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洪 《现代企业教育》2010,(10):142-143
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是一项目利国利民的大事,但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必须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实践原则;共同富裕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与时俱进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几个基本问题:科学发展;公平正义;利益兼顾;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去世后,为了丰富马克思主义,给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恩格斯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再认识,他对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形势与策略作了深层思考,提出了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系统构想,阐明了捍卫无产阶级政党的政府基础和反对机会主义问题,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成果,启迪列宁创立了帝国主义论,启迪了中国共产党正确开展两条路线斗争,加强了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想和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取向,但是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其要义是保障社会成员的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5.
构建西部和谐社会文化支持系统对于西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构建西部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在构建西部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持系统中要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原则,批判与建设并重原则,社会目标与育人目标统一原则,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具有国际性影响的文学现象,它是20世纪最主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它是前苏联文学的旗帜和标志,对于前苏联文学的盛衰枯荣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受到的责难远比得到的肯定要多。因此。很有必要在探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理论贡献及其缺失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所作的原则性界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一、构建活力进发的社会;二、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三、构建安定团结的社会;四、构建民主与法殆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特殊概念如何在历史上定位 ?本文认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不发达或“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应当是与资本主义平行的一种社会形态 ,它在与资本主义共存、竞争乃至斗争中走向科学社会主义阶段。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生产力 ,必须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首先必须深化对这一制度的认识。把握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关系,从多层面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以及公有制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微观层次上的混合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解决好的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胡乔木晚年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的课题倾注全力,认真研究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观点和新见解。他主张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要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要正确处理现实的社会主义与马列经典著作中有关社会主义的论述的关系;要建设好社会主义,必须使全党把工作中心彻底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必须坚持一切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必须善于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等。这些思想大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受中国基本国情的制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只能依照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才能达到较高的和谐程度。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切实把握其规律,处理好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关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对学校体育教学基本任务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方法、排除法,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进行重新认识,得出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为:教授体育保健知识、教授运动技术、培养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正确认识体育等。为体育教学工作重新回归到体育教学本质的基本任务上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明确什么是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重大意义.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对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本质论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概括,是科学正确的判断,具有历史感、现实感和使命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人主张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其理论基础、实践内容和战略目标。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与近年来经济与社会失调等因素构成其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6.
吴菊花 《时代教育》2007,(10Z):120-12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在实践中坚持正确的现实路径,遵循价值现实与价值理想相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主导性与包容性相统一、民族性与全球性相统一、传统与时代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确立了判断社会主义本质的两大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重温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具有了新的理解.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为主要任务;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旨归;以结构合理、运筹得当、井然有序为基本规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具有统一性.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的精神实质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相统一;社会的和谐发展理念对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并轨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扩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在剖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的和谐社会,广义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总体上的社会和谐。现阶段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对小康社会的替代,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现状为基础,并为实现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古今中外人民的美好追求。面对单边主义横行的国际大环境和中国转型社会时期的经济超常规发展,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理解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六个基本特征和六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