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从懂事到念高中、上大学的十几年时间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交往体验和经历,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相对比较稳定的交往方式和交往心理。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再睿智,也不可能完全洞悉大千世界人际关系的奥妙,对交往的认识是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完善与调整的。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人与人的关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甚至走进误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并正确定位,做个交往达人呢?请看此文:一、自我中心型自我中心型的交往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我"字优先。持这种交往方式的人有的表现在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体生活中沿  相似文献   

2.
王刚 《陕西教育》2007,(11):38-38
我们中国有个词叫"学问",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多少人见过苹果落地,唯有牛顿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多少人见过蒸汽顶壶盖,唯有瓦特从此发明了蒸汽机……问题意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参与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我更深切感受到如何加强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经历及在这方面所作的尝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同学们:我校开展"21天一个好习惯"培养活动已经有三年多了,同学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养成了许多做人做事的好习惯。今天,我向大家倡议培养"主动问候"的好习惯。"主动问候"看似微不足道,却是拉近人与人心理距离的好方法,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人是社会的人,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很难想象,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和自身的交往能力密切相关。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家长、教师交往的能力,培养与人和谐相处的好习惯。那么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才会让人安心学习、舒心生活呢?  相似文献   

4.
徐晓东 《江西教育》2012,(Z1):47-48
交往是人类存在的一种方式。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在交往中完成的,只有在交往中人才能相应得到发展。把交往引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中,是希望它能启发我们重塑和端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审视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真正达到教师与教师间的精神交流和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史学是一门有关人的学问,它关注教育实践场域中的人及其活动。这一内在逻辑决定了教育史研究将以人为中心进行历史活动的理解与叙述。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史研究,以马克思承认人的本质是实践而非观念的人为前提,将人视为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进而关注活动的人与人的活动,彰显教育史学的人学意蕴。活动的人是教育史的主体,教育历史与教育史学的主体间交往共同构成教育史,教育史学实践是主体发现美的过程,作为主体的人的活动生成教育史。  相似文献   

6.
"大学的哲学"是研究大学中"人"和"事"存在的缘由与内在规定性的学问。"大学的哲学"的逻辑起点是"人"的发展与超越。"大学的哲学"涵盖了"高等教育哲学"和"高等教育学"。大学的职能与功用是人才培养、"高深学问"探究和学术成果的应用转化。大学师生以"高深学问"为客体或中介,开展个体之间"主体-客体-主体"的交往实践,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与快乐的表演;通过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实践,实现大学的运作及其职能。  相似文献   

7.
费孝通先生曾指出"民族关系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关系."所以本文从族际交往这一视角来分析贵州省安顺地区"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在当代的演变情况.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当代羚中地区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日渐频繁,民族关系日益融洽.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谈恋爱,倾向于多方交往.慢慢挑出一个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侣。现代人找工作,也倾向于多方尝试,最终选出一个与自己兴趣相投的职业。既然要想实现自己所追求的最理想的职业目标,那就免不了要跳槽。这跳槽也是有学问的,有的跳得非常漂亮,有的则跳得有些尴尬,还有的人,跳一次槽,换一个工作,便等于自己拆了一座人际桥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交往"与"他者"的角度出发.力图对托尔斯泰"爱的宗教"进行再阐释.由托尔斯泰作品进一步引中而出的现实社会之中存在的人与人之间情感交往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处于交往关系之中的人没有认识到情感自身的复杂性,即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相交错的特点;另一方面是没有认识到人自身的复杂性,换言之,每个人就其自身而言都是不完整的.但是在人身上却天然地存在一种固有的"主体化"倾向--使自己成为主宰和别人成为附属物的倾向.即在使自己"主体化"的同时使别人"他者化"的过程,因此托尔斯泰之所以从"爱的宗教"出发并以此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其目的就是要破除每个人身上的"主体化"倾向,并因此而实现交往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成全.  相似文献   

10.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坦率真诚、有话直说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社会是一所我们永远也毕业  相似文献   

11.
"编辑学者化"包括编辑的"学问化"和"专业化"两个方面,这既是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需要,也是编辑工作者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正确途径.我们不仅要提倡编辑做好自身的编辑工作,钻研编辑学问,使自己"专业化",而且要提倡编辑钻研自己所分管学科的学问,使自己"学问化".  相似文献   

12.
喜欢寂寞     
喜欢寂寞,寂寞使人清醒。当与人交往,成为一个社会人时,我们往往披着伪装的外衣,做着自己不想或不愿做的事,扮演着自己不想或不愿扮演的角色,戴着别人很难辨认的面具,病态、疲惫且非本意地活着,完全丧失了自我。只有身处孤独寂寞之境,卸下一身的伪装,剥去一脸的虚饰,还原本真的自我,成为一个自然人时,我们才能真正地看清自己、  相似文献   

13.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坦率真诚、有话直说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社会是一所我们永远也毕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刚刚从中学走出来.自己在中学度过的日子记忆犹新.至于学习.从我个人感觉来说.最重要的是心境.一个人的心境会极大地影响学习的效率,对这方面我的感受是很深的.我们在生活、学习和与人交往时难免发生一些影响心情的事,它们容易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在我们学习时打扰我们。  相似文献   

15.
人生充满了尝试,小的时候我们尝试着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大一点,我们尝试背着书包自己走进陌生的课堂:更大一些,我们尝试着走向社会,学会了与人交往……许多尝试的背后是收获,是喜悦,然而更多的是感悟。在尝试中,我们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发现了自己的潜质,人性得到了升华,心灵得到了净化。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08,(9):18-21
湖南洞口县第一中学吴琳:姐姐,为什么我们总要跟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呢? 很多人在生活中只愿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而对于不喜欢的人,或嗤之以鼻,或敬而远之。这种做法对生活和学习都是非常不利的。人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姐姐建议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多想想别人的优点,多作换位思考,宁可自己受些委屈或吃点亏,也不要为小事而与对方争个脸红脖子粗。一个大度的人,一个与人为善的人,一定会受到朋友的肯定和敬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答了:何为国?何为学?何为中国的国学?这就是以从爻号演变而来的汉字符号把握天地人变化规律的学问。爻号、由爻号演变的文字、释卦爻的周易,都是中国国学的根源。由周易而来的道家、儒家以及由印度传入的佛教,都是中国传统的国学内容。国学就是要继续研究人与天、人与人、人与己关系的学问。  相似文献   

18.
一位好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人,为什么没有激情?因为他发现不了自己的可爱之处和伟大之处。认识自己是自古以来人类对自己提出的一个很高深的命题。在"认识自我"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我们走进了一个误区:在评论、总结和交流的时候,总会自贬三分。当然,在交往中自贬一些未尝不可,但在内心深处绝对不能自贬。一个人永远不会超过他追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工作,是一种塑造人的心灵、雕琢人的感情与性格的活动,它是一个动态的结构系统。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是我们老师应尽的责任。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我自从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一直将这句名言作为座右铭,牢记心中。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很遗憾,我至今都没有抽出时间来读一读韩寒的新书《我所理解的生活》。但我无比喜欢这个书名,这七个字,给了我关于生活的许多遐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生活的角度和方式,只不过,我们不是"意见领袖",我们的作品还不敢如此命名,如此命名了也不会引起他人的关注而已。陈安然在本期表达了自己所理解的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当人类对他人的不幸只作看客,却不能给予丝毫温暖的时候,反而是一只狗,成为与人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伴侣。文中的少年以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