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都是历史唯物论的重要范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认为,人既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是两种存在的统一。在此,社会存在显然蕴含着自然存在。在原来的经济学研究中,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二重性同样体现了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广义的社会存在蕴含着自然存在,狭义的社会存在只表示物的某种特定的属人的性质或意义。  相似文献   

2.
荀子从礼学视野重构天人关系,他认为,天和人属于不同类,各有其职分。作为人伦之道的礼是统类原则。把握统类原则是实现天人统一的根本前提。苟子进一步把满足社会的物质需求作为礼或人伦之道的基本内容。荀子所说的人伦之道既包含功利性欲望的满足,同时又有道德理想的超越性追求,这是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两方面基本内容,其哲学宗旨与孔孟等儒家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3.
礼法自然,是贯穿于《礼记》中的重要礼学思想。儒家在阐释古代礼仪时认为,礼是人对自然领悟与效仿的产物;施礼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对自然的索取要有节制;礼法自然,故礼以自然质扑为美。礼法自然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亦有宝贵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孟子以"天"或"天道"作为人至善的价值根源,但同时又认为善内在于人的世俗生活,"内求"就可实现善。荀子强调天人之分,天、天道完全是纯粹自然的观念,人所得自天的,也完全是一种自然的生命,而没有先天的道德规定性。礼义等道德内容完全是人得自后天的认知和实践创造。情欲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俱来。欲不可去,欲不可尽,欲望本身无所谓善恶。善恶是社会治理的结果。荀子建构了以"礼以养欲"为核心的不同于孟子心性道德观的礼学思想体系,通过礼义原则对财富的合理分施,在人类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和谐有序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荀子认为礼是人的本质。具体言之,礼是人、物分别的根据,是划分圣人、君子与小人的原则,甚至是重构社会等级的标准。但是,荀子的人之本质论与其人性论根本对立,使其礼为人之本质的证明缺乏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6.
荀子认为作为人的本然状态的人性是恶的,但人的类本质却是是善的,二者造成了本然的我和理想的我之间的张力;荀子认为教育就是一个化性起伪、使本然的我走向理想的我的过程,因此特别强调作为外在权威——师法的重要性。这一人性论倾向导致了荀子教育思想中的权威主义。  相似文献   

7.
荀子礼学,对孟子礼学既有继承,又有革新,而革新是主要的。其革新主要表现在:第一,荀子认为,礼是先王和圣人制定的,是外在于人的。第二,礼与法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礼就是法,法就是礼。第三,礼义的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8.
荀子"礼"、"法"关系的价值再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荀子认为礼是一种准则,是修身、治国的根本,同时也注重刑赏。礼、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共同构成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两种根本方式。荀子“隆礼”、“重法”辩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实施依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的存在是一个完整的金字塔结构,它由自然存在、社会存在、精神存在这三个层面构成.自然存在是其底座,社会存在是其中层,精神存在是其顶端,它们在不同的意义上显现着人作为人的秘密.解放区的建立是对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全面彻底的政治变革和文化变革,广大解放区妇女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解放,她们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始了对自身解放事业的更新更高的追求.“公家人”理想的实现标志着解放区妇女作为社会存在地位的确立,我们下面将要涉及的“文化人”理想则标志着解放区妇女作为精神存在更高层次解放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仁与礼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孟子认为人天然有仁、义、礼、智四种善性,荀子要求控制人的自然之欲而得到礼,董仲舒认为三纲五常是人生的大网,善与恶就是要处理仁与贪、与情的关系,朱熹则要通过对人欲的克制来复明天理。禅宗要求通过觉和悟走出人生的虚幻,善恶只在一念之差。老子认为无知无欲、复归于婴儿的混沌状态是道德的至善,庄子则要求超脱俗物之累,达到意志自由。魏晋玄学形成了名教本于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名教即自然三种道德观。中庸至上的道德方法论、重义轻利的道义论、天人合一的道德境界论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