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率不仅逐年上升,而且在犯罪的性质、成员组成、组织形式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盗窃案件多.盗窃案件在青少年犯罪的案件中居首位.盗窃的物件从小到自行车零件,大至高档轿车的标牌、电脑、入室盗窃大额现金等无所不有.  相似文献   

2.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天魁 《甘肃教育》2009,(12):10-11
在许多发达国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在我国,青少年犯罪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且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犯罪类型“多样化”。不仅有打架斗殴、流氓滋事,而且盗窃、抢劫、强奸案件也不鲜见。二是犯罪年龄“低龄化”。很多青少年11岁-12岁开始犯罪,14岁-16岁达到犯罪高峰年龄,  相似文献   

3.
当前闲散青少年群体与社会主流群体的隔离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由此所衍生出的归属感缺失、自律性降低、对其他社会群体的敌视以及自身人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是闲散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严重地影响着闲散青少年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对社会生活的心理适应。在现代化进程中,消除社群隔离,关爱闲散青少年,是预防和减少闲散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诱因为社会丑恶现象的腐蚀,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缺乏给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的缺陷。关心、爱护、教育青少年,加大就业力度,减少社会闲散人员,父母当好孩子的首任教师,学校给学生创造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空间,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广大的农村,由于存在父母进城打工子女缺乏亲人关怀、学校的监管又不到位及社会环境不良等原因,农村青少年的犯罪率有上升的趋势,留守青少年犯罪人数大幅增加、伤亲案件增多、团伙盗窃的案子增多、团伙盗窃的案子增多、作案方式越来越成人化.对农村青少年犯罪进行探讨很有意义,在分析农村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其中包括:开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课、加强法制教育、为农村青少年提供课外活动场所、家长应该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通过提高农民创收能力完成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以减少未成年人父母为经济收入而双双外出的现象等等.  相似文献   

6.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一)团伙犯罪突出。近年来,未成年人拉帮结伙进行团伙犯罪的情况明显加剧,帮会色彩日趋浓厚。据某省高级人民法院统计,去年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共同犯罪的案件占犯罪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现在的少年犯罪大多数是以侵害财产、人身伤害为主要犯罪动机和目的,以结伙抢劫、盗窃、绑架、敲诈为作案手段。有的团伙有自己的帮规、有会徽、有纪律有分工,已具有黑社会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苑荟 《教育艺术》2005,(8):42-43
我国青少年犯罪一直就是一个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今,青少年犯罪已被国际社会列为世界第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除了具有无业人员及城市周边地区人员居多,父母离异、畸型家庭子女犯罪的多,结伙犯罪的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多,侵犯财产的案件多,不计后果、追求哥们儿意气的多等等这些长期以来所固有的原因和特点外,还表现出一些网络犯罪、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犯罪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环境污染、吸毒贩毒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公害".其中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日本政府正式发表的2001年版<青少年白皮书>称,盗窃等青少年犯罪、特别是恶性犯罪明显增加,占到了少年犯罪总量的一半以上.美国校园暴力猖獗,4年来已有数十人死于非命.而我国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趋势也一直居高不下,这种现象已经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如何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探索青少年犯罪特点及成因,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经是摆在各级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闲散青少年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边缘群体。闲散青少年群体的存在具有鲜明的社会隐性基础,他们以不正常的社会化方式提前进入社会,不具备必要的生存技能和心理准备。其行为游走于违法犯罪边缘处,呈现出不道德到轻微违法再到犯罪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胡赪 《大学时代》2006,(7):9-9,26
盗窃犯罪是古老而又常见的一种犯罪。说其古老,是因为自私有制和法律产生以来,盗窃犯罪就是统治阶级打击的重点,说其常见,是因为其仍然是众多犯罪中的最多的一种犯罪。近年来,盗窃犯罪一直居高不下,而且呈上升趋势。根据每年案件数据及案件性质的统计分析,盗窃案件的发案居各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已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人民法院报》公布的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的一组数据表明:“未成年人(14至18周岁)犯罪占全部刑事作案人员的10%以上,而14至25周岁的人犯罪则占到全部刑事作案人员的50%至70%左右,按我国4亿青少年的总量计算,每年就有100多万青少年犯罪。”不但如此,青少年犯罪还出现了共同犯罪多,严重犯罪多,低龄犯罪多的现象。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矫治和预防,任其发展蔓延,不仅不利于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安定稳定也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阵地。但从目前学校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之友》2003,(3):58-58
闲散未成年人是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不在学、无职业的青少年群体。在我们周围,生活着一个数字庞大的闲散未成年人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发布的一项对全国10个省、市近3000名未成年犯、1000余名普通初中生的调研报告,勾勒出这一特殊群体的状况和特点。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和调查获取的比例,调查报告认为,中国目前至少有1000万闲散未成年人,而这一群体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发源地。调查显示,在未成年犯中闲散未成年人比例高达61.2%,且多次犯罪比例高,有3次以上犯罪经历的闲散未成年人达到45.3%…  相似文献   

13.
王秀芳 《天中学刊》1999,14(4):25-26
青少年犯罪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活动空间具有流动性与稳定性、扩散性、封闭性等特点。研宪青少年犯罪活动空间的特点,对预防和打击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在数量上堪称第一大犯罪。在盗窃犯罪案件中实现规范量刑,解决好盗窃案件中的量刑不公正、不平衡问题,就向司法公正推进了一大步。因此,应该选择盗窃案件作为规范量刑的研究对象,并在对盗窃案件量刑时遵循以下的步骤:首先,根据盗窃数额确定量刑基准;其次,定量分析每一量刑情节从轻或从重的刑罚量;最后,在量刑基准上加减量刑情节所影响的刑罚量,计算出量化结果,并依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量化结果转化为宣告刑。  相似文献   

15.
张萨萨 《考试周刊》2012,(48):170-171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有人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中职学生的平均年龄基本在14—16周岁,处于叛逆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还不高,法律意识淡薄,有些人甚至是法盲,对法律一无所知,加之无升学压力,接触社会较多,容易接触到社会闲散人员,  相似文献   

16.
引出的思考———在校生犯罪现象剖析陈咸鹏全国范围内的“严打”斗争已全面开展,随着斗争的深入发展,苏州市揭露和侦破多起大案,一批罪犯先后落入法网。在侦破这些案件中,全市已有多起案件涉及到在校青少年学生,有的参与盗窃,抢劫财物,甚至参与强奸、轮奸等严重犯...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特点。探究其原因,与周围的诸多社会因素相联系,其中,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预防青少年犯罪,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要实行综合治理,齐抓共管,进一步强化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边防线”。  相似文献   

18.
<正>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其危害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中已占70%。主要是团伙盗窃、抢劫等案件,团伙内成员分工明确,有的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集团。青少年由于受生理、心理、智力、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作案时容易相互依附,借势壮胆,结成团伙进行作案。根据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来,团伙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团伙成员趋复杂化,成年人与青少年相互结伙作案增多。这种团伙犯罪形式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  相似文献   

19.
文丽君 《广西教育》2006,(7B):80-80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也相当多,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14—16岁案件占青少年案件总数的70%以上。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我们不得不反省我们的未成年人教育。我们不能因为社会和家长的因素而推脱自己的工作责任,预防青少年犯罪,学校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也逐年攀升,危害程度不断升级,日益成为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困扰法律界与教育界的一个难题。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进一步遏止青少年犯罪现象的蔓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本文从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出发,通过研究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发现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从中找出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根源,并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作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