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看了题目,肯定都很奇怪,什么是“流行风”呢?告诉你们吧,“流行风”就是指我们班的集体爱好。有的“流行风”来去只有几天,有的会越刮越猛,还有的会反复登陆好几次呢!  相似文献   

2.
人们通常把一些不切实际、离奇的想法说成“异想天开”。可是,有“异想”的人就不能够使“天开”吗?我认为答案是不确定的,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人大都是由“异想”从而发展到“天开”的。  相似文献   

3.
戎国强 《陕西教育》2010,(1):112-112
一、“教育家”的土壤在哪里 某日晚,回到家打开电视机,只听到“教育家工程”这几个字,这条新闻就播完了。“教育家工程”?是指培养教育家的“工程”吧?教育家是可以通过“工程”来培养的吗?什么部门或单位在搞这个“工程”呢?播这条新闻的是央视新闻频道,那该是一项全国性的计划和行动吧?  相似文献   

4.
我知道无论你是看到“水刀”二字,还是听到“水刀”二字的时候,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水刀?应该是‘冰刀’吧?一定是写错字了!”  相似文献   

5.
虽然上中学时被人称为“林妹妹”,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经历后来波诡云谲的生活时所表现出来的大度与顽强。在最难受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做个鼠目寸光的人吧。有人接话了:你这不是骂自己吗?且慢,我能笨到骂自己吗?告诉你,我眼中的“鼠目寸光”并非贬义。喏,听我分析分析:  相似文献   

6.
那天早上,我兴致勃勃地上完了课,回办公室途中遇到陈老师。我冲他笑笑打了招呼,不想他猛然曲起右腿.说:“这个像什么?”然后又抬起右手摸头成半圆状:“这个像什么?”  相似文献   

7.
战“痘”记     
朱心怡 《课外生活》2010,(10):30-31
一天清晨,正在照镜子的妈妈突然叫了起来:“天哪!我的脸呀!”“怎么啦?”爸爸赶紧跑过来关切地问。妈妈让爸爸帮她仔细查看。“这么多的红痘痘,怎么办呀?”爸爸一看,无奈地说。  相似文献   

8.
甲:你知道吗?我是“白”字先生。 乙:这种事也值得沾沾自喜吗?“我是‘白’字先生”,亏你说得出口。  相似文献   

9.
“说!你未经许可,夜闯电脑房禁地,该当何罪?”老爸一拍“惊堂木”.朝跪在“堂下”的妹妹大喝。  相似文献   

10.
“呀!我的书呢?”妹妹急得大叫。“等你的眼睛好了再还你。”我说道。妹妹一听,急得大哭大叫:“还我书来。大坏蛋!哼,走着瞧!”看着她的神情,我心想:书真有那么好看吗?我要不要试试与书“搏斗”一番呢?  相似文献   

11.
孟刚 《甘肃教育》2011,(3):21-21
“既”与“即”,字形相似、音调不同,人们在使用中常常会把它们弄混。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区分它们呢?  相似文献   

12.
《中学科技》2013,(2):40-40
2012年第12期刊登了山东省郭平市第一中学的张策同学发明的“牢固书立”,而另一位来自同一所学校的李欣宇同学也发明了一种“牢固书立”。你认为他们的发明哪一个更好呢?或者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每天放学回家,弟弟的小书包总是鼓鼓的,让我好生奇怪,他的书包里究竟装些啥啊? 今天,我想探个究竟。便问他:“你书包里装的是什么啊?” 弟弟说:“是超市!”  相似文献   

14.
两军打仗,输了的一方被称为“败北”;运动场上比赛,负方也称“败北”,是否失败者都向北方逃走呢?还是只有向北方逃跑的才叫“败北”呢?  相似文献   

15.
但凡我教过的学生,都知道我是个“三好”老师。只听说过“三好”学生,怎么又冒出个“三好”老师呢?别误会,此“三好”菲彼“三好”也!我所谓的三好是“眼好、耳好、鼻子好”。  相似文献   

16.
说“0”     
“0”字简单,一个圈而已,广告牌上的连环,电话号码里的“0”,水中的气泡,钟表的圆脸…随处可见。可是你想过没有,“0”象征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妨先回过头来思考:当今国内有多少教育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从公办学校到私立学校,从中高职院校到普通高校有多少学校?虽然办学者能算得上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的不少,但真正被人们誉为教育家的可以说凤毛麟角,这样一来,寥若晨星的教育家和数以万计的学校比例悬殊就不言而喻了。在中国这样大的国度里,要实现“教育家办学”何以可能?要实行“教育家办学”到底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张雷蕾 《红领巾》2010,(5):42-42
放寒假了,我到姐姐家去玩,一到家门口被一只可爱的小狗迎进了屋。“姐姐,这就是你常说起的那只狗吗?好可爱噢!”我激动地问姐姐。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常在古装电视中看到称对方为“足下”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那么“足下”一词是如何产生的呢?何以表敬?  相似文献   

20.
"叹"早茶     
你听过这样一句话吗?“生在苏州,死在柳州,食在广州。”“食在广州”众人皆知,色香味俱全的粤菜吸引着世人的味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