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讨论了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的密切关系,并总结了自1994年以来我国三个阶段的货币政策实施实践情况,重点分析了这段时期的货币政策如何应对汇率制度的变化。提出了在经济开放条件下,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政策,它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稳步发展,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决定作用.当前我国经济背景下的货币政策突出表现为传导渠道多元化、传导尚不成熟、货币政策效果不佳等特点,其中,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利率市场化的异化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两个较为典型的问题.全面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能够改善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货币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货币政策从需要制定的情况出现到最终对经济产生作用之间有着时间间隔,即货币政策的时滞,且对货币政策的效果影响重大。本文应用VAR模型对我国2002~2011年的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价格指数以及上证指数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来研究货币政策的时滞。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在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展与现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目前阻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1997年发生通货紧缩以来,一直采取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由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梗阻、经济非均质和金融压制现象,其有效性不足,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需要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减轻经济非均质程度和金融深化等方面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区际经济差距问题也日益加大,这种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平衡性已经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和紧缩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效应结合起来,来考察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力,有助于研究货币政策对区际经济差距造成的影响。运用面板模型这种计量工具,分别针对1984-1997年间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1998-2004年间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展开的区域效应差异检验,发现紧缩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加上相应的区域效应差异,是造成我国区际经济差距进一步加大的重要原因。在缩小区际经济差异、促进各地区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下,必须重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货币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是积极有效的,但目前货币政策时滞延长,传导机制并不顺畅,效力受阻.尤其是在通货紧缩的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货币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是积极有效的,但目前货币政策时滞延长,传导机制并不顺,效力受阻,尤其是在通货紧缩的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提高我国货币下策传导机制有效性,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效果受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实体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环境、货币政策传导中介和货币政策传导受体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从这些因素的分析中,可以探知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常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个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那么,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呢?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同样的货币政策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效果比东部地区差。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对我国东西部应实行西部比东部宽松的差别性货币政策。实行差别性货币政策既具有可行性,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增强差别性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因实行差别性货币政策有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失业、物价与经济增长是经济理论争论的焦点,也是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对三者相互关系的描述即菲利普斯曲线。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经济增长、物价和失业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的三个重要因素。文章对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菲利普斯曲线进行描绘,以期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数量性效应进行简单分析.并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84—2001年间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收入波动的关系进行考察后,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数量性效应总体是明显的。在长期内我国各经济主体对货币供给有较强的制约能力,货币供给受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较大。这就导致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控制的难度加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被削弱。  相似文献   

14.
外汇储备是体现和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内在的逻辑联系;外汇储备变动会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冲击,引起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我国应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促进国际收支结构平衡,以提高货希政策实施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同样的货币政策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效果比东部地区差.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对我国东西部应实行西部比东部宽松的差别性货币政策.实行差别性货币政策既具有可行性,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增强差别性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因实行差别性货币政策有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6.
应该怎样看待我国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呢?有人根据西方经济学观点认为,1998年我国实行的最主要的宏观经济调控调政策中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而财政政策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进而指出,在此情形下应实行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和投资力度。但从1998年我国全年货币和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分析可以看出,货币政策不仅在控制通货膨胀中效果明显,而且在启动经济中与财政政策一起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府实施的储蓄存款利息征税,是针对目前我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困境所采取的兼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功能的措施,与降息这一单纯的货币政策不同,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投资与消费,缩小贫富差距,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实践证明:通货膨胀总是在一定经济体制运行下的一种特定的货币政策现象,货币政策的理性抉择是有效治理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最重要工具。在我国当前要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中的作用,就应熟知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全面分析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效应以及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这样才能做出理性的决策,使货币政策的正面效应有效地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经历了数次较大波动。研究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对于深刻理解经济波动的形成机制,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经济,减小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滤波方法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特征,在简要回顾货币政策调控历史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特点.并实证估算了各口径货币余额的需求函数,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本文在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关系为出发点,重视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提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等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