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小学劳动技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与技术意识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学生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性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
劳动与技术课是小学一门重要的课程。本文从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的实践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一系列基于劳动与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希望能够为劳动与技术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几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指出:劳动与技术的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既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又是劳动与技术课程评价的手段。劳动与技术学科以技术学习的全过程为对象,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主。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指出:劳动与技术的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既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又是劳动与技术课程评价的手段。劳动与技术学科以技术学习的全过程为对象,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主。  相似文献   

5.
农事劳动课程是在落实《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劳动技能课程标准(2016年版)》背景下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农事劳动课程契合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现实,有助于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简单的农事技能。通过农事劳动课程的学习,智障学生在辛苦劳作的过程中收获了劳动成果,获得了劳动技能,锤炼了劳动品格。  相似文献   

6.
劳动意识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8个要点中的一项素养,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是我国教育的国家意志。因此,本文以立足课程资源,开辟劳动基地,联系生活实践这些途径去发展学生的劳动意识,合理发挥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科优势,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7.
孙彩红 《成才之路》2013,(36):19-19
作为中小学的必修科目,劳动技术教育课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发挥科目优势,使劳动技术教育能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是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努力的方向。劳技课的开立不仅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30多年来,上海市坚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受劳动教育。具体来说,上海市劳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编制教材--破课程定位之困局;二是建立课程标准--破课程规范之困局;三是采用项目学习方式--着眼于项目引领的课程理念;四是优化技术项目与载体--与时俱进的发展探索;五是创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开拓教学环境及资源建设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劳动活动课程化是学校课程运行的一种特殊形式,劳动课程化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将家庭、学校、社会中碎片化的劳动活动资源整合为科学系统的学校课程,在学校教学中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中小学劳动活动课程化是实现劳动教育育人价值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劳动课程科学性和序列性的应然体现,是促进劳动课程常态化的实然路径。基于学校课程体系要素间的关系,可从理念目标、学习领域、课程模块、实施评价等四个层面对劳动课程体系进行建构,为劳动教育课程化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小学劳动活动课程化的实施路径包括:基于校训引领劳动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整合课程资源确定劳动课程教学内容,把握劳动教育内涵科学构建课程模块,开展劳动课程实施与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与其他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和操作性非常强。  相似文献   

11.
劳动技能课在弱智学校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通过劳动技能训练 ,不但能够启迪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 ,还有助于培养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良好品德、意志品质等个性 ,为将来自食其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劳动技能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 ,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个性倾向。弱智学生的兴趣活动狭窄、单一 ,常常局限于个别事物或个别活动上 ,而且兴趣深度低 ,稳定性差。在兴趣倾向上直接兴趣多于间接兴趣。针对弱智学生的这一特点 ,在劳动技能训练过程中 ,教师要创…  相似文献   

12.
小学“科技+”劳动课程是以科学技术学习和科学实践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科技素养和创造性劳动能力为目标的劳动课程,具有科学性、基础性、阶梯性、实践性、社会性等特点。在这样的课程中,学生在劳动任务中体验和磨炼,在科学探究中思考和创新,能发展劳动情感、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劳动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3.
对于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来说,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要关注到学生的动脑能力。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会"的同时,还要"善思"、"会学"。本文结合教学经验,浅析如何通过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达到对于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劳动教育在育人体系中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它以辅德、增智、强身等许多功效作用于学生,从而提高教育的效益和质量。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将劳动课作为学科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根据劳动课所具有的实践性、基础性、技术性、综合性等特点,围绕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等内容,把优化劳动成果与内化学生素质有机地统一起来,发挥了劳动课在育人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薇 《教师博览》2022,(21):87-88
为了推进与实施新时代劳动教育,文章就基于种植课程教学的小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策略展开了尝试与思考。根据校园条件,分别打造了无土栽培和有土种植劳动课程基地,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课程目标,依据学生的兴趣需求明确课程内容,寻求适宜学生的种植课程活动方式,引导全体学生参与种植课程活动,注重研究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既传承了我国传统的劳动教育,坚持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为主要目标:又凸现了日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的技术教育,它是整个学科的主体与核心,也标志着劳动技术课程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7.
针对小学田园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中评价什么、如何评价、谁来评价等问题,建立劳动素养导向的田园劳动课程评价体系,重构田园劳动课程评价标准,采用“单+表+展”协同评价方式,落实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评价主体,关注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提升劳动教育有效性,让劳动评价真正发挥指挥棒的有效作用,从而点燃学生劳动热情,唤醒学生劳动内驱,鼓舞学生劳动激情,激励学生劳动创造。  相似文献   

18.
劳动课程目标是劳动课程实施的指南,在劳动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劳动课程目标呈现出为政治经济建设服务、重视学生劳动技术能力提升、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不同特点。结合劳动课程目标演变轨迹,分析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课程目标的六方面新变化。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以核心素养为表现形式,系统强调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劳动能力要求更加多元,劳动知识与技能地位去中心化,劳动习惯意蕴丰富,劳动精神系统凝练。推进课程目标落地,还需要系统思考劳动知识与劳动能力、劳动过程与劳动成果、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在劳动课程目标中的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劳动与技术课程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使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是该课程的基本特征.基础教育新课改指出,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劳动技术课程被提到重要教育地位.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承接小学与高中,需要实现学生技术与操作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接触更具综合性和技术性的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思维,与初中新开设的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课程相融合.文章通过分析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针对具体的问题,探讨核心素养下劳技课教学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引领下,如何通过劳动课程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成为重要课题。劳动课程落实劳动素养培育有助于落实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有助于发挥劳动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课程落实劳动素养培育在总体思路上要以跨界融合为走向,注重劳动素养培育的全面性与整合性;以一体化建设为基础,加强劳动素养培育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以实践性为原则,在亲历体认中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内在转化。在实践方略上通过强化素养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完善课程实施、注重素养表现、打造师资队伍,让劳动课程落实劳动素养培育过程有“方”可循、有“料”可用、有“径”可走、有“度”可评、有“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