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906年,吴趼人搜集了中国古今奇案数十种,结集为《中国侦探案》,被时人称作中国侦探案有记事专书的滥觞。尽管其书多写断案而非探案,但它在思想观念与文体模式等诸多方面已融入了刚刚输入的西方侦探小说,因而与传统的公案小说有着本质的区别。尤为重要的是,吴趼人借此揭橥了一条立足于本民族的中西文学融合途径。在当时一边倒的崇拜外国侦探小说的声浪中,他转而力图从传统清官文化中恢复旧道德,从旧公案小说中追寻侦探小说之根,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均开启了侦探小说民族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公案”内涵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公案文学的外延问题分歧极大,根本原因是各家对古代“公案“概念的内涵界定不一。现代学者对公案小说、公案戏(剧)所下定义,存在内涵过大或过小的不足,其“过大“者,不能涵盖古人认可的全部公案作品,原因是将种概念的本质属性误用为属概念的本质属性;其“过小“者,可将古人归在非公案类的作品涵盖进来,原因是本质属性总和的数量不够。对其不足之处加以调整,结合古人分类的实际,可将古人“公案“概念的内涵界定为4个本质属性:即“取材于案件“,以“成案“和“判案“为情节的基本构架,以及“表现公案主题“。  相似文献   

3.
<正>Emerson:All is riddle,and the key to a riddle,is another riddle.爱默生所有的事件都是谜,而解开一个谜的钥匙,是另一个谜。沉迷于《神探夏洛克》里卷福的帅脸,惊叹于《白夜行》里精巧的诡计……如今,欧美日韩层出不穷的探案剧不断以精良的制作和超高的叙事能力,刷新我们对探案剧的认知。然而受国内环境影响,有一大批优秀的国产探案剧无法登上小荧屏和大银幕。值得庆幸的是,日益完善的"某酷"、"X豆"等网络平台给了  相似文献   

4.
沈括是众所周知的科学家,也是镇江历史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苏轼与沈括的关系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在于相互交往并不多,复杂在于由此惹出的"告密"公案给沈括形象蒙上了阴影。细考"告密"公案,王銍的记载为始作俑者,但王銍的记载不能当信史作为立论的依据,乌台诗案的发生与沈括"签帖以进"并没有必然联系,而是有其复杂的政治原因。因此,应该正确看待沈括的"告密"及与苏轼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明代公案小说的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公案小说的编纂》一文发表于《日本中国学会报》(1987年第39集),该文作者是日本山口大学人文学部阿部泰记氏。文中对明代公案小说的编纂、发展脉络作了明确论述和比较考证,也附带提出和我国历来对公案小说评价不相同的观点。从该文可以了解国外研究公案小说的一个侧面,资研究参考。文中涉及的公案小说,除《龙图公案》外,均藏于国外。因此,文中引用的诸公案小说里的文字,只能用日译的还原,尚无法与原文核对。个别字句可能与原文有出入,敬乞读者诸公谅宥。  相似文献   

6.
一、公案小说的概念就现有的材料来看,宋代以前还未发现有"说公案"或"公案小说"的概念。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宋人"说话"的名目中。成书于宋元时期、记载当时"说公案"情况的书籍今天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7.
曾贤 《考试周刊》2013,(39):14-15
<正>中考作文就阅卷主体来讲是浏览者而不是欣赏者。因此,中考作文要想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就一定要有若干"亮点",让阅卷者一见钟情。这些亮点应该体现在标题、立意、语言等"点"上,更应该体现在"面"的结构上。因为,直观形象、清新脱俗的结构形式更能吸引阅卷老师,更容易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整体印象。此外,中考作文在结构方面只有做到有头有尾、层次清楚才能使阅卷老师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考场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东方古国,自古至今,一直吸引着无数的"探秘者"前来"一睹真容"。按照历史的发展阶段,可以将这些"探秘者"分为早期的探险家、后来的传教士以及近现代的汉学家。正是这些"探秘者",将这个神秘东方古国的面纱一层层揭开,一步步将其推向世界舞台。虽然他们在不同历史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为西方国家了解中国以及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借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富有旅游传统的国家,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华民族秀美的河山,吸引了无数的人前去游历、去探索、去观赏,诞生了诸如孔子、杜甫、陆游、徐霞客等一大批乐山乐水的旅游家。  相似文献   

10.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以中国公案小说为母本,融合西方侦探小说的创作手法,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出了著名的《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说。该系列小说摒弃了中国公案小说过多宣扬伦理道德观念的模式,重点着墨于对案件现场的勘察与线索的推理;抛弃了中国公案小说全知视角的叙事传统,在叙事视角上多采用限制视角;运用公案小说中常见的鬼神元素来烘托神秘的气氛,同时在故事结尾处又给予读者一个合理科学的解释,使其更富有西方侦探小说注重科学精神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08,(Z4)
大自然是位技艺高超的"调色师",在她的精心调制下,地球上留下了无数色彩缤纷的华丽处所,人们只要亲临其境,就可以享受到精美绝伦的"视觉美餐"。在离澳大利亚阿利斯普斯市  相似文献   

12.
正江西"夺刀考生"不是简单的助人为乐者,而是值得敬仰的道德高尚者;不是平凡简单者,而是慷慨正直的精神正义者和"道德英雄"。一个和谐的社会,充满人情味的社会,就应该有无数道德英雄挺身而出,就应该让道德英雄成为又红又紫的精神偶像。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玩笑     
地球上曾经有一些地方,出现在人类的历史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奇怪地消失了,好像是神奇的造物主给人类开的玩笑,他亲手创造出一段文明,然后又轻轻地抹去,不留一丝痕迹,只给后人留下无数的联想。今天酋长就带大家去这些地方一探究竟,这些的神秘的地方经过时间的洗礼,留下的一个个千古之谜,是前人给我们开的玩笑,还是他们给我们留下的线索?说不定今后还要靠咱们的"铜丝"去破译呢!  相似文献   

14.
公案小说是我国小说的“特产”。从唐代公案小说《苏无名》算起,到清末民初的《带印奇冤郭公传》,已有1200年的历史。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谓:“公案皆是朴刀捍捧及发迹变泰之事。”但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巳将公案、朴刀、捍捧各自分列。明清两代,公案小说尤为众多。后来的公案小说,大多以包公、海公、于  相似文献   

15.
公案题材的作品在中国历代作品中都有所涉及,但直到宋代公案才作为小说的一个门类被正式命名.就从宋代开始,详述宋元、明、清三代最具代表性的公案小说文体和作品:宋元公案话本及文言公案小说;明代公案小说集及拟话本公案小说;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及<聊斋志异>.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展现了公案小说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时代特征,将公案小说...  相似文献   

16.
从本期开始"精品故事屋"将为大家送上一份"名著快餐",引领大家浏览各国名著,在文学的殿堂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本期推荐给大家的是英国著名作家阿瑟·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故事》。福尔摩斯的探案故事悬念重重,但最后都如快刀劈毛竹——迎刃而解,令你茅塞顿开。相信,当你"一睹芳容"后,一定会被福尔摩斯那惊人的判断能力和非凡的观察能力所震撼,自己对一切事物也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堪称福尔摩斯探案故事的代表作,讲述的是在巴斯克维尔家庭中,300年来一直流传着"魔鬼般的大猎狗"的神秘传说,像传说的那样,查尔兹爵士在离伦敦不远的一块沼泽地里死于非命。查尔兹爵士死后,留下了大笔遗产,而他的侄子亨利.巴斯克维尔从南美回来继承遗产时又接二连三地遇到神秘事件。无奈,他求助于福尔摩斯先生。在福尔摩斯和他的助手华生的帮助下,终于揭开了那可怕传说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是一位女性作家,她代表了我国四十年代上海的"孤岛文学"。她的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洗礼,至今仍广为流传,甚至产生了"张爱玲热"!有号称"废墟上的罂粟花"的她传承了海派小说的创作特色,用她委婉的笔调写尽了上海当时十里洋场的繁华奢靡和俗世男女的爱恨别离。描画了20世纪四十年代中西文化交织的这一特定时期上海的世俗风情,刻画了在这个末世之都里广大饮食男女庸俗琐碎而又荒凉的人生悲剧。她的作品就像耀眼的流星璀璨夺目,吸引了无数读者,留下瞬间的辉煌,也成就了上海和她本人的传奇。但是,她作品中又处处流露出苍凉艳丽和悲观突兀的色彩,折射出她自己的悲凉生活历程。这使她的作品和人生都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氛,散发着惑人的香气,吸引后来的无数学者去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8.
《狄公案》是典型的中国公案小说,既有传统公案小说的特点又有诸多突破,高罗佩曾英译此书的前三十回。高罗佩后来还借用其中的主要人物和一些故事情节,进行了改编和扩充,创作了以狄公为原型的大唐狄公案系列侦探小说,展现出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更广阔的社会景观和更丰富的中国思想内容,对传播中国文化、塑造正面中国形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明末崇祯时期的袁崇焕、毛文龙案是历史上著名的两大公案.其中,袁崇焕被崇祯帝冤杀一案,清修《明史》公开了皇太极设反间计的秘密,使得真相大白于天下.而关于毛文龙被袁崇  相似文献   

20.
崔立 《下一代》2013,(7):16-16
晚饭后,我在认真看一个电视节目,6岁的女儿跑过来问我,爸爸,我想看看你手机里我的照片。我"哦"了一声,就把手机交给了她。女儿特别喜欢拍照,跑到哪儿就拍到哪儿,而我也喜欢给她拍,在公园里,在广场上,还有各种各样我们一起去的地方。于是我的手机里就留下了无数张女儿的照片,并且,每一天都在不断地递增着。电视里放的是一个关爱身边老人的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