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宁 《考试》2004,(6):34-35
磁场题历来在高考中是重头戏,而“磁场类区域题”则往往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亮点。“磁场类区域题”的应用类型很广,它不仅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更能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分析、讨论、归纳及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这是一类提升学生解题策略、展示学生发散思维、增强选拔功能的好题:下面试举几例,以期同仁关注并斧正。  相似文献   

2.
综观近几年各课改区中考物理试题,不难发现作图题已经成了考查的热点,其分值比例在6%~10%之间.作图题集中在光、电、力3部分,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是一种综合应用类考题.作图题同其他题型一样,严格遵照教学大纲或新课标要求,考查内容覆盖基本概念、性质、定律和技能,命题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已从传统清一色的概念原理型,发展为综合分析、生活应用、实验探究等类型,有机地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展示了物理知识的真实性、应用性.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探究型及综合性试题将是今后中考作图题的命题热点,将有效地制约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不良习惯,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作最省力的力”一直是中考物理作图题中的一个热点,该题型的设计干变万化,学生往往受已有解题经验的思维定势影响而“上当”.本文根据已知条件将“最省力题”分为三种类型,并简要介绍各类型题的解答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图题是中考物理试题中一种常见的、基本的题型.对作图题进行分类并辅以解题指导,不仅有利于同学们深化理解物理知识,还有利于他们熟悉各种题型,排除由于对题型不熟悉等非智力因素干扰,在应试中迅速地进入解题状态,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本文以2002年各省市中考物理作图题为例,根据作图内容,对作图题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科学探究类试题在各地中考试题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其中实验探究题尤为普遍,已成为考查考生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现以2008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的实验探究题为例,剖析这类试题的特点和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中考中的几何类阅读理解题,一般是首先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学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以拓展应用。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这种题型来说,如果考生忽视阅读材料而直接去做题的话,往往浪费大量时间也没有思路。所以解决这类阅读题的关键是首先仔细阅读信息,弄清信息所提供的解题方法,然后将信息用于解决问题,最后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领会命题老师的思路,形成科学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7.
正信息题是借助于日常生活、生产及现代科技中的某个事件、问题的背景,呈现要探究的问题或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联系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反映新科技、立意境界高的特点。该题型取材广泛,试题展示的问题或情景一般是考生没有见过或学习过的现象、方法或知识,要求同学们通过阅读、思考和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提取、检索、加工和转化有用信息,把握材料中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并应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之中去,然后应用题干中的相关信息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计算压强的公式有两个:一个是压强的定义式p=F/S,使用这个公式往往是在已知压力F或固体物置于水平面上F=G的情况下计算压强.而如果要求液体内部或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时,往往先用公式p=pgh算出压强,再用F=pS求出压力.事实上,在许多压强类题目中,使用这两个公式有很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吴航枫 《中学生物学》2020,(10):51-52+58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思路、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这五个方面,梳理和总结高考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策略和答题模型,并以具有代表性的高考真题为例予以解析,供同行和学生在复习备考中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阅读理解型问题频频出现在各地的中考数学试卷中,此类题型主要是通过出示一些新颖的背景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从中自主获取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此题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代数方面的、几何方面的、甚至是学生目前没有接触过的高中数学内容.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在所提供的阅读材料中蕴含着某些规律、信息、数学思想方法或一些新的规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归纳、探索、推理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习题教学中,往往是学生做老师讲的模式。“说题”活动是教学双方在精心做题的基础上,阐述对习题解答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解题策略、依据及解题后的感想。“说题”教学与传统习题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不是老师,变老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凸显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发动学生全面参与,归纳讲评总体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