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类高考中,考生的选择行为总体上是理性的,选择时首先会从感知上考虑"成本—收益"问题;在考生的不同选择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考生及其家庭对未来收益的感知与判断;考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所在地不同,其选择有显著差异。所以政府和社会应当为考生及其家庭对"成本—收益"的感知与判断提供帮助,以引导他们摆脱考分的强势制约,向"感知成本—收益"所主导的选择方式转轨,为考生的高等教育选择提供服务。在推行分类高考制度时,要密切关注和回应考生选择的差异,从政策和制度上体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在人的一生中,选择无处不在,探索随时发生。人的一生就是在选择和探索中前进的。小学毕业时一位老师在我的留言簿上写到"努力创造你自己",实际上,选择和探索的过程也就是"努力创造你自己的过程"。怎样选择和探索?简言之,就是要"善于选择,勤于探索"。其实,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他的选择和探索中便可以清晰地看出来。  相似文献   

3.
教育制度变迁是教育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的过程。作为一种"公共品",教育制度在变迁过程中呈现出路径依赖的特征,造成了选择上的无效率。运用教育制度变迁过程中路径依赖的视角,可以将"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换的困境归结为:个体策略选择的帕累托均衡状态、新旧教育制度选择上的低成本偏好、非正式规则转换的困难以及利益集团的牵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CCL语料分析,从对比视角,考察了"上-N时"与"上个-N时"的时量词选择制约性,并对其做出认知语义阐释。研究发现:(1)"上-N时"与"上个-N时"构式对时量词有较强的语义选择制约。(2)"上-N时"与"上个-N时"构式在句中有不同的句法功能且"上个-N时"具有更强的句法制约。(3)"上-N时"与"上个-N时"向时间域投射时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5.
因需送教下乡,所以选择了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作为示范课。同事们都说这节课很难上,特别是这次要面向农村的学生。是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很难上,但笔者选择这节课的目的是想探索"难课在农村小学怎么上"。经过五次试教,在不断的反思中形成了以下学案。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3):13-14
在应试压力极大的高中阶段,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把考试得分放在首位,故应试技巧在教学中占较大比重。"创新设计"这一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重视不够,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传授得分技巧还是选择用较多课时启发学生能力是一种两难选择。其实二者可以并存,本文通过电子控制难点"上下限"的系统化教学设计,研究将"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结合到教学中以实现学生能力和应试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7.
儒家与道家"入世"和"出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古代文人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两难的选择固然令文人无奈与悲衰,但在艰难的抉择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的超凡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享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权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择合作伙伴,特别是敢于在课堂上发言,这样的课堂才生动有趣,富有生气。本文结合自身教学设计,从"开放课堂"角度谈谈如何放还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权。一、为孩子的"出格"鼓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做到少给学生的学习"画"上"方格",避免给学生上"紧箍咒",而是让学生拥有一颗创造的"心"。此外,用一颗真诚的"孩子心"来看待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儒家与道家"入世"和"出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古代文人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两难的选择固然令文人无奈与悲衰,但在艰难的抉择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的超凡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汉语詈骂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言语行为,语言表现形式上呈现鲜明特点。汉语詈骂话语在句类选择上体现为使用大量感叹句;在句式选择上体现为四种句式:你/你们+这(个/些)+詈骂词、"的"字短语、独词句、"是"字判断句;在词汇选择上体现为"这"、"你"强指示词的大量运用。  相似文献   

11.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中,在选择主题、创设情境、内容开发、共享成果等方面应重视策略的选择。在主题选择的策略上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情境创设的策略上应关注活动的趣味性与可操作性,在内容开发的策略上应关注探究方法的多样性、探究合作的必要性,在成果共享的策略上应关注呈现的适切性、便捷性、可展示性。  相似文献   

12.
中师生在一定阶段上产生的"第二次选择",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所谓"第二次选择",是指部分中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某些特殊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与始初选择教师职业不相一致的新  相似文献   

13.
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是评价标准的制定,而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源于价值观念。价值观念之间的分歧影响着人们对评价标准的看法,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的问题上需要达成价值一致。从教育评价的实践来看,达成价值一致存在三种基本的价值选择路径,即强制性的价值选择、竞争性的价值选择和协商性的价值选择。对三种价值选择路径的运用需要注意: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从"方法中心"到"问题中心"的转变;在评价跨度上实现从"阶段评价"到"终身评价"的转变;在价值追求上实现从"同而不和"到"和而不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变化中的“教科书观念”——“教科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考察教科书的缘起,教科书编辑中教材选择与组织的原则、教科书行政的不同选择、教科书的局限性。着重说明的是历史上教科书随"教材"观念的变化而发生,如今教科书的性质与功能也将随着"教材"观念进一步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英美诗歌"这一课程在国内高校的开设情况,从理念和实践上探索了"英美诗歌"在课程理念、教材选择、讲授方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将这门课程一分为二的看法。在教材选择上,尽量使用原版图书,减少转述。具体的讲授实践中,可尝试介绍、朗诵、提问与创作激发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分析了范围副词"一律"和"一概"的异同点。二者在语义特征上的最大差别为"一概"具有"整体性","一律"不具备"整体的";句法上,"一律"在对其论元角色的选择上限制较弱,而"一概"在对其论元角色的选择上限制较强。这些语义和句法上的差别决定了二者在语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教育管理实地研究者进入现场主要涉及选定实地研究地点、选择进入现场方式、确定建立关系的途径和选择获取资料的方法四个问题。研究者应基于中国人的"关系性"行为特征来设计进入现场的计划。在调研地点的确定上,研究者应注重进入现场的"便利性"与调研地点的代表性的结合;在进入现场的方式选择上,研究者应采取"公私兼顾、上下结合"的策略;在"关系"的构建上,研究者可采取"由下而上"、"由易而难"、"由内而外"的策略,争取获得"关键信息人"、"重要线索人"和"主要策划人"的帮助;在资料获取方法的选择上,研究者可以采取"正面获取"与"侧面了解"相结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莫旗方言中,"整"和"造"是两个使用率极高的泛义动词。本文以二者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其色彩意义,并从词的概念意义和语法功能两方面对这两个动词进行对比分析,概念义上,二者虽在在词义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别。在表处置、制造、取得之意时,用"整"不用"造";色彩义上,二者口语色彩浓烈并极具感染力;语法上,二者的宾语、补语在词义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造"在其主语和宾语的语义选择上有要求,"整"则宽泛些。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用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理论"解释和指导汉英公示语翻译,并结合实例指出译者在翻译公示语过程中应经过各种"适应"和"选择"的环节,为目的语读者扫清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实现有效交际,使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情态动词"可能"和情态副词"也许"在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方面均有或大或小的差异:语义上,"可能"的语义确信度较"也许"高;句法上,位于句首的"也许"有强调、提顿、解说作用,而"可能"没有这种作用,二者固定格式的用法也不同;此外,在语用选择和句类选择上,"可能""也许"也有差异,如"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能用于特指问句中,而"也许"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