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文质 《师道》2007,(8):11-15
不知怎的,经过40多天的培训,小学教师们的疑问反倒多起来,他们把刁钻的问题一股脑地倒给我--……  相似文献   

2.
张文质 《师道》2007,(7):11-15
不知怎的,经过40多天的培训,小学教师们的疑问反倒多起来,他们把刁钻的问题一股脑地倒给我——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包含多个层次,而直面生命之真应该是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在直面生命之真的基础上,对已然的现实理性地坦然接受,进而通过理性自觉来发展自己改变现状的能力,从而创建更好的未来。教育培养不出"完人",却可以塑造"真人":敬畏生命,担当生命,热爱生命。这种教育观念培养的不是单一的人伦道德思想,而是一种更为真实坚韧的生命价值观和普世精神。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包含多个层次,而直面生命之真应该是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在直面生命之真的基础上,对已然的现实理性地坦然接受,进而通过理性自觉来发展自己改变现状的能力,从而创建更好的未来.教育培养不出“完人”,却可以塑造“真人”:敬畏生命,担当生命,热爱生命.这种教育观念培养的不是单一的人伦道德思想,而是一种更为真实坚韧的生命价值观和普世精神.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出台为学校教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指明了行动方向。上海市格致中学在认真解读纲要的基础上,就学校如何开展生命教育进行了整体思考,提出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生命教育实施框架,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有意识地引导与无形地影响相结合、全面铺展与重点强化相结合。窥一斑而见全豹。本刊在此仅展现其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点滴亮点。相信会给您带来全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地间,人为贵"的卓越思想.近年来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以人为本"已成为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核心观念之一.人的存在最根本的是生命存在,没有了生命也就没有了一切.所以"以人为本",就是要让人活得健康、美满与幸福,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造,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西汉扬雄"投阁",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悲情的诗意阐释,具有一定的文化美学意义.然而,其自戕绝非仅仅是对新莽时期严峻政治形势的恐惧所致,而且蕴含着深层的文化底蕴、历史背景与生命悲情意识.扬雄"投阁"背后的生命悲情与人生态度,对两汉之际的桓谭、王充影响不小,而这也是东汉"疾虚妄"学风形成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8.
汶川大地震刚刚过去,余震尚未平息,人们还都沉浸在哀痛之中。网络上流传“文烛”写的一首题为《孩子,来生我们一起走》的诗,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作为一名教育研究工作者,当我读到其中“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和爸爸的拳头”这一句时,除了为之心酸,更多了一份心灵的震撼。它让我再一次痛心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历久弥新的教育,而生死教育是其基础.生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珍爱生命又可以细化为珍爱自己的、他人的以及其他一切生命体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教育创新的平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舞台。走进课堂,我们可以看到课改给我们老师带来的冲击!走进课堂,我们可以听到课改给我们学生带来的变化!走进课堂,我们可以感受到课改给我们教学带来的生命活力!一、课堂教学的变化1.教学的本质:从认知到建构在课改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学是师生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学科教学方面,…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是历久弥新的教育,而生死教育是其基础。生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珍爱生命又可以细化为珍爱自己的、他人的以及其他一切生命体的生命。引导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本次辅导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个  相似文献   

12.
生命因教育而更美丽,教育因生命的美丽焕发活力。生命的教育旨在培养一种生命意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促进本能生命与价值生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直面过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过度教育的概念诞生后,各国纷纷开始了对过度教育的研究。对照各国的过度教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确实存在着特殊的过度教育,并将长期存在,因此,高校学生应直面过度教育的现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放学后,我班的路队长在教室外徘徊着。“你怎么又回来了?”我好奇地问。“我……我……”看他闪烁其词的样子,我就知道有问题。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才吞吞吐吐地说:“我在等小辉,今天他卖蚕挣了钱,要请我吃东西……”这群小家伙,倒挺鬼的,做起买卖来了,看来我需要调查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走进教室,笑着问:“小辉,你的蚕是哪来的?”“在我家后面的小店里买的!”小辉小声嘀咕道。  相似文献   

15.
刘莉 《四川教育》2003,(7):74-74
  相似文献   

16.
对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象分析,反思往届毕业生中存在的弊端,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优化改进教学模式,强调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悲情表达是我国古代文人作品--特别是文人诗词--中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就此文学现象,从古代文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及这种生命意识与社会现实的种种冲突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多方面的考察.认为,悲情表达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突出的、源远流长的文学现象,除了别的因素外,古代文人的生命意识,及这种意识所引起的个体要求与现实的种种冲突的难以解决,是古代文人解不开的心结.  相似文献   

18.
放学后,我班的路队长在教室外徘徊着。“你怎么又回来了?”我好奇地问。“我……我……”看他闪烁其词的样子,我就知道有问题。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才吞吞吐吐地说:“我在等小辉.今天他卖蚕挣了钱,要请我吃东西……”  相似文献   

19.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直面教育惩罚,努力寻求使教育惩罚带来最大化正面效果的方法,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问题。小童考试作弊被发现,老师心知肚明却没有当场“拆穿”,而是事后在黑板上出了小童抄袭的那道题,让他上台去做。小童经过认真思考,终于做对了,老师当场表扬:“你现在真正会做了!”小童的脸一下就红了,下课后主动在试卷上的这道题旁打了个“×”。这位老师的惩罚点到即止,既含蓄地批评了小童,又保护了他的自尊心,用自尊的力量促其改错。相信这位老师“润物细无声”似的惩罚远比那种当场捉住、公之于众、将学生钉在耻辱柱…  相似文献   

20.
死亡是生命流程中的最后一环,因其是对生命的否定而被人们所普遍忌讳,但不知死足以知生。毕淑敏以悲悯的情怀描述死亡,希望唤醒人们的死亡意识,从而珍视生命,重视生存质量,生在意义,表现了她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