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者(教师)、受教育者(学生)和教育信息(课程)是教学中的三个要素,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信息在三个要素之间的传递越有效,越频繁,教学活动的效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2.
差异性教学已经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的教学模式,深入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征,打破传统以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学对象,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并注重对学生之间差异性的观察,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差异,因材施教,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稳步推进中学体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李政涛语)倾听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教学手段。倾听是一种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倾听也是教师的一种修养,是对学生说话的尊重。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足被动的对象,他具有主体性.所谓主体性就足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包括他的独立性、调控性、创造性和自我意识性.主体性教育就是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所以说主体性既是教育的条件,也是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他的任务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和知识。学生是受教育者,他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质量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是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的统称,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核心的主体教育,旨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而主体参与则是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主,提高主体对象整体素质的一种方式。教学中有一个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作用是双重的,他们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的主体。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进行主体性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主体性。在系统整体的教学活动中,显性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和隐性教学主体共同构成教学主体,且相互影响和制约。隐性教学主体主要包括教育行政管理者、教学理论工作者等,他们在其活动中存在抑制教师主体性的诸多问题。教师的主体性对学生主体性乃至教育教学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受教育权是每个受教育者公平享有的权利,他们理应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公平公正的对待。但是由于每个受教育者的个性、特长以及兴趣爱好不同,教学活动不可一以贯之,应该在兼顾教育公平的同时,挖掘学生各自的特点,实施个性化、分层化教学,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文章以小学体育教育为研究对象,在教育公平视角下,探索其分层教学的有效实现路径,为其他学科的分层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具有双重地位,一个是客体位置,一个是主体位置。客体指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领导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主体指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员,他们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教学中是有目的的、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受教育中是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正视学生的学习位置,把学生从被动的、从属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进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促进学生全面的、独立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相似文献   

10.
周博 《成才之路》2012,(14):14-14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作为受教育者,需要有主观能动性,因而,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动力。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政治教学死板的模式,为课堂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1.
大家知道 ,教学过程是教育者的教和受教育者的学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 ?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这是历代中外教育家都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教学应以教师为中心 ,有的则主张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也好 ,还是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也好 ,都是以肯定一方面的作用而降低另一方面的作用为前提的 ,因而都很片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智力开发的需求 ,人们提出了“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的论点 ,即“双主论”。其目的 ,不外乎是为了同时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使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设计应坚持的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努力提高教师的素养和教学水平;以学生为主体,综合学生的发展性、独特性和独立意义的特点,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和教师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往常的教学都是强调以教师为主体。认为教师相对学生而言,是指导者、教育者,教师不仅“术业有专攻”,而且“闻道在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名师出高徒”成了万古不变的教条。这种观念只看到了教学活动的一个方面,而没看到另一方面,教育对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接受、消化、模仿、充实、受启迪和受教育的被动状态,而是被动中有主动,接受中有选择,运用中有创造。教学的出发点和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忽视。新型…  相似文献   

14.
<正>"双主"式教学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主导"的一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主导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启发者、设计者、指导者,教师负责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指导学习方法和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要根据学习计划和认知水平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教师的调动,学习计划和学习情境需要教师的设计,因此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是  相似文献   

15.
论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育以“教”为出发点来定义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尊严的维护,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师塑造的对象。所以师道尊严有时候异化成一种以等级、专制甚至压迫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本文试以“学”为出发点对教师角色进行定位:学生是“学习者”,教师是“助学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作为教师应淡化“学生纯粹是受教育者”的心态,自觉履行“助学者”角色。  相似文献   

16.
传统教育以"教"为出发点来定义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尊严的维护,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师塑造的对象.所以师道尊严有时候异化成一种以等级、专制甚至压迫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本文试以"学"为出发点对教师角色进行定位:学生是"学习者",教师是"助学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作为教师应淡化"学生纯粹是受教育者"的心态,自觉履行"助学者"角色.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还是"双主体",都说明教师不愿放弃"主"的权力或"主"的名分,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者总是自信力太强,而"他信力"不足,总是夸大教师对受教育者的教育作用,而忽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作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真正做到不"越位",就应该甘当"相",而不争"主"。  相似文献   

18.
教学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三方共同作用进行的活动,缺一不可。新课改的学生观规定,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只有双方相互配合,教学质量才能得以保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只有学会了独立学习,才能在后面的学习中"举一反三",更加灵活高效地学习,所以"教人以渔"是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异议周国庆现行处理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方式,比较普遍和流行的原则是:教师是主导性因素,学生是主体性因素;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原则是在克服传统教育派(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和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我们都认可的。不仅如此,笔者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使教育改革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但是,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包括哪些方面?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下面谈谈笔者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主导作用的内涵 所谓主导,从字面看,系指主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个方面发展的人。就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而言,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