽善尽美集无遗漏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还必须继续收辑。在此,笔者不揣浅陋,就近日读书所见的两篇佚文介绍如次,以供研究者参考,并为编纂者芹献。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笔者收到姜文吕先生从故乡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寄来的一部《华盖山志》,该书由明朝崇仁知县崔世召编纂.  相似文献   

13.
作为深受"五四"新文学深刻影响的一代作家和在抗日洪流中参加革命的战士,如何处理"文学主体性"与"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关系,始终是孙犁难以选择又不得不选择的难题。他积极遵命,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贡献于民族解放事业,同时也没有放弃对新文学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作为文学工作者和编辑,孙犁起初尝试以"化大众"的方式促进文学的"大众化",引导业余作者"阅读""理解"新文学,进而"参与创作",有意识地将民间艺术审美原则融入新文学审美原则,为新文学发展不断注入活力。解放区作家中,"遵命与坚守之间"的精神历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忽视或强调其中任何一点,都会造成对作家理解上的偏颇,也正因此,孙犁具有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或许他的文章没有匠心独运的老辣语言,没有闪闪发亮的字字珠玑,没有醍醐灌顶的警世恒言,然而读他的文章,我却像在森林里自由地呼吸新鲜的空气,在山涧中赤足地漫趟清冽的溪水,在野溪畔随意地欣赏花朵摇曳的舞姿。就像天籁的声音,自然曼妙而又直达你心灵的深处。一阵阅读的轻轻喜悦震颤着我全身。这就是赖一郎先生的《流金岁月》,一本散发着青草气息,一本让你手指捻动、思想摩挲的作品。语言为王,思想为后。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再深邃的思想没有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来承载也是枉然徒费。面目可憎。语言乏味,怎能吸引人读之甚至爱之呢?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十分恰切的评论。一部《论语》,不但是儒家思想学问的渊薮,其  相似文献   

15.
16.
《章士钊全集》中有两篇未收的《新思潮与调和》,一者刊于《东方杂志》第17卷第2号(1920年1月25日发行)“时论介绍”栏,系1919年12月底在广州师范学校发表的演讲,一者刊于《新闻报》民国八年国庆增刊第一张之(二)的“论著”栏。刊于《东方杂志》的《新思潮与调和》对于章士钊研究者并不陌生,而刊于《新闻报》的一篇却鲜为人知,目前其全文尚未公布于世,并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在当年新旧调和的论争中,还是在章士钊个人的思想上,还是探讨后来章士钊与新文化阵营的争论,这篇文章都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即是对刊于《新闻报》上的《新思潮与调和》的点校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艺学习》是孙犁最著名的一部文艺理论专著,它是“冀中一日”写作运动的产物,初版时题名为《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从初刊本到定本之间共有八个版本,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修改,是一部具有重大意义与影响的指导写作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8.
阎奇男先生的《"爱"与"美"--王统照研究》是王统照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从王统照的文艺观、文学创作和比较理论,挖掘出"爱"与"美"是王统照的灵魂,而这种爱与美的研究是与比较文学结缘的.  相似文献   

19.
阎奇男先生的《“爱”与“美”——王统照研究》是王统照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从王统照的文艺观、文学创作和比较理论,挖掘出“爱”与“美”是王统照的灵魂,而这种爱与美的研究是与比较文学结缘的。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隐秀》篇的补文真伪问题历来受到关注,但很少有人提出该篇的完整性问题;换言之,研究者一般认为现存《隐秀》篇肯定是残缺的、很不完整的,只是补文真伪存在问题。实际上,《隐秀》篇补文的研究有三个密切相关的问题:首先是《隐秀》篇的完整性问题,其次才是四百字补文的真伪问题,第三则是该篇其他佚文的真伪问题。笔者认为,《文心雕龙》之《隐秀》篇在完整性上或有欠缺,但很可能没有以往想象得那么严重;对明代所补的四百余字,基本可以确定其并非刘勰原作;对除此之外的其他佚文,亦应仔细甄别,不可贸然相信。要之,居今而言,《隐秀》篇的文本,当以元至正本为根本遵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