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联振 《中国教师》2014,(18):22-2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语文的基本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言习得是指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加大,在教学中利用语言习得来提高小学生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培养语感很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披文入情,感悟语言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在以往的  相似文献   

4.
黎宗晓 《广西教育》2009,(31):41-4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品味语言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发散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正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而摸索语言规律,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让语言在品味中不断"增值"呢?一、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它具有思想  相似文献   

6.
情感不仅是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认识到形成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既像催化剂,又像中药的"药引"。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习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语言教学活动,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不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反而可能会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恐惧感.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语文课,激活语文课堂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教师积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语言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它对思想交流、情感传递有极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语文老师往往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是百科之母"。学习语文能培养人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可以看出,对语文是工具这一学科性质的界定是叶圣陶先生的一贯思想。由学科性质决定,语文教学应当坚持以语言训练为本,语言训练是"第一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注重语言情境,提升思维发展."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是"思维能力发展""审美意识提升"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建构及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拟以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为例,探讨提升学生语文...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语文"能力的研究在高师院校中文系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教育要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活动中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语文"能力的研究。这种能力一般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和讲话能力四个方面,因而施教者只有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在磨练"语文"能力上下真功夫,才能为构筑特色鲜明的"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理论大厦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语感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谓语感能力就是语言感受能力、语言对比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语言驾驭能力的总和。语感能力是在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活动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提升聚焦点,在积极思考的前提下调整教学计划。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关注课文内容,而应从语言形式、思想情感和表达手法等方面开展教学活动。针对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特色化教学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实现学生语言交流和人文化教育的统一。情感渗透教育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的题中之义,是提升学生情感感悟能力的重要方法,夯实"立德树人"的根基。本文正是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情感渗透教育为切入点,探寻情感渗透教育的本位价值,提出优化小学语文情感渗透的教育教学质量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首先要姓"语",是指语文教学首先要着眼于语文知识、方法与技能的培养,然后基于这个基础进行人文渗透、情感培养.看起来,这种观点与现行的教育教学理念格格不入,因为人们好不容易从繁琐的分析中解脱出来,开始专注于学生的幸福自由的成长,关注于学生思想的生成与个性培养.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专注于字、词、句、篇繁琐的分析走向"泛语文"、"去语文"状态,甚至有人提出:"如果语文还是只知道在那些没有生命的字词句上反复折磨学生,不愿为学生的思想与精神的生长奉献智慧,那么我们就不能指望语文有打动心灵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语文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泛化了个性阅读,无视教学中存在的价值偏离,课堂"精彩"纷呈,却在"偏轨"上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是一个新的研讨课题。要探讨这个课题,就必须以课堂作为基地,运用多种教学艺术(如开课和结课艺术、节奏艺术、语言艺术等),才能逐步实现这一目标。其中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起着积极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简洁精确而富于技巧、充满情感的语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文学习由知识学习向情感体验并轨,从而使师生之间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情感的交流传递,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思想净化、心理融洽等。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我国各类学校普遍开设的基本素质课程之一,它承载着语言能力的提高,情感道德的熏陶和全面人格的完善等多种重任。语文在教育内容上别具特色,它是通过教师对语言文字的讲解和思想情感的熏陶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质的。  相似文献   

20.
雷哲 《华章》2007,(9):157-157
传统教学中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及基本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情感价值目标的实现,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却未能获得必要的情感认知,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标、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也就是"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既能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能注重教学中情感价值目标的完成,培养出具有健全完善人格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