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们往往以“诗的国度”来赞誉和强调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散文这种文学样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一点也不亚于诗歌。较之诗歌而言,其产生时间更早,使用范围更广,实用价值更大。然而在我国古代文学研究中,有关古代散文的研究著作与有关古代诗歌的研究著作相比,数量要少得多,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上了现代学术界重“诗”轻“文”的倾向。显然,这种情况与中国古代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实际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古典文学修养十分深厚,文学观念古今相通,他的散文创作很好地继承古代文学传统.从他的审美观及抒情如诗、写景如画、语言简洁凝练的创作之中,可以明显看出他接受了古代作家的艺术熏陶,看出古代文学的当代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生语文的教育中古代散文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古代散文在新的教科书上占的分量也由以往的20%增多了两倍,相应的老师讲课的难度也有所上升。所以,现在语文老师急需研究和深入探讨的问题,就是如何教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并且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从以前到现在,古代散文这份美味的文化大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很多学生会觉得古代散文简直就是"天书",他们不喜欢学习古代散文,也理解不了古代散文的意思,听到古代散文这几个字都可能会害怕。更有学生这样描述古代散文:"一怕古代散文,二怕周树人。"老师们消耗大量精力,说干了口水,而学生面对古代散文还是唉声叹气。这样的古代散文讲授是消耗精力却得不到好的效果的,而且进程慢,效果差。那么面对古代散文教学这种惨淡的情形,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改变让古代散文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去展开讨论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先秦的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历史散文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史书,它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一般不用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在我国古代,史籍非常发达,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这些史籍,有的记载的年代跨度大,有的记载的内容庞杂,因此在编写的过  相似文献   

5.
陈平原的《中国散文小说史》和顾彬的《中国文学史?中国古典散文》都设有欧阳修散文论的章节。两家所言实际上反映出古代散文研究的两种普遍存在的突出倾向,即一是从研究现代散文的经验出发来研究古代散文;一是从西方美文的观念出发来研究中国古代散文。前者看重古代散文中和现代散文面目相似的作品;后者径直以所谓边缘性、附带性、分散性、私秘性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特性。这些似乎都有悖于从古代散文创作实际、批评实际出发研究古代散文的基本原则,因而,所得结论未必尽能深中肯綮。  相似文献   

6.
马彩红 《课外阅读》2011,(11):302-302
从先秦到清末,从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到明清散文,中国古代散文可谓历史悠久,文质兼美,体裁丰富多样,内容包罗万象。面对如此浩如烟海,文质兼美的一篇篇古代散文,应该怎样来阅读鉴赏一篇古代散文呢?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古代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大块,也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古代散文?笔者认为,我们在进行古代散文教学中,以下四个步骤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8.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尤以散文受儒学的影响最深。尽管儒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着其它学派的学说精华,存在形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由子学上升为经学,又变化为玄学、理学、心学、朴学等等,然而中国古代散文以儒学为主流意识的精神实质却从未改变,与儒学的发展、演变同步而相辅相成,并与儒学的兴衰相始终。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代和语境下的散文概念,反映不同的散文观念。宋元时期古文运动与文章评点之兴等外部因素,加上文体自身发展的内部因素,促使宋元散文最接近古典散文概念,即古代散体文,后世散文大抵沿袭宋元,故宋元散文最有资格代表散文的文体概念。直至近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思想引入我国,散文文体与文法才发生变化。现代散文纯粹是文学意义上的散文,与宋元散文有着实质性的差别,除了语体之异,二者最突出的差异乃文体观念之异,具体表现为现代散文文体等级的倒退、文体层级的倒错。  相似文献   

10.
“常州散文”在常州历史上尤其是文学史上颇为有名。文章对常州古代散文作了梳理、分析、归纳与总结,并介绍了《常州散文》的编选原则和编排体例,以利于学习《常州散文》的人把握精髓,也便于外界的人了解常州古代散文的源流、学派、特点与传统。  相似文献   

11.
关于唐代骈文、古文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中期,一部分人提倡古,反对骈,至韩愈、柳宗元出来,一度声势颇盛,形成与骈对峙局面。但至晚唐、五代,古即趋衰落,骈似占明显优势,直至北宋,古运动方才取得胜利。唐代大多数骈风明白晓畅,甚至通俗化。这种风被宋代古家讥为浅俗,相比之下,唐代不少古反而显得深奥。唐代小说绝大多数用散体写作,骈句只占少数,但其句式整齐,语言浅显通俗,风格与崇尚古雅的古不同。现代有的史研究认为唐代小说体与古运动有密切关系,乃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2.
林纾是晚清民初之际杰出的散文家,其散文造诣为翻译成就所遮蔽。他坚持古文艺术方面的纯粹性,对古文在近代中国的价值也有独特的理解。他的散文创作也从传统文学内部表现出了变革的气息。林纾的所作所为值得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3.
这里从给“古翻译”正名开始,通过对古翻译的历史和现状的观照,从而认为“古翻译”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翻译学。古翻译的实践呼唤着理论的探索。古翻译所研究的对象包括语言学各个方面。它所研究的意义不单是使译语能力有所提高,对建设精神明,振兴中华有重要意义。进而对古翻译的理论基础、原则、方法、标准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清丽派散曲是我国古代诗体文学中“雅化”一类的流衍,既是元曲雅化的集中体现者,又对明清散曲的雅化起了示范作用。迄今为止,对元代清丽派散曲列类研究的专论还很少,文章拟就清丽派散曲的思想倾向及其在中国文学吏上的地位和影响,作些尝试性的述论。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文学革命,各种文学体裁都在掊击传统与借鉴外国中寻求自身的话语定位。散文也是如此,一面批判桐城古文,要求摆脱古文学束缚,一面向外借鉴英法Essay建立现代散文的话语模式,形成了现代散文的两种风格:重叙事抒情的随笔和重哲理议论的杂感。这也正呼应了英国近代散文的两种风格,就其在当时的发展来看,叙事抒情的“兰姆风”影响更大一些。而重哲理议论的“培根风”在五四之初也得到很大发展。从Es-say对中国现代散文话语建立的影响以及现代散文对这一影响有选择的接受这两个方面来讨论现代散文的话语定位。  相似文献   

16.
历来学者多批评骈文繁缛华丽、重文轻质,并以其典雅深奥、用典颇多、难以学习掌握为病。自文学有雅俗之辩后,骈文又被冠以“贵族文学”之名而为学界不齿。自白话文行世后,骈文更是少人问津,鲜有用武之地。其实,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独有的一枝奇葩,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和其丰富的文学资源都是不应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散文创作第一个高峰的先秦两汉时期,受当时的文学观念和山水观念影响,山水没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进入散文作品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人们对于审美的自觉以及对于自身主体地位认识的强化,山水之美才开始大量进入文学主体的视野。直到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第二个高峰的唐宋时期,散文山水游记,终于脱颖而出并迅速发展,取得了极为丰硕的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永州八记”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永州八记”多角度移情手法的运用,使情与景完美融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成就,从而奠定了柳宗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古诗文学习的主要障碍则是词汇,让学生正确理解文言词义,也就成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