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面简介     
在本期封面上有4本书,它们是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介绍中国地方、行业、系统的大型对外宣传画册。这4本画册属于新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套《中国简况》丛书。这套丛书现在已经出版了4本,即《中华文明之星——大连》、《辉煌的中国乡镇企业》、《知识经济大潮中的青岛》和《中国成都》。《中华文明之星——大连》一书中分“璀  相似文献   

2.
对外出版在推动世界文化交流、连通各界优势资源、展示多国文明交融成果等方面发挥重要纽带作用。做好中华文化主题图书对外出版是新时期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对外出版对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驱动作用及发展趋势,以海内外“Z世代”作为核心受众,围绕“美猴王系列”IP建设展开案例分析,进而探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问题和突破方向,面向目标群体做好精准传播,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充满信心和自豪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接受和信任。海外华裔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着无法抹去的中华文化烙印,展示着传承民族历史和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美国华裔文学既有西方文化的元素,更有中华文化的显现,其中所反映的中华传统文化无疑是海外华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追求和在异域文化下对自身中华文化的自信、坚守和传承。该文从新历史主义理论出发,关注文本与历史的互文性,以文本细读的方式研究《中国佬》和《接骨师之女》两部著名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从戏仿的写作方式和“小历史”的叙事手法入手,聚焦文本中的华裔历史重构和中华文化传承,以此建构中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正二十多年前的1990年《中国乞丐史》出版,著名出版家江曾培先生在题为《开拓补缺,亦庄亦谐——读〈中国乞丐史〉》的评论中认为:“这是一本补缺的书,一本别致的书,一本颇富价值的书……有益于对整个社会文化作全面而深入的把握,表明我国社会文化专史的研究,明显地拓展到江湖下层社会了。”紧跟着引出了《中国社会民俗史丛书》的出版,一时受到相关学术领域和媒体的热烈反响和关注。何至于此?当有两点。一是自上个世纪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华文化印象调查",在世界12种主要文化中,印度民众最喜欢中华文化。他们认为中华文化有价值、创新性、有活力,灿烂、具吸引力,但2011年后,受美国文化的挑战,印度民众喜爱中华文化的程度已有明显的衰退。印度民众虽然认同中国古代圣人及其提倡的传统价值观,以及当代政治人物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但他们笃信印度本土宗教,难以利用价值观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他们对中国制造的某些产品评价很高,但目前接触到的几率比较低,通过中国品牌制造的优良产品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或许是更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高峰 《职业圈》2014,(19):2-2
文化其实是一个历史概念。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这是因为中华文化发展于华夏文明,华夏文明的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1,(2):97-97
秦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当前,建设体现时代性、符合全球化发展要求的现代中华文化,必须做到:(1)理性地、批判地对待现代性与全球化,不能把现代性与全球化对立起来,而是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着力建设体现时代性、符合全球化发展要求的现代中华文化。(2)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以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近两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空前加大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力度。政府、媒体、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传播主体不断发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从自发转向自主,取得了新的明显进展,呈现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特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被越来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即将过去,一个新的世纪——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全球有识之士都在预测21世纪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趋向。我——来自中国的一位学人,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在展望21世纪的时候,很自然地会想到21世纪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我将就此问题发表一些看法,就教于参加此次会议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是中国面对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在这一战略方针中,中华文化的传播占有独特地位,也是"一带一路"开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华文化,让熠熠生辉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如何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关键力量,是我们当前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将分析与探究"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下的中华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1.
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事司和中国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向外文出版社颁发了荣誉证书,以鼓励该社近年来出版了多种优秀中医药书籍。同时,外文出版社有7部英文版中医药书被评选为优秀中医药推荐书目。这7部书是:《中医基础知识》、《中医药学临床验案范例》、《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中医针灸经穴部位标准化》、《中国针灸学概要》、《中国针灸学》和《中医内科学》。  相似文献   

12.
蔡振翔 《文化学刊》2012,(5):173-177
本文通过一套与国学大师汤用彤《康复札记》一书有关的出版资料说明中华书局在1965年曾经计划将《康复札记》单独出版。这些文献资料,对于研究中国现代学术史与出版史特别是汤用彤著作的出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中国古代文化中会通一词的来源与内涵,概述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的特色。指出中华文化如果没有诸家学派和域外文化的会通融合,中华文化就不能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无限空间和强大动力。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由此,提升大学生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以服务国家需求的重要性凸显。该文从提升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视角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及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学生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现状,阐释了提升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路径。该文以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着重剖析和论述大学生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途径,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合和:中华文化精神之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开“合和”这一范畴,就无法讨论中华文化。“合和”的本体义与价值义构成了中华文化精神之元。合和文化孕育出了早期的那个会理论研究、会发展生产、会发明创造的文明而先进的中华民族。专制文化取代合和文化,使中华民族由先进变成了落后、由强大变成了弱大,因此,探讨合和文化的起源、发展、应用、遭受破坏等问题,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也许是有益的。一 合和文化的起源“合和”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其本体义最早出现在《周易》乾卦卦辞中。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周易·乾文言》称这四个字为“君子四德”。“乾文言”对“君子四德”…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版)第一辑12种,共38卷终于正式出版了,这是我国出版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在这里我主要从对外宣传的角度谈一点看法。党中央非常重视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这几年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也有了明显的进展。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目的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17.
2016年底至2017年初,北京大学“增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深度研究”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对不同年龄、性别、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民族、居住地等人口统计特征的俄罗斯民众进行抽样,得到了他们关于中华文化不同维度的认知、态度和看法,其中,对中华文化符号知名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收入、受教育程度较高人群、西部民众更加喜爱中华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阿瑟·丹托论绘画与摄影的关系在艺术终结论当中的意义与定位。丹托认为绘画与摄影之间的问题,是艺术终结以来最后一个需要被比较讨论的议题。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What Art Is?》(《艺术是什么?》)则尝试将艺术的界线运用哲学的逻辑与思维勾勒一个更清楚的范围。本文透过细读法(close reading),以书中第四章《The End of the Contest:The Paragone between painting and photography》(《竞赛的终结:绘画与摄影之间的对照》)为核心,以议题的方式处理丹托书写文本的脉络及欲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言论集纳     
<正>浙江大学教授许钧在2017年8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文化译介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一文中认为:中华文化的译介要注重系统性。当前,社会各界尤其重视中国文学的译介。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译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中华文化要真正"走出去",应以思想为先导。中华文化有根、有源、有脉,这些都体现在中华文化典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华文化走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的走向如果只从文化本身来研究 ,可能会受到视野的限制。 2 1世纪初中华文化问题在许多方面不同于 2 0世纪 80年代“文化热”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讨论 ,那时文化问题的研究带有对“文革”拨乱反正的性质 ,可是在 2 0世纪末和 2 1世纪初再来研讨文化的走向 ,不能不思考时代的重要课题 ,即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一 中华文化的一个问题——科技伦理2 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进展到什么程度 ,很难作出具体而微的预测。人们普遍认为 ,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将会给人类生活以重大影响。现在可以看到 ,因特网不久将成为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