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学地理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对《逾矩的罪人》进行解读,发现该小说存在三种明显的地理意象,即大海意象、月亮意象、雾意象,它们构成了男女主人公两周情感生活的海岛空间。这些地理意象不仅只是显在的地理影像,更是与人物的命运相关联,同时承载着作家个人的情感经验和生命体验,蕴涵着作家独特的精神活动和诗性感悟,反映了劳伦斯早期的创作心理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是一个从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诗人,其诗歌意象也有一个从自然意象向人文意象转变的过程,这标志着他的意象内质从传统走向现代。闻一多在诗歌意象上导出了一条连接中国古代诗歌传统、朝着世界诗歌潮流行进的现代化道路。闻一多的诗歌意象和风格转型给我们带来的对新诗建设的启示是用意象重修今天的诗歌轨道,开拓明天的诗歌之路。论文还联系当前的诗坛状况,对诗歌意象的本质作出阐说,以此确定闻一多在新诗史上的影响和定位。  相似文献   

3.
石金凤 《教学随笔》2016,(5):147-147
在唐代诗人笔下,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是反映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所以被诗人赋予了多重意义。灯烛意象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笔下频频出现,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意象,映射出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古雅意象凝结的幽微诗情——论金克木三十年代的诗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克木的诗歌注重对主客体交融的"意象"选用,化古为今,反映了1930年代典型的现代"诗情".在其诗作中,别致的古词是用来表达现代人的感触,蕴含了一种民族审美特质.在有限的诗性空间里,展示无限的风景和含蓄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诗歌意象是反映诗人人格的一面重要镜子,由于人格的独特性,诗人的诗歌意象也有其独特性。本文以徐志摩的诗歌意象为例,运用诗歌的意象分析法,详细分析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市环境的装饰艺术作为室外公共空间的装饰元素,其艺术形态离不开空间意识。装饰艺术的空间形态可以分为:二维平面形态和三维立体形态。它们作用大致有三个方面:半立体性、延伸性和虚拟性。  相似文献   

7.
在唐代诗人笔下,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是反映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所以被诗人赋予了多重意义。灯烛意象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笔下频频出现,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意象,映射出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魏蔚 《现代语文》2007,(7):49-50
古典诗歌到底怎么教是一个让中学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难题。怎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把握诗旨、体味诗艺、感受诗美?怎样教才能教出“诗歌味”来?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品味,花了几节课苦心经营一首小诗,还是讲不清楚诗云何意;有的教师认为几行诗句有啥讲的,用现代语言直译一下,再让学生读两遍完事。  相似文献   

9.
诗歌意象是诗歌的生命,是构成诗歌的基本因素。传统的对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一是着眼于对意象概念和内涵的界定;二是注重于探讨意象与相关概念;三是着力于对意象艺术作用和艺术特征的探究。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但没有回答诗人是如何利用意象来构建意义以及意象的推理机制如何等问题。拟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诗歌中的各种意象来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别离诗在唐代大放异彩,而随时代不同又呈现相当差异,其中意境的差异是最突出的.意境的营造需要意象作基石,意象不同,必然造成意境的不同.不同时代呈现出差异的意境,体现对美的形态的不同追求.  相似文献   

11.
晚明地理学家王士性的"地学三书"是著者宦游各地时所作,其中包含作者置身云贵山水、乡民之间,在对两省的民族、民情风貌进行探索与考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云贵发展状况的描述。透过王士性在"地理三书"中的记载,可以窥视晚明士人对云贵地区的史地考究以及形成的云贵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意象。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诗词题目考试中,学生会出现意象分析错误等问题,造成课外诗词分析题目失分的普遍现象。在诗词学习中,诗词内容的有效教学和诗词意象的分类积累就尤为重要。针对当代中学生在学习与考试中遇到的诗词意象分析问题,以梧桐意象为例,从教师有效教学的角度入手,探讨并总结中学生学习古诗词意象的分类、积累方法及其归类学习等提高意象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当中的重要范畴,诗歌也是语言学中的基本内容,二者存在结合的契机。意象图式强调个人身体与世界的互动体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心理认知的加工与整合,完成意境内涵的构建。杜甫作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创作中就充满了繁复的意象,透过这些意象组合形成意象群并生成意境,达到物质与心境的水乳交融,抒发自我独特的情感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看不见的人》中相关场景描述为基础,探讨黑人文学作品中黑白意象运用的象征寓意。该意象与叙述者亲身经历交织,隐喻表现在白人主流社会中黑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并且具有普适性,超越文化、种族及意识形态的范畴,揭示出个体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5.
20多年来,在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中,关于学术相关问题的地理学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在总结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历史学术地理的内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诸项进行分析、厘定及理论性的阐释,并因此建立完整的历史学术地理学术分支,已经成为可能。惟有如此,才能推动历史学术地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多取诸自然之物,而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生活形态以及人们思想意绪的变化,必将引起表现它的诗歌意象的变化.现代生活中的事物要进入诗歌,要加强诗人个体的精神体验,充分展开艺术想象力,重视叙事态意象的经营和诗歌意象的生命组合.总之,现代诗歌应真实地表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  相似文献   

17.
杜甫诗歌中存在频繁的地理空间转换现象,表现为:在同一时间维度内将“此在”和“彼在”的地理空间进行对举,强调彼此相隔之远;纳入时间因素,将“现在”和“过去”的空间融入同一首诗,以今昔对比暗示盛衰叹怀;借助地理空间的切换映射其隐秘的精神空间,这些都与诗歌内涵的表达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感遇》一诗作于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之时,在其十二首诗中,诗人对被贬之后自我情绪的描述,呈现其对仕途的淡化和对逆境的顺适与超然。该文以韩礼德的语篇衔接理论为指导,从意象衔接的角度,对张九龄《感遇》诗中所营造的意象展开分析,旨在揭示意象衔接手段在诗歌语篇中的衔接功能,为《感遇》诗的欣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令语文教师比较棘手的领域。意象作为古诗词中一个基础且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理解古诗词、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法宝。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的古诗词篇目,这些篇目所选取的意象也是种类繁多。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依托,以配饰意象为例,打开一个突破口,从文本理解、文化传承以及语文学科美育三个方面浅析意象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课文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这三大系统,是乡土地理教材内容呈现的三种不同形式。合理编排"三大系统",能使乡土地理教材内容的形式特点充分呈现。乡土地理教材《金张掖》的内容通过地理教材三大系统呈现,其内容呈现特点有三:一是缩减课文系统;二是彰显图像系统;三是精简作业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