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都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是通过观察接收到的波数或波面变密(疏)来解释的.  相似文献   

2.
马连喜  王绍符 《物理教师》2007,28(11):41-42
由于相对运动,观察者观测到的频率与波源实际发出的频率会有差异,这就是所谓的多普勒效应.对于声波,用经典力学处理即能给出足够精确的结果,对此笔者的文章中已有详细的讨论[1],其结果为f0=1 uv01-uvsfs.其中u0、us和v依次为观察者、波源和波在介质中的速度.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  相似文献   

3.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声音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它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在1842年首先发现的.多曾勒效应的本质是,在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声源的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而观察者接收到的声音频率发生了变化,那么怎样计算在简单情况下,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呢?  相似文献   

4.
当列车进站时,我们听到汽笛声不仅越来越大,而且音调变高;列车离去时,汽笛声不仅越来越小,而且音调变低。反之,若声源未动而观察运动,或声源和观察同时在运动,也会发生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一致的现象。由于波源或观察的运动而出现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一  相似文献   

5.
1 多普勒效应及重要规律1.1多普效应若波源或观察者或它们二者均相对介质运动,则感觉到的频率f’和波源的真实频率一般并不相同,这个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1.2多普勒效应的规律为了便于研究问题,先规定符号规则。设u表示波源对介质的速度,v表示观察者对介质的速度,V表示波的传播速度,若波源趋近观察者u为正,反之为负;若观察者趋近波源,则v为正,  相似文献   

6.
多普勒效应是当波源或者观察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的现象.要理解多普勒效应,必须先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频率的区别,这是学习多普勒效应的关键:下面谈谈多普勒效应的数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多普勒效应的统一推导方法,得出了多普勒效应的一般公式,多普勒效应的四种情况都是该公式的特例,并推广到电磁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应用“波数法”分析多普勒效应,从而较直观地讨论其应用原理。  相似文献   

9.
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其主要内容为: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波频率变化的现象.在声波上体现为我们所听到的声音是否变得尖锐,一个常被使用的例子是火车的汽笛声,当火车接近观察者时,其汽笛声会比平常更刺耳;  相似文献   

10.
韩静波 《物理教师》2006,27(5):31-32
本刊2005年第6期的《多普勒效应中易混淆的两个问题》一文(下简称“原文”)对多普勒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我觉得该文有不妥之处,甚至有一种情况的分析是错误的,本人以声波为例,期以准确形象的方式来呈现多普勒效应的一些较为深入的问题和现象.本文  相似文献   

11.
李庆国 《物理教师》2008,29(3):15-15
笔者在讲授多普勒效应时,学生就一个问题发生了争论,问题如下:观察者不动,声源加速远离观察者而去,则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将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种经验:当一列鸣着汽笛的火车经过某观察者时,他会发现火车汽笛的声调由高变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声调的高低是由声波振动频率的不同决定的,如果频率高,声调听起来就高;反之声调听起来就低。  相似文献   

13.
追及相遇问题是运动学中较为综合且有实践意义的一类习题,它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尽相同.对此类问题的求解,除了要透彻理解基本物理概念,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外,还应仔细审题,挖掘题文中隐含着的重要条件,并尽可能地画出草图以帮助分析,确认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关系、  相似文献   

14.
韩忠全 《物理教师》2005,26(6):37-37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波源和观察者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在新版高中物理教材中添加了这一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在教材和教参中存在着一些误解,主要有以下两点.1波源静止不动,观察者相对介质背离波源运动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小以声波的多普勒效  相似文献   

15.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利用超声波测速就是典型的例子。此类问题用运动学的规律求解,特别复杂;用多普勒效应求解,非常简捷。文章进行了多普勒效应原理及计算公式的理论分析,对相应的实例用运动学规律和多普勒效应两种方法作了对比解析。  相似文献   

16.
17.
问题的提出在一次期末考试中 ,有这样一道题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使观察者感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叫做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减小时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 ;观察者与波源间的波长   了 .试题给出的答案是 :变大、变小 .“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减小时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是正确的 ,但“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减小时 ,观察者与波源间的波长变小”一定正确吗 ?问题讨论设波的传播速度为 V,波长为λ,周期为 T,频率为ν.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  相似文献   

18.
1.多普勒效应的成因 以点波源为例. 设S为一个点波源,其频率为f0,  相似文献   

19.
追及相遇问题是运动学中较为综合且有实践意义的一类习题,它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尽相同.对此类问题的求解,除了要透彻理解基本物理概念,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外,还应仔细审题,挖掘题文中隐含着的重要条件,并尽可能地画出草图以帮助分析,确认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和速度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借助于v—t图象和x—t来分析和求解往往可使解题过程简捷明了。  相似文献   

20.
多普勒效应揭示了波源和观察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但在许多刊物、书籍、网络、甚至教科书中对多普勒现象的定义及解释存在分歧,易使学习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产生混淆.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