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千世界,无处不无美的存在.一切美的事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它们的美,就客观的审美范畴而言,美学家将美的具体表现形态分为崇高、优美、悲剧,喜剧等几个不同范畴。崇高与优美是美的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崇高也称壮美、阳刚之美,属白马秋风塞上式的美;而优美一般称之为秀美、阴柔之美,属杏花春雨江南式的美。我们以阴柔,阳刚之美考察文学,亦可发现文学中同样存在着这两种不同的美的形式。《诗经·蒸民》中就有“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它虽不同于今天  相似文献   

2.
“隐”与“显”,是我国古代诗文美学评析的一对范畴,二者在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中,如能结合得体,那就尤为美了。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里讲过:“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其意是:含蓄指言外有另一层的深意,警策指篇中独特峭拔语句。含蓄以有繁富的深意为工,警策以有卓绝的新意为巧。“隐”和“秀”是两个相对的名词。“秀”在这里与“显”同意。说得通俗一点,“显”就是诗文形象的鲜明之美,“隐”就是诗文形象的朦胧(模糊)之美。  相似文献   

3.
岑参边塞诗的阳刚之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参边塞诗的阳刚之美李岩在文学评论中,首次用阳刚美和阴柔美来区别文章风格的姚鼐,曾用这样一些比喻描述阳刚之美:“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驭骥……”(姚鼐《复鲁非书》)说明了有阳刚之美风格的作品显得有...  相似文献   

4.
“隐”与“显”,是我国古代诗文美学评析的一对范畴,二者在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中,如能结合得体,那就更美了。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里讲过:“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其意是:含蓄指言外有另一层的深意,警策指篇中独特峭拔语句。含蓄以有繁富的深意为工,警策以有卓绝的新意为巧。“隐”和“秀”是两个相对的名词。“秀”在这里与“显”同意。说得通俗一点,“显”就是诗文形象的鲜明之美,“隐”就是诗文形象的朦胧(模糊)之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取材于西湖由  相似文献   

5.
近来,有很多文章讨论成语“美轮美奂”,有人认为现在用“美轮美奂”表示“优美”的意思是一种误用,有人认为是产生新义了。这种旧词由于“误用”而产生新义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感同身受”“倾巢而出”“空穴来风”等。我们这里不讨论它的用法,而是要说说把“美轮美奂”误作“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的现象。从其历史来源看,历史上有“美奂美轮”,但没有“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的用法;现在的权威词典也只收录“美轮美奂”,如《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就只收录了“美轮美奂”,后两者明显是前者的误用。这种误用甚至出现在权威媒体上,《…  相似文献   

6.
近来,有很多文章讨论成语“美轮美奂”,有人认为现在用“美轮美奂”表示“优美”的意思是一种误用,有人认为是产生新义了。我们这里不讨论它的用法,而是要说说把“美轮美奂”误写作“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的现象。从其历史来源看,历史上有“美奂美轮”,但没有“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清代桐城派姚鼐认为,文章“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初升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其实,这就是美学上所提倡的“柔美、优美”,我们的思绪飘飞到古典诗词中,即所谓的婉约美。而一提到婉约美,站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那位“手拿团扇、倚在窗前遥望花开花落、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  相似文献   

8.
本文切入画家何家英的心理层面,指评其作品坦露的“阴柔美”的得与失。意在肯定画家于真诚求索之基础上摆正了艺术在大文化背景中所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正>西方人论美,标举崇高和优美;中国人谈艺术,好分阳刚与阴柔。所以,在一般人看来,崇高与阳刚对应,优美与阴柔并举,便是理所当然的。这种看法并非没有道理。“优美”与“阴柔”大体上属于同一类概念,尤其是以崇高和阳刚作为参照时,它们的共同性质便显得格外分明。例如,花园里一块草坪和广阔的草原相比,维纳斯雕塑与大卫雕像相比,其结论是不言而喻的:草坪和维纳斯雕像属于“阴柔”或“优美”,草原和大卫雕像属于“阳刚”或“崇高”。这种判断人们凭直觉便可得出。可是,如果不是参照崇高和阳刚,而要求人们面对相似的对象,作出或优美或阴柔的判断时,人们就会觉得,“优美”与“阴柔”并非完全对等的概念,它们在很多场合下难以互换。例如,一片小景,说它优美是恰到好处,若况之阴柔,则嫌生硬别扭;李清照的词,言其阴柔之美,可谓深谙词作之昧,若仅  相似文献   

10.
如果我们按惯例 ,把闻一多的《死水》当作艺术品去欣赏 ,我们可能要欣赏它语言、图景、事件、情意和象征等五个层次的美。《死水》语言形式方面是美的 ,它仍然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 (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这也是我们容易发现的美 ) ,然而在考察图景美时 ,我们就遇到了困难 :一沟臭水 ,美在哪里 ?因为图景美的“危机” ,事件、情意和象征的美的欣赏就不好进行下去。其实 ,本诗是把图景之美“隐藏”了。“闻一多绝大多数作品之所以有深度、广度 ,有品味价值 ,在可读性 ,就因其既有现实和历史的根基 ,也讲究表达的策略 ,善于‘隐藏’自己”(…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认为,文学艺术的风格尽管千姿百态、多种多样,但是,如果从更高的美学层次上加以概括的话,则不外乎这样两种形态:一为阳刚之美,一为阴柔之美。清代散文家姚鼐曾说:“阳刚者气势浩瀚,阴柔者韵味深美”。阴柔之美就是优美,它的形式特征表现为明丽清秀,亲切和谐,富有情韵。朱自清的散文《绿》就是这种美学风格的典型之作。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绿》这篇优美的散文,温婉细  相似文献   

12.
“壁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飞舞;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是小学语文课本《莫高窟》一文中的一段话,相信我们读了这段话后的第一个反应是啧啧称美。其实,语文课本中像这样优美的语言文字比比皆是。问题是有的教师无暇留意这样优美的语言文字,也没有用心去体会这种语言文字的优美。基于唤醒语文教师对“美”的追求,我们一起来说说语文之美。一、语文之美,在于语言之美作为人类交际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的语言,它的美首先在于诉诸口入诸耳的语音之美和诉诸书入…  相似文献   

13.
引子:激趣师:我曾看到这样一句话:“你可以错过太阳,但你千万不可以再错过星星。”这句话给老师深深的思索。辉煌的太阳只有一个,它属于奇迹;渺小的星星却有无数,它归于平凡。其实,在平凡的生活里,我们也可以找到美的闪光点。这一课我们就来擦亮眼睛,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美”来。体会第一招———投入生活,深入思考,捕捉“美”点师:田间小径的狗尾巴草,实在太平淡无奇了。那你能从它身上找出哪些“美”点呢?生1:它毛茸茸的,很可爱。生2:狗尾巴草总是晃着它那沉沉的脑袋,颤颤的。我每次总会拔一把,在脸上蹭,痒痒的,很舒服。师:同学们讲得…  相似文献   

14.
漫话“美”     
“美”,自古以来就是被人所追慕的,但是,由于审美观的不同,衡量美的标准自然迥异。封建地主阶级把林黛玉的纤细多病,弱不经风当作美,当年的小姐太太曾以涂口红,染指甲等等视为美:这些都是贵族老爷和资产阶级的情趣。在我们社会主义的今天,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应该讲求美。既然美的标准各有不同,那么我们应该讲求什么样的美呢? “美”,有外在美和内在美,物与人都是如此。王安石在论述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时候说:“所为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乐……”。写文章内容好坏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表现技巧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毕竟有主次之分。文章的内容好,是内在美,表现技巧好,是外在  相似文献   

15.
1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西部歌王”王洛宾老人在“第四届上海国际广播音乐节”上出语惊人,他说:中国西部民歌是文学与音乐的最好结合,时下流行歌曲的缺陷在于仅有好听的旋律,而无“文学”之美,所以难有西部民歌那种长久流传的魅力。我们认为,王老前一句说得极为准确。西部民歌,远的如《兰花花》、《三十里铺》、《走西口》,近的如《九里里山圪塔十里里沟》、电影《黄土地》、《人生》插曲,的确唱尽了文学的悲们感和人情味。让人们体味到贫脊的艺术往往生命更顽强,西部民歌将比时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天王”“歌后”活得更加长久。西哲曰多余…  相似文献   

16.
王敏 《海外英语》2013,(2):52-53
散文以其形式自由、意象丰富、情景交融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正因其独特性,所以散文翻译“无字字对译之必要”,得“意”忘“形”的译文反而更美。品读周领顺教授的《散文英译过程》,感其说理之精辟和自创散文之优美。  相似文献   

17.
普列汉诺夫曾经指出:“很美地画了一个老人”和“画了一个很美的老人”是截然不同的。“很美地画”出来的作品,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而是艺术作品。而画一个“很美的老人”,却并不一定是创作了一件艺术作品,因为老人很美,但也许画得并不美。借此,我们可以理解,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它不仅仅是某种技巧的产物,也不仅仅只是合乎人的感官审美要求的美的形式,而是传达了艺术家特有的审美经验的作品。艺术作品的主要价值是审美价值,这是必然的。因为从艺术家的…  相似文献   

18.
《白蝴蝶之恋》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作者用委婉细腻的笔触 ,描写了一只横遭风雨侵凌的白蝴蝶生还的故事。文章不仅具有诗一般的语言 ,而且还在描绘优美的景物 ,展示“我”美的行为 ,拓展美的意境等方面有浓重的着墨。因此 ,本文除了具有指导阅读和写作的功用外 ,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美育的好教材。一、景物美文章在景的描写方面 ,只是采用工笔的手法对雨后天晴时的美景 ,如阳光、树叶、小花朵等等进行了勾勒 ,为美的故事进行渲染。而在白蝴蝶这个物的描写方面 ,却不惜重墨细致入微地刻画 ,把白蝴蝶的静态美、动态美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相似文献   

19.
《驿路梨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 ,我着重从“美”字入手 ,让学生品读这篇小说。一、意境美教学中 ,我首先让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总体感知课文 ,然后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课文描写梨花的段落 :夕阳西下 ,正当“我”和老余处于前不摸村、后不着店进退两难之时 ,眼前出现了一片美丽的梨花林。“白色梨花开满枝头 ,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作者以自然环境的美烘托出不平常的小屋 ,把我们带入优美的意境中。“梦中恍惚看见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香气四溢的梨花丛中歌唱……”作者把人物放在这样一个优美的场景中 ,着意以自…  相似文献   

20.
<正> 音乐是进行美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毫无疑问,中学音乐教育以培养与发展“美感”为核心,“美”应该贯穿着整个的音乐教学。一、创造美的教学环境,营造美的音乐氛围美好的音乐应该有优美、恬静的环境相衬托。同时,优美的环境又为课堂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环境的营造,使人们在言行、心理上起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当学生进入课堂的一刹那,跃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