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数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一种是把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作为一对矛盾体,认为研究性学习应逐渐替代接受性学习;另一种是认为研究性学习应该固定在某类课堂中运用.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包括:数学开放题、数学变式练习、数学小论文、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1)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不应对立,而应是互补关系;对于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应具有灵活性.在初中数学开设研究性学习,应侧重使学生形成独立的问题意识及思考能力,以培养创新思维,促进理解能力和个性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相对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而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方式,应该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之中.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关系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学生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即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传授性教学与指导性教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就教育发展、人的发展而言,传授性教学与指导性教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都是必要的,在教育、学习活动中,二者相辅相成。只有研究性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结合进行,才能使学生获得关于世界较完整的知识,如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认识活动中,二者常常相辅相成、结伴而行。所以本次课程改革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性学习已经走进了数学课堂,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以往的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倡导"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倡导“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活动中,两者常常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是两种学习方式,在中学教与学中同等重要,现阶段绝大多数学校还无法专门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将“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融合为一体,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有效、可行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活动方式。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奠基性价值。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各自特点,提出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是整合这两种学习方式,并探讨整合的途径以及注意的几个问题,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康跃进 《考试周刊》2011,(20):173-174
"研究性学习"是转变传统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改变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差的现状的良方。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通过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迫使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成为终身学习型的人.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我国于2001年在高中阶段开设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促使学生获得"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针对高中阶段的这个变化,本文首先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可能性提出了理论上的支持,又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从研究性学习的三个基本特征——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来说明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下的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焦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个性化的再认识、再创造,充分感受、理解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维和方法,获得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问题解决的策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大力开展自主性、开放性、研究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从而达到学习与研究的统一,实现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素养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学习活动中两者相辅相成。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具  相似文献   

15.
政治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都是必要的,在学习活动中,二者相辅相成。之所以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地强调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地位,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实际上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所有学科的,同样也渗透于政治教学的学科中。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有不少  相似文献   

16.
历史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已全面走进新课程。可是,我们在历史教学中,由于对研究性学习还缺乏科学和理性的认识,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在实施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全盘否定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是和  相似文献   

17.
试论“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各自特点 ,提出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是整合这两种学习方式 ,并探讨整合的途径以及注意的几个问题 ,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它有开放性、问题性、实践性、过程性、应用性、差异性等特点. 体育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实施方法. 体育教学研究性学习中应注意研究性学习课程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区别与联系,解决好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指导作用的关系,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研究性学习具有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内容丰富性、评价方法多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试论"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各自特点,提出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是整合这两种学习方式,并探讨整合的途径以及注意的几个问题,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是针对当前教育中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提出的。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讨了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融合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以及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