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据说一部创造性文学作品的产生大致都要经历如下过程:现实生活(或环境)激起了作家的创作欲望(或冲动),他们把过去的生活体验通过现实的生活素材,辅助以合理的想象(艺术加工),方产生出反映作家愿望(当然也反映历史和社会真实)的艺术作品。这种愿望和幻想弗洛伊德称之为“白日梦”。他并且编排了一个形成白日梦的时间序列——愿望利用一个现实的场合,按照过去的样式,来设计未来的画面。这一程序是否符合创作规律,先不忙结论,但据笔者了解,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甚至第一流的作品的创作的确反映出这个程序。  相似文献   

2.
孙开霞 《班主任》2015,(3):32-34
拉夫林在1996年提出"幻像形成或做白日梦"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想象一个忧愁或愉快的情景,并且知道那是一个幻想。(参见Raphling,D.The interpretation of daydream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44,533-547,1996.)这种幻想(或白日梦)可能会满足一些愿望,把个体从痛苦的现实中带走,或者减少愧  相似文献   

3.
<正>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特殊想象。幻想是一种异常活跃、大胆的思维活动,是人们在创造活动中独立建构新形象的过程。很多发明都是靠幻想、想象产生的。莱特兄弟靠幻想"飞"上了天,"月亮上荡秋千""机器人种田"是靠幻想创作出来的。幻想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如果在孩提时代儿童的想象力通过适合各个年龄的刺激保持得很活跃,那么当它以适合成人的方式发挥作用时,则以后的想象力会更为活跃。"原色教育是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它不仅是儿童最基础的、最基本的教育,还是创新教育,让儿童热爱创造,敢于创造,学会创造,我园运用多种策略开展了原  相似文献   

4.
李永霞 《海外英语》2012,(2):196-197
1899年出版的《梦的解析》堪称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之作。在这部作品中,弗洛伊德指出梦的动机是无意识的愿望,这种愿望来自于童年生活和童年创伤;通过修饰改装,梦在掩饰中表达和实现人的本能愿望。基于《梦的解析》中的发现,弗洛伊德分析了文艺产生的源泉和作家的创作动机。他认为,与梦相似,未满足的愿望即白日梦是作家的创作动机,换言之,写作就是纸上的白日梦。并且,通过艺术加工,作家对其未满足的愿望进行掩饰或歪曲。通过以上的对比,本文发现梦的理论是弗洛伊德文艺理论的基础,并且,弗洛伊德之所以认为文艺创作与做梦的方法相似,根本原因是由于梦和文艺都是由潜意识的愿望而产生的,而且,二者的想象都利用了现实生活中的东西作为它们原材料的缘故。  相似文献   

5.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开发幼儿智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不仅是技能技巧的传授 ,更重要的它是以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素质培养。学前期间的幼儿正处于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阶段 ,他们的许多想法与环境现实都有很大差距 ,但美术可以使幼儿通过自己的点画 ,把美好的愿望 ,美丽的想象变成可见的作品 ,由创作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成为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美好创新 ,所以幼儿美术活动既能满足幼儿今天的创新需要 ,又是面向孩子未来的教育 ,它在幼儿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美术活动可以培…  相似文献   

6.
艺术创造活动的系统特征 艺术创造活动集合着主客体多种要素的相互作用,这些要素以动态联系的方式形成艺术创造系统;艺术品便是通过这种创造系统得以产生,从而满足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需要。 作为复杂的艺术创造活动,艺术创造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一 有机整体性 艺术创造要实现某个目标,必须由各创作要素密切合作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进行,这就表现为创作活动的“有机整体性”。在这里,“有机”是指进行创作的合规律性。“整体”既指创作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7.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在企图表现自己“原始幻觉”的欲望下所创造的白日梦或幻想小说。作在作品中力图去追寻人性中的某种状态或某个形象,并欲将其视为是自己的“我”,从而揭示了人性个体所具有的幻想性和异化性。小说以凸现个体生命为指归,对人类深不可测的灵魂和人性之谜作一次大胆而谨慎的探险,“至深呼唤至深”是它的话语动力,对生存,生命的追问是它的基本态势,“始于性而终于爱”是它的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8.
施蛰存是20世纪30年代率先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挖掘人物潜意识和无意识心理的作家。《春阳》这部作品较好地从主人公的精神层面诠释了弗洛伊德的白日梦与潜意识理论,展示了作家心理分析小说独特的创作手法,文章将从婵阿姨对于性渴望的无意识行为、白日梦幻想及金钱欲望与性欲之间的关系探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别把幻想变成妄想幻想也称“白日梦”,就是凭空想像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情,从好的方面来说,它是创造万物的根源,没有幻想,科学家就不会有梦想,科技不可能一日千里,人类也不可能登陆月球;诗人如果没有幻想,大家就不会有那么优美的诗句可读了,“采菊东篱下,幽然见南山”就是幻想的一种,幽然是一种幻境,在自家的竹篱笆下采着黄澄澄的菊花,内心仿佛看到南山美丽的景象,这不就是一种幻想吗?可是一个人如果不能分清幻想和真实,甚至将凭空想像的事情加以编排、合理化,主观地对某件事做错误的解释,且深信不疑;或凭空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农民形象经历了从苦难者形象到"新农民"形象的历史转变。农民形象的塑造就是一个带有叙事者强烈幻想色彩与对"未来"良好愿望的叙事过程,一个理想的实现的过程。"农村新人"、"新农民"、"新式农民"等等对"新"的持续不断的追求和"新"农民持续不断被创造也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创造意识是驱使创造者个体产生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一个人只有产生了要彻底弄清楚活动对象或改变活动对象现状的愿望时,他的思维才会真正启动,这种愿望越强烈,思维就愈深入。而创造是思维的产物,可见,创造意识是创造的起点,也是进行创造的动力。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对于这一点是无可质疑的,我们需要探讨的是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几种主要形式;物质世界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那么表现这一丰富多彩、复杂的物质世界的方式,也就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仅凭一种单一的艺术方法是不能适应这一纷繁的世界的。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以及形式正是这样、想象是多种多样的;有幻想、梦想、联想,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但不论作家、诗人运用的是哪一种想象,都可以在创作中达到移情的目的,使人物带着情感,用以感染读者。 下面我们依次来探讨一下艺术想象的几种形式。先说“幻想”,“幻想是指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的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向未来的想象。正确、积极的幻想是理想;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对于人的活动有重大影响,推动人们克服困难、发明创造,使幻想变为现实。”。需要指出的是,幻想是艺术想象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作家、诗人常用的艺术方法。一个作家的幻想,可以把笔触伸得很长,简直了无边际。例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描写孙悟空,通过幻想的想象,“塑造出神话般的精灵。”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七十二变,变幻莫测。什么龙宫、地府和天宫,给闹得天翻地覆。什么龙王,阎王和玉帝,给气得吹胡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20世纪90年代,童话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单纯的幻想性质的故事,它是扎根和立足于现实的一种幻想式的艺术创造。童话创作中的理性精神和超前思维体现着现代文明的进步,显示着作品品位的高下。文中以童话创作为据,指出,当今一批以保护地球为题旨的童话,以万般奇异的幻想表现了深刻的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童话的艺术空间更为广阔,更注重于机警的幽默和“陌生化”的表现。童话发展至今,更加表明:童话幻想千变万化而永远新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希腊等“古代各族是在幻想中、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时期”。远在创造和使用语言的初期,物我不分,万物有灵的“神话思维”就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的方式,它的余绪一直延续到文明时代开始之后的一个阶段。神话“是对宇宙之谜作出的最初解答。它企图(虽然以一种不完全和不适当的方式)找出万物的起始和原因。因此,神话似乎不仅是幻想的产物而且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应促进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而衡量多元智力的标准是以是否具有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生产、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为核心。探究式教学可充分表现出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等特点,它将在现代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并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探究式教学关注的三大目标是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它在学习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6.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问题意识的形成,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们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符合幼儿的天性,引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可以使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美好的愿望、美丽的想象变成可地的作品.由于创作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会深深地铭刻在幼儿的头脑中,因此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所以,幼儿美术活动既是满足今天创造的需要,又是面向孩子未来的教育.培养幼儿的这种创造能力,就有可能使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自己未来和人类美好明天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8.
1969年,罗伯特·威尔逊创作了戏剧作品《弗洛伊德的生平与时代》,以致敬和缅怀伟大的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本文以此细节为思索,通过考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关于"童年经历"、"白日梦"、"心理治疗"、"力比多"等相关理论与威尔逊戏剧创作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找与揭示出两位大师对于人类精神领域探索所具备的共通性,并...  相似文献   

19.
灵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美妙的精神现象。写作需要灵感。中学生写作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活动的过程。“灵感”在这个创造过程中,能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创造对象上,意识处于十分清晰和敏锐的状态,思维极其活跃,创新意识极强,写作效率极高。那么,怎样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呢?一、创设情境,诱发灵感写作灵感的产生常常是人的显意识和潜意识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在写作指导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创设能使学生心理亢奋、激动的情境,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产生创作欲望。1.设计恰当导语…  相似文献   

20.
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学应该通过新型的教学设计来实现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或学习环境以诱发他们进行探索与问题解决活动,从而构建积极的生态课堂,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