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2,(36):9
@张剑平:当前学生最缺乏的学习品质是:积极和主动。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大多数呈现出的是被动学习,要么被老师牵着鼻子,要么要老师扬起鞭子赶。这种学习状态是非人性化的。学校的教学管理也是建立在"被动学习"基础之上的。管理强化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剥夺与替代。  相似文献   

2.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1,(3):9
@曲刚:中国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是父母过于强势地安排孩子做这做那,让孩子按既定计划成长,反而造成家家发愁孩子的事。而我最近认识一个从加拿大留学回来的少年,他各  相似文献   

3.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3,(27):9
@施进军:促进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父母,他们能给以学校无法给予的人性、情感、自尊、价值观、品位、视野及生涯规划等影响,这些更能决定孩子的未来。@罗华:教育不仅需要引领学生理解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内涵,还需要以整体化的思维培养和发展共同体的情操,系统思考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3,(18):9
@张林华: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来自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孩子学习也是这样,最好动力来自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孙东岩:老师担负着育人、育己的双重任务,教育学生,提高自己。终身学习是老师的职业要求,老师要不断地铸造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刻苦学习、努力进取,天天读书、以书为友,这是老师的职业要求。  相似文献   

5.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3,(30):9
@成墨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郑希升:教育者,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必须守法遵规地实施教育行为,不能想当然地胡来。  相似文献   

6.
教育必须适合学生。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事实上是要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进而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特点,迎接时代的挑战。教育要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与自身的逻辑,这种尊重必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尊重,也就是说,教育是认识人、培养人、开发人、塑造人的事业。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就是要我们每个教育者必须创造适合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成长规律、发展规律等的教育。一、要创造适合于学生获得知识的教育。要获得知识,必需根据知识本身的逻辑性来组织、认识知识,学习一部分知识是为学习另一部分知识作准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循序渐进。学生…  相似文献   

7.
教育微博圈     
温希庆 《教育》2014,(6):19-19
@朱中林:教育就是要为人的发展、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既要关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幸福体验,让其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又要让学生通过教育获取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2,(30):9
@仲青:一边倒地对学校教育进行批判,只会助长公众对学校教育愈加仇恨,增加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焦虑,影响到孩子对这种冲突、困难的认知,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甚至做出无谓的反抗。@宏惘:中国教育培养模式的粗制滥造,或许才是目前出国留学热的病灶。以前出国留学的主要是本科生,现在是留学低龄化。这说明,中国不仅是高等教育出了问题,基础教育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病变。  相似文献   

9.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4,(8):13-19
@朱永新:能不能培养孩子的自学精神与自学能力,是平庸父母与优秀父母之间的一道分水岭。自学很重要,因为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离开学校。 @罗崇敏:教育既是传承性事业,更是创新型事业。创造是校长的天职。校长不但要创造自己的学习、事业和生活,还要创造性地进行学校管理,不断开创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新局面,建设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培养富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3,(21):9
@孙云晓:人的创造性从质疑开始,因此要从小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孩子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只有鼓励童言无忌,孩子才会敢于质疑学会探索,而这是真正的学习。@罗崇敏:要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在传承中反思,在反思中批判,在批判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下的教育,大多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承教育,使学生知道结果而不知道原因,没有从原因  相似文献   

11.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3,(9):9
@杨文:教育者和家长要做孩子成功走向社会的助推者,通过各种模拟的机会、真实的场景,让他去试飞,让他去获得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印杰:中小学国际化,可以引进国外一些更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课内课外多涉及国外的知识和文化。@刘长铭:中考和高考均改为在居住地附近报名和考试,不再统计升学率,后者需要立法。显然,这是解放孩子也是解放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3,(3):9
@杨念鲁:武汉有家长自愿放弃正规教育,为孩子自办学堂,是对现行教育弊端的无声抗议,从感情上深表同情和理解!可冷静分析,似与《义务教育法》相悖。国家对举办学校的条件和教师资质有明确要求。另外",封闭"办学也与现代教育理念不符,恐会顾此失彼。还是应认真改造学校教育,还孩子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  相似文献   

13.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3,(6):9
@孙云晓:质疑是创造的前提。而应试教育的灾难首先就是扼杀质疑精神。哈佛教授安娜对北京中学生讲课说,美国、中国和犹太教育的重要区别在于学习习惯不同,对于已有的理论,犹太人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美国人会自己探索,中国人习惯于接受。因此,中国学生最需要批判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教育微博圈     
黄林波 《教育》2011,(27):9-9
<正>@朱永新:一个好老师,是将根扎在教室,把心献给孩子,与学生一起成长,让学生在今后仍然瞧得起的老师,而这与论文专著关系不大。幸福的生活,需要从教育本身去寻找。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在教师节前后,能从一个学生的祝福中,感受到自己作为他们生命中的贵人的欣喜,谁会觉得教育工作是苦役呢?  相似文献   

15.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1,(27):9
@朱永新:一个好老师,是将根扎在教室,把心献给孩子,与学生一起成长,让学生在今后仍然瞧得起的老师,而这与论文专著关系不大。幸福的生活,需要从教育本身去寻找。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在教师节前后,能从一个学生的祝福中,感受到自己作为他们生命中的贵人的欣喜,谁会觉得教育工作是苦役呢?  相似文献   

16.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3,(33):9
@韩雅婉:从交流、沟通的方面来讲,我国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升的空间还很大。要改变的不是英语的重要性,而是要反思英语的教学模式,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从重视口语、听力能力开始,把英语切切实实地变成能用、好用的工具。@林怡:当你软硬兼施想要改变孩子的时候,孩子从你这里感受到的只有胁迫。而且,他从你这里习得的同样也是处理问题的模式。接纳孩子,理解孩子,不管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你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教育微博圈     
邵留生 《教育》2014,(4):19-19
@王斌泰: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给他信心。小孩能考90分,就定个85分的目标。考完了,他达到目标很开心,我就会说:这次很好,下次争取更好啊!这样,他的信心就一步步起来了,他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8.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2,(24):9
@杨振宁:中国教育体制下,整个教育哲学是希望孩子们专,专有它的好处,可也有它的缺点。它的缺点就是使每个小孩不敢把知识面扩充开。@葛剑雄:高中教育已非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投入部分出自中央政府,应面向全国公正分配;部分投入出于地方政府,主要用于本地公民,也应  相似文献   

19.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1,(15):9
任玉岭:目前教育界功利主义流行。我们的很多学校都在追求升学率,很多校长都在追求学校规模。教育现代化就是要让教育从浮躁中走出来,真正使教育回归到以人为本的传统上。刘长铭:如果在孩子们眼中,老师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复述者和讲解  相似文献   

20.
教育微博圈     
张宏智 《教育》2011,(18):9-9
<正>@韩寒:现在教育问题就像是没有人会一丝不挂去洗澡,但太多人正穿着棉袄洗澡。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而在我看来大话并无甚么,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碰上正常的脚就称"大脚";中国人说惯了"小话",碰上正常的话,理所当然就叫"大话"了。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