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析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阻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士会 《学科教育》2003,(8):11-16,22
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课程改革经常遭到作为改革实践——教师的阻抗。阻抗的因素既有来自习惯的惰性、知识的缺失,也有利益的担忧与体制的滞后,以及人际关系的失调等等。消除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阻抗需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改革观、营造改革的浓烈氛围、建立与健全吸纳教师参与的课程改革的决策与激励机制,革新教师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课程变革的关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由于深刻的文化、制度缘由,教师阻抗表现为改革认同缺失、专业自我认同危机、课程权力泛化、课程素养弱化等,导致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应对课程改革对教师文化的挑战,重建教师教育专业共同体、重构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自我认同并推进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从而再造教师教育专业文化,应成为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最直接的实践者是教师,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阻抗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与效果。就课程改革中教师的阻抗现象而言,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导致教师课改阻抗的原因,包括教师层面、学校层面、社会文化层面和课程自身设计层面等多方面。要消解教师课改阻抗,教师首先要实现自身对课程改革的情、知、行转变,同时,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社会要加大支持力度,不同主体还要共同建构有益于"新课改"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着,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却表现出阻抗行为。探索教师阻抗的类型,并从改革理念、实施改革及教师自身三个层面探析教师阻抗课程改革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心,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标准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在这一改革浪潮中怎样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地位,是广大历史教育家和历史教师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十年过去,教师对课程改革仍存阻抗。人们对教师课改阻抗进行了多方位分析,但都没有深入到教师课改阻抗的背后寻找最本原的东西。现象学研究主张回到事情本身,遵从现象学研究方法和原则,对教师课改阻抗进行研究不失为一个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和突破口,它直接关系到教师培养的质量与规格。从对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发,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和内容,期望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能实现科学性、综合性、师范性、学术性和实践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教师阻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上自国家政策层面下至地方本科院校的认可。然而,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受到了教师阻抗的影响,减少或消除教师阻抗的对策是:派遣教师外出学习、建立良性运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幼儿园教师如果出现信念结构的失衡或缺乏,就会产生消极抵触、应付了事、反感逃避等阻抗行为。从我国新儒学主张的“逆觉体证”说来看,幼儿园教师要克服这种阻抗,关键在于幼儿园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本心”也即“观过之心”进行确证。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对文化惰性的警觉,提高自身的文化敏感性以摆脱文化惯习;应不断思索自我在专业成长中的主体性展现,超越对“身份”实体概念的固着,重塑自我的师者角色;应不断反思自我的教学信念,能够对教育目的、内容及方法进行深层次的审视与思辨,并展开合理的批判。通过如此向内、反身的主体修身实践,幼儿园教师将有可能走上不断自我更新、自我拓展、自我突破的道路,消解自身的阻抗行为。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教育》2001,(5):I001-I001
五月的校园,东方风来,满眼春色。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滚滚春潮,在辛勤耕耘着的园丁们的心中涌动。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课程观直接影响其所有的教学活动,因此对课程改革成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反思了当前一些对课程理念的断章取义的不切实际的理解,并结合化学教学的特点,分析了符合新课程改革核心指导思想的较为完整的课程观.包括知识传承、个性发展、公民素质培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常璐 《承德师专学报》2008,28(4):99-101
语文教师及学生对语文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心理适应性,对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意义。语文教师是语文新课程实施的主体,学生是语文教育的主体。语文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两者分别表现出了心理上积极的接纳但也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关注与努力。  相似文献   

13.
综合化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 ,也是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遵循的重要原则。作者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入手 ,对历史课程改革的综合化趋势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愿景与可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不仅是课程发展中的普遍现象,而且是课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课程改革主要缘起于对课程僵化问题、课程超载问题、课程失调问题的解决。课程改革是促使教育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理性化以及教育范式恰切性的前提与保障。课程发展史上并不缺乏改革,但并不是所有的改革都取得了成功。课程改革需要整体性立场、过程性思维与实践性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飙 《高校教育管理》2007,1(5):61-65,69
高校课程体系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当前,我国高校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分割过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过于求同,教学方式单一;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由此,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应加强基础性与综合性;重视多样性与前瞻性;强化实践性与职业性;加大开放性与国际性.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是对我国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十二五"我国的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校长在这当中要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从而推进课程改革的发展,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从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出发,通过对课程改革和校长领导职能的论述,探讨校长的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试论教师资格认证与高师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行 ,使教师来源呈现出多元的开放的局面 ,也是我国教师培养和教育模式的深刻改革 .传统师范院校的改革与转型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The growth of surveillance in UK schools in recent years has resul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what can be labelled as the surveillance curriculum. Operating through the overt and hidden curricula, contemporary surveillance practices and technologies not only engage students in a discourse of control, but also increasingly socialise them into a ‘culture of observation’ in which they learn to watch and be watched, accepting unremitting monitoring as a norm.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he surveillance curriculum operates through observation, discourse and simulation, before drawing upon elements of Gary Marx’s typology of resistance to consider student responses to new surveillance technologies, such as CCTV and Internet monitoring devices. It is concluded that although the surveillance curriculum seeks to control, it also provides a space within which students can forge their own identities through playful resistance, (re)configuring the ‘algebra of surveillance’.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当前大学课程研究和改革的状况需要我们反思:大学课程的整合究竟是整合什么?加强人文教育就是要增加人文课程吗?怎样才能让课程保持"常新"?对现行的大学课程改革应有新的认识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Globally, national curriculum policies are up for renegotiation. These negotiations are shaped by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top-down accountability regimes, and an increasing turn towards curriculum centr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The new Australian Curriculum (AC) is no exception. The AC i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policy event, one in which understandings about teacher professional authority is being redefined.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how judgements about teachers’ professional authority are used to defend, promote and explain the AC. Drawing on an analysis of policy documents and interviews with high-level policy-makers, we argue that the AC is opening space in the policy field to reposition teachers’ work by promoting a view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authority as constrained and defined through the written curriculum docume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