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殊的惩罚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有那么一个人,他给予你鼓励及帮助。而那个人,你称之为——老师。  相似文献   

2.
“惩罚教育”太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中小学管理》1999年第4期的白旭军老师《惩罚教育有益》一文后,很想与白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3.
这一周的作文本收上来了,一名叫徐敏的女生却没写作文,作文本上只写了这么一段话:“老师,您太忙了,以后您布置的作文我不写了,我的作文本你就别改了,这是我最后一次交作文。”从这些文字里,我读出了一股近乎于幽怨的情绪。这孩子怎么啦?我感到有点蹊跷。[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当前,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创新教育的呼声也日渐高亢,人们普遍倡导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表扬、奖励永远比批评、惩罚有力量,教师应该学会欣赏和悦纳学生,而不能使用惩罚;惩罚就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惩罚就是变相体罚。甚至在教育心理学界也存在一种看法,认为应把惩罚作为课堂教学管理中万不得已的最后一个。惩罚是不是真的犹如洪水猛兽呢?笔者认为未必。  相似文献   

5.
[案例]周五下午一上班,午托老师就气冲冲地找到我:“张老师,你们班有三个学生中午在宿舍咬被子,把被芯里的棉花弄得满天飞。”她的身后,跟着三个耷拉着脑袋的男孩子。其中一个早上因为作业“偷工减料”刚被批评过,另一个因前两天在宿舍说笑影响他人休息而被我“谈过话”。  相似文献   

6.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要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负责”,本文通过惩罚公平、学生自我反思认识并改正错误、尽自己能力为集体作出“贡献”、变“惩罚学生”为“惩罚教师”、制定“班 规”对违规者作出惩罚等方式对学生实施惩罚。  相似文献   

7.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呢?但是对于错误不要一味批评,要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己选择惩罚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教育惩罚"包含了教师望生成材的良苦用心。如果这苦心不能为学生体察、接受,就可能致使少数学生产生误解、抵触甚至怨恨等消极情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复杂多变的,因此教育手段也应灵活多样,在今天追求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同时,教育也离不开"惩罚"。正确的、适当的"惩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教育惩罚”包含了教师望生成材的良苦用心,如果这苦心不能为学生体察、接受,就可能致使少数学生产生误解、抵触甚至怨恨等消极情绪。但是.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又是不完整的教育。因此只要教师适当地讲究一些惩罚策略,裹一些“糖衣”,让学生理解、接受并感激教育惩罚的目的还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严守着“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的信条,但是如今一提到“惩罚教育”,听者闻之变色,因为大多数学校热衷于提倡“赏识教育”、“愉快教育”、“无批评式教育”、“激励教育”,这些教育手段被社会舆论炒得如火如荼,如同包治百病的良药,很多人也为此走出来献身说法,相对而言,“挫折教育”、“惩罚教育”则被冷落遗忘。我认为。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无论是“赏识教育”,还是“惩罚教育”。它们只是教育中的一种教育手段,应该平衡发展,丢掉任何一方,都会给人以缺失感,最终会出现教育怪状。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英国的皮特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的骨髓图,一幅是人的血液循环图。能够摆在这家博物馆的画,人们都以为是什么大画家的作品,其实不然。两幅画都是一个小学生的作品。这个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有一天他看见校长那只漂亮的小狗,就偷偷打死了小狗,目的只是想看一下小狗的心脏是什么样子。校长发现自己心爱的小狗被学生打死了,非常伤心,也非常恼火。怎样惩罚他呢?校长了解到他打死狗的原因后,做出了这样的惩罚决定,要他画两幅画,一幅是狗的骨髓图,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  相似文献   

13.
高飞鹏 《生活教育》2010,(10):22-22
小语文学社曾经报道了一则新闻,大意是湖南省南县某高中下午第七节课、有一女生在看报,白老师屡次制止无效。在僵持抢夺中,失手打了该女生脸部。该生父母等5人随后迅速赶往学校,不依不饶,大闹校园。白老师多次向家长道歉,后又被调动了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4.
我们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当很多教师在感叹自己严厉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却好似搔痒时,看看下面别出心裁的“惩罚”方式或许可以带给我们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今天又是你没写完作业,再去补五遍,补不完不要回家。”“干什么呢?上课还捣乱,站到外面去。”“把你家长叫来。”“来办公室一下。”……类似这样的惩罚,大家一定不陌生。不知你是否观察过孩子的反应,据我观察,孩子面对这样的惩罚,要么唯唯诺诺、胆战心惊、不知所措,要么大大方方、满不在乎、故意捣乱。如果是前者,  相似文献   

16.
申时芳 《贵州教育》2011,(5):25+38-25,38
如今,教育圈的“行话”——“赏识教育”、“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此起彼伏,从“尊重学生”演变到:“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  相似文献   

17.
开学的第二天,班主任胡老师领着一位个子很高的女同学走进教室,胡老师向我们介绍:这位是我们班的新同学,名叫汪银萍,今后大家要多多帮助她,和她交朋友。  相似文献   

18.
晚上女儿对我说:“今天我们的作业多了,因为我们组一个同学说话了,所以老师就惩罚我们这一组的学生多做一遍作业。就怪那个同学,要不是他,我们就不会做这么多的作业了!”女儿愤愤不平地说着。  相似文献   

19.
惩罚与奖励一样作为教育管理的一种基本方式,往往是育人者手中经常用来规范孩子的‘法宝’:孩子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要惩罚、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某种要求要惩罚、孩子的言行不规范要惩罚……反正,惩罚就是育人者手中一张老面孔的“通行证”,但是这副面孔却过于呆板。过于冷酷,缺乏新意,没有一丝温情:要么抄作业,要么罚站,要么叫家长……可结果呢,孩子们的积极性并没有罚出来不说,逆反心理反而被‘惩罚。得格外分明。最近读到一则小故事,猛然悟出教育的惩罚原来也有自己的“体温计”。只有用好这支“温度计”,让惩罚充满暖意,富有情趣,才能达到育人成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